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要确切回答一个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到何种程度,最好的方法是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做全分析。但是这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为了实用方便起见,通常我们用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和紫外吸收(UV)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特别是BOD、COD和TOC已成为水(特别是污水)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测定项目。  相似文献   

2.
总有机碳(TOC)表示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因为测定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现提出TOC5000A测定总有机碳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实验用水分析时所配制储备液、使用液和清洗玻璃器皿使用水,仪器清洗使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水。实验室使用超纯水机制备的三蒸水,且水需现制。仪器的稳定性调整时,样品分析测定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内外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程度多采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两项指标。其测定方法繁琐冗长,试剂用量大,而且氧化率低。近年来,国外发展用总有机碳(TOC)和总耗氧量(TOD)取代COD、BOD。TOC和TOD可自动连续测定,操作简便,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情况。本文就日本Taray公司的WQA—800系列的TOC、TOD自动测定仪  相似文献   

4.
导言近来,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和水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是摘清污染问题的重要指标。最为理想的是总有机碳和总氮能快速同时测定。Miyagi等人采用气体分析法同时测定了总有机碳和总氮,水中的总有机碳和总氮在900℃分别被分解为CO_2和氮气,这些气体则由热导性检测器测定。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法测定水中总有机碳有单管路和双管路燃烧两种方法。前者是在测定之前对水样进行预处理,以除掉水样中的酸性气体和含碳的无机化合物,然后测定总有机碳。后者直接进样测定水中总碳和无机碳,两者之差即为总有机碳。我站曾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不同类型的废水样品,对其测定结果进  相似文献   

6.
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一般采用生化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两个综合指标,但此两指标的测定,费时费药。近几年来总有机碳分析器的研制工作,在国内迅速发展,许多厂矿和研究部门都已拥有该仪器,它可以直接测定水中总有机碳的含量,操作简便速度快,而且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本课题通过对鞍钢化工总厂回收车间生化处理工段的出水中TOC与BOD_5、  相似文献   

7.
董冬吟 《环保科技》2022,(3):41-44+64
总有机碳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重要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状况。在2014-2016年枯水期(11月),对山美水库总碳(TC)、总有机碳(TOC)、氮、磷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TOC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TOC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美水库的TC浓度均值9.04~5.70 mg/L、TOC的浓度均值2.05~1.47 mg/L,呈逐年下降趋势;在纵向分布上,TOC分布特征为:入库区>库心>出库区,但在垂向分布上的特征并不明显;水体中TOC与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1),与总氮、水温呈不显著正相关(α=0.05),与溶解氧、总磷和叶绿素a呈不显著负相关(α=0.05)。山美水库TOC时空分布受到外源性有机物、降雨、水库沉积物和浮游动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调查桂林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受纳水体中TOC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TOC去除率为73.9%~91.6%;老城区和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水T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高于人口较少的西面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受纳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人口密度区域>人口较少区域.受纳水体TOC质量浓度上游500m>下游500m.  相似文献   

9.
根据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用TOC测定水中的中有机碳(TOC),并且分析了主要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即工作曲线不确定度、标注溶液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和仪器分辨率不确定度,分别量化后加以合成绩的总有机碳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在全球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这可能对大型深水水库水体有机碳的时空分布产生深远影响. 为探究强降雨事件对千岛湖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于2020年5—8月逐月采集了典型大型深水水库——千岛湖100个调查点位水样,分析了千岛湖夏季水体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强降水过程对有机碳浓度、通量和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2020年5—8月千岛湖TOC、DOC和PO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06、1.73 和0.33 mg/L,随着强降雨开始,5—7月TOC、DOC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雨量急剧下降的8月(几乎无雨),浓度也随之显著下降;水平分布上,5—7月有机碳浓度高值在全库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整体具有河流区到湖泊区逐渐降低趋势. ②新安江入库碳通量(FTOC、FDOC、FPOC)约占全库25条主要河流总入库碳通量的69%,降雨期间5—7月总入库FTOC分别是8月的11、36和41倍;5—8月有机碳储量(RTOC、RDOC、RPOC)平均值分别为44 611、38 452和6 159 t,6月、7月的总入库碳通量均占当月全库水体碳储量的1/5,所占比例分别8月的35和28倍. ③DOC和POC浓度与叶绿素a(Chla)、悬浮颗粒物(SS)、有机悬浮颗粒物(OSS)、无机悬浮颗粒物(ISS)、CODMn和TP浓度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研究显示:千岛湖有机碳主要受浮游植物内源生产过程以及外源输入过程共同决定,而这两个过程受水文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强降雨过程是千岛湖有机碳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强降雨也是有机碳通量升高的关键控制因子,并且高入库碳通量会对全库水体碳储量产生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年和2014年夏季在乳山湾口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夏季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底界面过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年夏季乳山湾近海水体溶解有机碳(DOC)含量介于0.70~3.19mg/L之间,平均值为1.80mg/L;DOC的平均值在8月最高,7月与9月次之,6月最低;2014年8月份DOC的变化范围为1.79~15.2mg/L,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颗粒有机碳(POC)的变化范围为0.04~1.33mg/L;水体有机碳的分布受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以及潮汐的显著影响.研究区域夏季颗粒有机碳(POC)的沉降通量为(25±0.8)g/m~2,约占初级生产固碳量的66%;沉积物上层(0~4cm)间隙水中DOC的浓度是沉积物上覆水的8~9倍,DOC在沉积物—水界面存在向上覆水释放的现象;乳山湾湾口DOC交换通量为14.4–97g/(m~2·a),占水体存量的1.1%~13.4%.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乳山湾及其近海有机碳的构成与循环收支过程,是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有超过50%的有机碳会随潮流输送到外海,显示潮流在有机碳输送中巨大作用;沉积物-水界面DOC的交换会影响底界面有机碳的收支与循环过程,有机碳的收支表明研究海域底界面有机碳的降解所产生的溶解有机碳是水体DOC的重要来源,最终保存在沉积物中的碳其埋藏量约占初级生产的13%;相对较低的溶解氧水平可能会增加DOC的交换通量,影响碳在陆架边缘海的埋藏.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化学耗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都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由于TOC的测试已经仪器化,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所以在用COD和TOC作为评价水质的共同指标的同时,考虑逐步过渡到以简便、快速的TOC测定代替费工耗料的COD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国内外对各种有机物COD和TOC的转化率以及各种不同水体两者的相关性均作了不少的研究,并对制订各自所研究的水体的TOC排放标准,提出了建议。我们对化工局所属三十家有机污染排放大户的总排口废水,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上海树脂厂、天原化工厂、上海焦化厂和染化二厂等的排放废水的COD和  相似文献   

