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均苯四甲酸酐为改性剂,四氧化三铁为磁性包裹材料,制备了磁性油菜秸秆吸附剂。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初始p H值、无机盐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时,在染料为自然p H值,吸附4 h后,改性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吸附量分别为450、320 mg/g。p H在2~10范围内时,吸附量随着p H值的增大而增加;p H10之后,吸附量保持不变。高浓度盐的存在对吸附无明显影响,但K+要大于Na+的影响。改性吸附剂对两种染料吸附动力学模拟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稻壳-粉煤灰为混合吸附剂吸附沼液中的氮磷,考察了混合吸附剂组分质量比、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和p 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沼液中PO3-4-P和NH+4-N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36.4 mg/L和88.2 mg/L、稻壳粉和粉煤灰质量比为3∶7、混合吸附剂投加量为50 g/L、吸附时间180 min、p H=8.3时,沼液中PO3-4-P的去除率达90.5%,NH+4-N去除率达70.6%,COD去除率达29.7%,PO3-4-P、NH+4-N和COD的吸附量分别为0.6588 mg/g、1.245 mg/g和1.356 mg/g。  相似文献   

3.
以滇池沉积物为基质,制备p,p'-DDE污染沉积物,通过模拟悬浮态释放试验,研究了上覆水性质对滇池沉积物释放滴滴涕(DD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悬浮状态下,沉积物中的p,p'-DDE可逐步释放出来,表现出初阶段释放速度较快、而后变缓的特点;水体温度与沉积物释放p,p'-DDE呈正相关,水温40℃时的平衡释放量是10℃时的5.2倍;在p H=3~11的范围内,偏碱性的水体有利于p,p'-DDE从沉积相向水相中迁移,水体p H=11的平衡释放量是p H=3的2.3倍;高水平的离子强度对沉积物中p,p'-DDE的释放有抑制作用,1 mol/L Ca Cl2溶液的平衡释放量是0.01 mol/L时的44.6%;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对沉积物释放p,p'-DDE有显著的"增溶效应",溶解性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时的平衡释放量是0.1%的8.5倍。研究表明,在评价湖泊水环境中DDT的生态风险时,上覆水的理化性质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水温、p H值、离子强度和溶解性有机质等因素可通过提供吸热反应的动力、改变沉积物有机质形态、增加水中胶体物质的形成等途径影响沉积物中DDT向水相的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4.
针对酮连氮法制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采用化学沉淀和次氯酸钠氧化两种方法联合处理.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9.0,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n(Mg2+)∶n(NH4+)∶n(PO43-)=1.2∶1.0∶0.9,NH4+-N去除率为96.8%;再向废水中投入次氯酸钠溶液,其加入量为废水量的1.3%~1.6%时,可使废水CODCr从1 650 mg/L降至63.2 mg/L,无机铵质量浓度为0,总铵质量浓度为1.8 mg/L.经两步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一次盐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对自然水体中低浓度红霉素进行吸附试验,测定了其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考察了p H值、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在前40 min为快速吸附阶段,20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试验数据,热力学参数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Ea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与红霉素之间的强吸附作用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碳纳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决定平衡吸附量;离子强度对吸附有明显的影响;p H值在5~9时,提高溶液p H值有利于提高对红霉素的吸附量;适量的腐殖酸使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酸性矿井水成分复杂、产量大,是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也是处理难度大的污废水体。采用超高石灰铝法,通过分别投加Ca O和Na Al O2对实验室配置的模拟酸性矿井水进行处理。实验分析溶液p H值、药剂投药比、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氯离子和硫酸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l-的质量浓度为2 500 mg/L,SO2-4质量浓度为1 500 mg/L时,搅拌温度40℃,投加Ca O和Na Al O2的量分别为4.0 g和1.0 g,滴加Na OH调节p H值为10,搅拌15 min,Cl-,SO2-4去除率分别为87.9%,96.0%。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选取溶液初始p H值、吸附剂粒径、吸附剂投加量、砷(V)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工艺优化组合寻求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工艺优化组合为:砷(V)初始浓度10 mg/L,溶液初始p H=3,温度为35℃,吸附剂粒径小于100目,吸附剂用量为0.6 mg/50 m L,吸附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Cu-Fe复合金属氧化物净化水中磷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Cu可以显著提高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净化效率,Cu的适宜加入量为Cu/Fe摩尔比1∶2。在磷净化过程中,p H值对Cu-Fe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净化效率有显著影响,较低的p H值有利于磷的净化;水中磷的净化率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投加量为0.2 g/100 m L;吸附剂对水中磷的净化速度较快,磷的吸附率在5 min内达到87.08%,吸附2 h达到平衡,磷的净化率为98.85%;Cu-Fe复合金属氧化物净化水中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磷的最大吸附量为11.36 mg/g。  相似文献   

