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殖酸对铜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铜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铜在腐殖酸两组分(富里酸FA、胡敏酸HA)中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及介质pH对这种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对铜的吸附量为FA>HA,吸附强度为HA>FA,解吸量FA-Cu>HA-Cu。腐殖酸两组分对铜的吸附,当介质pH为4.00~7.00时,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当pH<4.0时,符合Freundlich方程。FA、HA与铜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与介质pH有关,pH提高则条件稳定常数增大;但在低pH段和高pH段,其增长规律不一致,当4.00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广东省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母质赤红壤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ilch方程和Temkin方程)的拟合结果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土训吸附磷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赤红壤对磷的解吸顺序为:玄武岩<页岩<花岗岩<砂页岩,说明粘粒较少的母质土壤对磷的吸附力也小,因此,更容量解吸。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以改善土训的供磷性能。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性(r=0.962,p<0.01),但吸附量和解吸量各不相同,其中,紫色潮土对汞的吸附量最大,酸性紫色土最小;灰棕潮土对汞的解吸量最大,黄壤最小,其它类型土壤介于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4.
黄泥土和乌栅中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黄泥土和乌栅土的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 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 的吸附特性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umir方程,最大吸附量介于1667-3333 mg·kg-1之间,以粘粒级和粗砂级为最大,其对Cu2 的固持能力高于其它粒径的微团聚体.随着溶液中Cu2 浓度的升高,吸附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同一粒径颗粒的Cu2 吸附量来说,乌栅土高于黄泥土,而解吸量则相反.微团聚体颗粒对Cu2 的吸附容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回归关系,说明团聚体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首先受土壤团聚体胶粘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淹水还原作用下土壤镉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pH6.53),设置6个不同处理恒温(25±0.1)℃培养20d,初步探讨了3种还原强度土壤对Cd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试验数据显示:强度还原土壤,Eh和pH降低并稳定在-474mV和5.02水平,Cd吸附率由开始时的99.96%下降到94.70%,Cd解吸率平均为90.01%;中度还原土壤,Eh下降至-90mV左右,pH略有上升,Cd吸附率和解吸率平均分别为99.96%和66.09%;氧化态土壤的Eh、pH和Cd解吸率变化都比较小,平均分别为400.4mV、6.11和46.78%。此结果表明,处于不同还原状况下的土壤表面对Cd吸附和解吸有所差别;强度还原土壤对外源Cd的吸附率小于中度还原土壤对外源Cd的吸附率;土壤吸附外源Cd的解吸率,由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强度还原土壤,中度还原土壤,氧化状态土壤;还原程度越强,土壤对Cd的吸附率越低,Cd的解吸率也越高;还原条件下土壤Eh、pH、交换性亚铁和水溶性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Cd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了解铅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有利于预防和修复土壤的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依吸附机理的不同,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土壤铅吸附的机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水解吸附/非水解吸附机理,单分子吸附/双分子吸附机理等。影响土壤中铅吸附-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pH、温度、竞争离子等。文章最后对描述土壤铅吸附过程的主要数学方程(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表层土壤中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磷的自然释放量有限(1.89~13.25mg·kg-1),对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及水中磷酸盐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其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在0.034~0.161mg·L-1之间。研究区域湿地表层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趋于一致,吸附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反应。六种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磷吸附动力学过程,其中以langmuir型方程的拟合性最好,Evolich方程次之。  相似文献   

8.