13.
土壤溶液和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红色络合物Mn(Na2HP2O7)3在浓H2SO4存在时可氧化有机质使络合物颜色变浅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碳化合物(脂肪族与芳香族)、比色测定的条件(温度、显色时间和比色波长)与一些干扰离子对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浓度与比色测定的吸光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比色波长为490~500nm.当溶液中Cl-浓度>80mg/L或Fe2+>15mg/L,会使比色测定结果显著增大,测定前需要排除它们的干扰;在所建议的最佳比色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81%.当显色液中有机碳浓度为0~5mg/L时,土壤溶液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76%.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溶液和水体环境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是可行的,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价格昂贵的TOC仪,而且测定速度要比仪器快得多.  相似文献   

14.
以江汉平原冲积相地层不同深度的黏土沉积物有机碳的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粒径和黏土矿物组成分析沉积环境和孔隙水化学成分对有机碳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对有机碳的分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黏土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1.77~19.57 g/kg;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范围为1.60~17.79 g/kg;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范围为0.03~3.06 g/kg;黏土层孔隙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范围为12.42~97.71μg/L。相对深层的沉积物有机碳以HFOC为主,HFOC对深层碳库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2)LFOC是孔隙水中DOC的来源之一;(3)微生物对LFOC的利用效率较高,微生物更偏向利用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LFOC的组成成分)作为碳源,与LFOC呈显著负相关;(4)TOC和HFOC与黏粒组分呈正相关关系,它们与粉粒和细砂粒无相关性,黏粒是沉积物固定有机碳的重要组分;(5)蒙脱石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良好,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整体认识,采用稻田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试验(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始于2004年)方法,研究了2006年位于江都市的稻田水体中总有机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稻田水体中以上各指标含量(p<0.01),其中各有机碳的增幅均大于相应的氮.与对照相比,FACE田块水体中总有机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氮分别平均提高了31.2%、25.9%、28.3%和25.6%.不同生育时期各指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上述结果还表明,大气CO2浓度增高不仅会通过富营养化稻田水体来影响水稻安全生产,而且还会提高其中可溶性碳氮含量,进而可能通过田间排水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暴雨导致的洪涝来增加稻田碳氮向周边水域的输送,从而影响到稻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和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有机碳是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在维持岩溶碳汇稳定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揭示岩溶湿地水体中的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有助于明晰岩溶流域碳循环过程。本文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丰、枯水期湿地水中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以及颗粒有机质(POM)碳、氮同位素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草海湿地水中POC、DOC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体中有机碳的来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水体有机碳总体上以DOC为主,丰水期DOC变化范围为4.25~12.58 mg/L,平均值为8.19±1.49 mg/L,枯水期变化范围为4.79~15.93 mg/L,平均值为8.78±3.01 mg/L,丰水期略低于枯水期,DOC来源较为复杂,不同水文期受到外源和内源不同程度的影响;DOC在空间上丰水期呈现西部偏低,东及东南部偏高的分布特征,枯水期呈现南及西南部偏低,北及东北部偏高的分布特征。草海湿地水体丰水期POC变化范围为0.35~3.39 mg/L,平均值为1.13±0.78 mg/L,枯水期变化范围为0.32~1.84 mg/L,平均值为0.79±0.35 mg/L,丰水期高于枯水期;POC在空间上两期都呈现出中西低、中东高的分布特征。丰水期颗粒有机质的δ13C、δ15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13‰~-14.80‰和-9.69‰~4.72‰,平均值分别为(-22.54±2.78)‰和(-2.88±2.89)‰,该时期POC以陆源有机质贡献为主;枯水期颗粒有机质的δ13C、δ15N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9.13‰~-21.91‰和-0.14‰~9.15‰,平均值分别为(-25.12±2.04)‰和(3.23±1.78)‰,该时期POC主要来源于沉积物。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结合酸化吹气装置对水样中的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浴温度80℃,流量150 ml/min通氮气30 min为水样释放游离二氧化碳的最佳条件。总有机碳分析测定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含量方法的建立为水质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一套新的化学法测定浏园水厂的水中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19.
利用TOC总有机碳分析仪(TOC—VCPH)能够测定水样中上清液中有机物的总有机碳的含量和SSM(SSM-5000A)固体样品燃烧装置能够测定水样中固体有机物总有机碳的含量的特点,用试验的方法探索了测定环境水样中包含全部颗粒态有机碳的测定方法。此方法能够全面反映环境水样中总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流域水质污染,保障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安全,通过测定北京境内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悬浮颗粒有机质(POM)的浓度水平及其碳、氮同位素特征,同时以京密引水渠水体为参比,对密云水库汇水流域水体POM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密云水库流域水体夏季颗粒态有机碳(POC)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4~0.71 mg/L,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