9.
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腐殖酸(Humic Acid,HA)对铀的吸附行为及时间、吸附剂用量、铀的初始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共存离子等试验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手段分析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60 min后达到动态平衡,吸附率最高达99%以上.当pH值在5左右时,HA投加量越大,吸附效率越高.体系中HCO3-、H2PO4-;的存在对HA吸附U(Ⅵ)有促进作用,而柠檬酸根离子、EDTA2-及Cr6+、Mn2+使HA对U(Ⅵ)的吸附率降低,影响程度与其离子浓度正相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HA吸附U(Ⅵ)的动力学规律,R2=0.9951.当温度为25℃时,U(Ⅵ)质量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经验公式,饱和吸附容量为170.94 mg/g.HA吸附U(Ⅵ)前后的IR光谱分析表明,HA主要含有—OH、—COOH、—NH2、—C—N、苯环等结构,推断与U(Ⅵ)相互作用的主要基团为—OH、—C=O、—C—N—、—NH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多酚物质在异相Fenton反应体系中的作用,以商用Fe_3O_4为催化剂,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外加邻苯二酚(Catechol)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Fe_3O_4异相Fenton降解MB的影响。考察了多酚浓度、H_2O_2浓度、溶液初始p H值等因素对MB去除的影响,并探究了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Fe_3O_4质量浓度为1.0 g/L、MB浓度为0.1 mmol/L、H_2O_2浓度为160 mmol/L、初始p H值为7.3的条件下,分别加入0.1 mmol/L的邻苯二酚和0.1 mmol/L的GA,MB的去除率由63%分别增加至79%和90%。多酚的加入不仅能够促进Fe_3O_4对MB的吸附,提高MB在催化剂表面的局部浓度,还能够增强Fe_3O_4对H_2O_2的催化分解能力,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促进了MB的去除,同时显著减少了H_2O_2的用量,提高了H_2O_2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选用预氧化处理工艺以提高混凝絮凝效果,减少停留时间从而实现在小型设备中较高的处理量;占地面积小且速度快的气浮池代替了普通的沉淀池,并在混凝沉淀处理药剂和消毒处理药剂上选择了在低温条件下效果好的.  相似文献   

12.
混凝-气浮-加压曝气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生猪屠宰废水属难治理工业废水.采用混凝-气浮-加压曝气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经生产实践证明,出水水质可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气浮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气浮法净水技术。对气浮理论,气浮设备的发展作了简单介绍。对气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作了综述,包括处理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废水,处理]制造废水,处理电镀废水和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和毛废水,处理制革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富营养化的前驱物等。最后展望了气浮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絮凝气浮法处理含油乳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絮凝气浮和絮凝沉淀是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采用聚合氯化铝铁作为絮凝剂,以冷轧车间的工业废水作为原水,用加压气浮装置进行了絮凝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气浮净水装置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气浮净水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作了概括性介绍.对目前气浮装置的发展状况及应用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对气浮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炼油废水处理设施气浮池及溶气罐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设施气浮池及溶气罐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从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改进以及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浮选法处理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浮选方法,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模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做捕集剂,对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去除处理.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用量、染料浓度、浮选时间、pH值等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浮选条件,并对方法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法所用装置简单,试剂价廉,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选取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HOMO、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分子体积Vm、分配系数ClgP、偶极距μ及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2X作为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结构性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模型(QSBR),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ELUMO、2X(即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水平和二阶分子连接性指数)对烃基黄药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麦芽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型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类衍生物,通过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了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与UO22+的络合常数,在pH=7.4时,络合常数lgK=22.7,证实所合成的四齿双3,4-羟基吡啶酮衍生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核素促排剂.  相似文献   

20.
混凝-气浮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悬浮物含量,减轻后续处理负担,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并考察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用量、混凝pH值、气浮作用时间等因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当进水COD为5 600 mg·L-1时,COD去除率可达到81.9%,BOD5的去除率可达73.3%,BOD5/COD从0.26提高到了0.40,有效提高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研究表明,混凝-气浮工艺流程达到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