菜园土壤铜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菜园土壤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3种菜园土壤吸附Cu^2+的量均随平衡液中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由Langmuir方程求得的菜园土壤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的大小顺序为:黄松土〉江涂土〉粉泥土,菜园土壤对Cu^2+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其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添加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铅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羟基磷灰石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铅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土壤对铅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土壤中加入羟基磷灰石明显增加了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同时降低了土壤中铅的解吸百分数,在偏酸性的红壤上表现更为明显,其最大吸附量增加28%.羟基磷灰石对铅吸附的反应机理可能与磷灰石溶解后与铅形成磷酸盐沉淀及其对铅的表面吸附作用有关.土壤对铅的吸附量及吸附亲和力与土壤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及粘粒含量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吸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Cd,Pb,Cu,Zn、As五种元素复合作用时土壤颗粒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元素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iur方程,其吸持能力依次为Pb>As>Cu>Zn>Cd,而最大吸附量顺序正好相反.Cd,As为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同时还显著地影响其它元素的吸附解吸过程.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解吸量不仅与平衡溶液中元素浓度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共存元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与元素间的相对浓度及其比例有关.AsO_4~(3-)的存在使Cd,Pb,Cu,Zn的吸附解吸过程变得极为复杂,这可能与产生重金属盐沉淀和次级吸附和解吸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二室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一种简便快速地测定有机物在自然沉积物上吸附与解吸速率常数的方法,并预测了有机物在沉积物上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对酞酸酯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杰  康江丽 《环境化学》2006,25(4):405-408
选择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沉积颗粒物和浮游植物颗粒(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研究它们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SPM对DBP 和DEHP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平衡,沉积颗粒物约为2h,浮游植物颗粒约为0.5h;SPM对DEHP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DBP;不同SPM对同一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差异较大,这与颗粒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结构有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SPM对DBP和DEHP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迟滞现象,且沉积颗粒物比浮游植物颗粒物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DBP比DEHP具有较大程度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14.
苯噻草胺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稻除草剂苯噻胺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对土壤呼唤作用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和光解的效果,结果表明,苯噻草胺的浓度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明显影响,浓度愈大,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愈大,苯噻草胺在实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水解和光解,苯噻草胺对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愈高,土壤呼吸强度在初期抑制愈大,17d后各处理土样的呼吸强度基本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还表明,苯噻草胺属于低毒或无明显实际危害的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东北污灌区草甸棕壤吸附重金属铅的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沈阳市沈抚污灌区的草甸棕壤为模型土,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吸附重金属Pb(Ⅱ)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分布特点,研究了吸附Pb(Ⅱ)的解吸行为,特别考察了冷冻对吸附Pb(Ⅱ)化学形态分布及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吸附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吸附Pb(Ⅱ)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冷冻对吸附Pb(Ⅱ)的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而对平衡解吸率有明显影响,随冷冻时间延长,平衡解吸率逐渐降低;随pH值减小,平衡解吸率增大;pH值在5—10范围内,平衡解吸率变化幅度相对很小,而pH值低于5后,平衡解吸率急剧增大.随离子强度增大,平衡解吸率先急剧上升,后趋于平缓.提出Pb(Ⅱ)在东北草甸棕壤上的吸附机理:化学吸附和静电吸附,后者又可分为静电键合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在实验条件下,静电吸附约占75%,化学吸附约占25%.  相似文献   

16.
pH值和矿物成分对砷在红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静  王学军  朱立军 《环境化学》2003,22(2):121-125
研究了体系pH值和土壤矿物成分对贵州省安顺和遵义两个地区碳酸盐岩红土吸附砷的影响,探讨了红土对砷的吸附机理。研究发现:pH值是影响砷吸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酸性环境(pH=4-7)有利于红土对砷的吸附,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红土对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不同矿物成分的红土对砷的吸附性能差异很大;含针铁矿高的红土对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不同矿物成分的红土对砷的吸附性能差异很大;含针铁矿高的红土对砷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说明针铁矿与红土吸附砷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粒径沉积物对1,2,4,5-四氯苯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对1,2,4,5-四氯苯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所含天然有机质(NOM)质和量的不同,导致其对1,2,4,5-四氯苯吸附性能的不同.颗粒最细的沉积物因其主要结合聚合度较低的无定型腐殖物质,导致1,2,4,5-四氯苯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最低,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亲和力和吸附.解吸滞后现象也最弱.而颗粒最粗的沉积物因为含有一些煤炭和木炭等高比表面积的碳黑类物质,NOM聚合度较高,导致1,2,4,5-四氯苯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最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亲和力和吸附-解吸滞后现象也最强.而粒径中等的沉积物本身的性质和吸附性能介于颗粒最粗和最细的两种组分之间.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8个不同浓度萘和菲在土壤中竞争吸附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萘和菲在相互竞争下,表现出与单一纯溶质吸附时不同的吸附行为.随着双溶质竞争体系中的菲或萘浓度的增加,萘和菲的吸附等温线的线性程度都不断升高,吸附量不断下降.体积大、疏水性更强的菲比体积小、疏水性较小的萘具有更强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