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防护点。方法:对改造后的造粒系统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确定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用定点及个体的采样方式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噪声、个体粉尘、电离辐射及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定点粉尘检测结果为26.05~29.33mg/m3,超出国家限值要求。结论:确定了噪声、粉尘为该系统改造后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治理以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作业工人健康的关系,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某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作业现场各类化学危害因素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噪声检测强度超出限值要求;近3年职业健康结果表明,听力下降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血压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人数增加。结论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受噪声影响较明显,乙醛、乙二醇、联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肝功能和血压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对防护措施及职业健康体检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用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总烃(柴油)、硫化氢、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措施完善,健康体检未检出目标疾病及疑似职业病。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为硫化氢、噪声,以及采样及检维修过程,通过现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热电厂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布特点及浓度,结合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究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热电厂各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作业场所各类化学物质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要求,粉尘个别检测值超过卫生限值要求;个体噪声检测强度超出卫生限值要求;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每年均筛检出噪声岗位职业禁忌证患者,且血压升高和肺功能异常人数有所增加.结论 热电厂作业工人听力异常受作业场所高噪声影响较明显,肺功能异常可能受粉尘、氢氧化钠、盐酸、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石化厂噪声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噪声防护提供依据,减少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噪声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1.4~100.0dB(A);主要接噪岗位每周40h的等效声级为73.2~90.8dB(A),合格率为54.5%;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I级,分别占59.1%和40.9%。噪声关键控制点为各种泵类、风机、压缩机、冷却器等设备。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原油含水化验操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减轻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显示蒸馏化验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样桶清洗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超限倍数超标;离心法化验时噪声较高,接近接触限值85 dB(A)。  相似文献   

8.
对某炼油厂常减压生产装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检测结果中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正己烷、甲苯、二甲苯、噪声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准备大队在从事油管(杆)修复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长期接触噪声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员工高频听力下降和皮肤过敏等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油管(杆)修复作业职业健康危害分析1.1油管(杆)修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油管(杆)修复目前多采用清洗、初选、校直、探伤、螺纹修理、油管试压、油管通径、油管排放等生产修复工序,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修复作业。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烷烃)和噪声,见表1,表2为2012年4月15日噪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大型炼化企业生产装置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环境中存在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解大型炼化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筛查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依据,对2011年某大型炼油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某大型炼油厂2 77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1.
某炼油厂新建连续重整装置一套,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该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并为企业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某炼化企业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化学毒物、工频电场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粉尘、噪声防护设施需改进。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等措施的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噪声危害现况及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影响,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检测装置设备的噪声强度,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装置设备噪声多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高强度噪声主要存在于各类机泵、气压机、空气增压机、烟气轮机、空冷器蒸汽管线等处。装置检修(采取更多防噪声措施)后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有所改变,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情况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工艺改革、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替代噪声设备,消声、减振等控制噪声的传播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减少作业人员听力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调查某石油化工企业橡胶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企业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及延迟焦化装置检维修过程中的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辨识检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确定检维修作业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环节,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某催化剂生产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状况等,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该生产厂的职业病危害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北京市137家加油站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的检测。结果: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确定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北京市加油站职业危害较小,但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汽油,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甲醇装置的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运用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技术,开展了煤化工装置职业危害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研究,识别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检测资料,分析了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控制措施。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一氧化碳、甲醇、硫酸、氨、硫化氢、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噪声。针对危害情况,从卫生工程、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实施风险管控,为防控煤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苯抽提装置中间储罐呼吸排放、抽真空系统排放、停工过程排放、取样操作等过程存在的苯职业病危害分析,研究了降低作业现场苯危害的控制措施,并用历年的职业健康查体数据表明采用优化操作、完善磁力泵出入口流程、密闭取样、加强个体防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作业过程中的苯危害,为苯抽提装置防治苯职业病危害明确了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控制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选择某炼化企业正在检修的6套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在40个检修现场设置113个采样点,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及个人防护情况调查。结果氨、乙二醇、环氧乙烷、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不超标。焦炭尘、电焊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指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焊接、清洗除焦、吹扫等作业。参加检修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合格。结论应建立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检修期间的职业卫生监督,做好检修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