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山一村人口、资源、经济和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筛选出20个指标,分三个层次组成了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各指标与系统效益间的内在联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计算了该村三个不同时期(1982—1984年,1985—1987年,1988—1990年)的经济效益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定量地评述了该村开展生态建设后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林地植物区系组成、植被类型、森林资源、土壤养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山地土壤矿化过程、树木生长过程和山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动态模拟,预测了该村山地土壤含氮量、落叶层重、草本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乔木生物量,山地土壤可利用氮量、氮矿化速率、系统氮变化量、系统生物与净增长量的年变化趋势,为该村林地的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山一村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同层次、调查该村产业结构的历年演变趋势、考虑该村资源的整体优势和部门潜力的基础上,参考萧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规划,提出了山一村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列述了调整方案要点,并通过结构调整前后系统总负熵的计算,系统趋向有序。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从系统总负熵值的降低,说明系统的有序度提高22%,从而验证了调整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业生态系统中农田、山地和水域3个子系统的氮、磷、钾养分循环。结果表明:该村土壤有机质含量属较高水平,无机氮肥施用量偏大,流失量也较大,磷的总投入量远低于总输出量,钾的输入量也偏低;水体属富营养型,鱼的生长系数仅2.96。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浙江省萧山县山一村生产结构、系统功能、劳力结构、劳动生产率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山一村生态系统的整体特点,进而提出了该村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和对策:生产结构向“种养加”发展;建设重点向果林业、水产养殖业转移;多途径开辟燃料能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庭院经济,使山一村发展成为理想的城郊型经济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是当前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本文对安徽省上颍县小张庄村的人口现状和今后几年内该村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苏州市郊吴县唯亭镇浦田村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成功经验;介绍了该村种植、养殖和食用菌生产配套,建立农、牧、渔、副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的综合平衡,探索了在阳澄湖农区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农村生态良性循环与系统管理研究”课题设计思路和主要研究成果。文章指出江南平原河网地区农村,特别是近郊型农村普遍面临着耕地少、生活能源缺乏、环境污染蔓延和人口密度较高等多重压力。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把系统中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经济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子综合考虑,加以统一规划,系统管理,才有可能改善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系统的持续发展,并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方面获得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山-村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产投比、生物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生态建设,山地生态系统已显示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广东省耕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10年广东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广东耕地资源的现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以及2010年耕地的发展规模和粮食生产力。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广东人口突破8300万人的可能性较大;届时人均消费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广东粮食自给率为70%时,将会出现耕地承载力严重超载。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生态示范村尧勒甸子村为例,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并结合GPS与野外测量,恢复了该村1949年后50 a来的土地利用历史过程与格局,利用GIS分析其1950-199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人类活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结果发现1985年以前耕地面积扩大,草地面积减小,沙地面积迅猛持续增加;1985年以后土地利用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2.
本项调控工程分两步:1984—1986年在山一村106ha农田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示范;1987—1989年将试验成果应用于生产。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药用量比1983年前减少80.6%,稻谷中农药残留不超标(原有机氯农药666残留超标率31.6%);害虫天敌稻田蜘蛛增加83.3—180.0%,稻虱多索线虫增加2倍;防治农药成本减少53.7%。并制定了《山一村农田农药污染防治技术规程》,其主要内容有:开展病虫害“二查二定”,达到防治指标时用药;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在防治适期内用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推广抗性良种,适施N肥,增施P、K肥;保护利用天敌,发挥天敌自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大大连”建设的规划和“十五”及2010年远景规划,选取了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公共绿地面积三个决策变量建立目标规划模型,采取3种方案对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提出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设计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改变城市绿化结构;兴修水利,发展节水技术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州市平沙村在十年(1986~1995)生态农业建设中取得的效益.在资源利用率、生态功能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功能效益等方面.选取20个项目指标.以基础年(1985)的效益为相对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分别对该村生态农业各功能效益和整体功能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省小张庄村林网为研究对象,从林带结构与配置,林网在调节农田小气候,提高土壤肥力及粮食增产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村的林网结构与配置90%以上比较合理;干热风季节可平均降低风速47.7%,气温0.6-1.3℃,减少水份蒸发18.9%,提高相对湿度5.38—10.76%,小麦平均增产21.6%,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作物产量,对该村的生态农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经济作物效果的调查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调查组(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我们于1993年对广东省惠来县平海镇秸秆覆盖经济作物的效果及有关措施进行了调查。平海镇地处惠东县南端。全镇人口为29962人,农业劳动力6475人,耕地面积14...  相似文献   

17.
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广玲  吴斌  张宇清  吴秀芹 《生态环境》2010,19(5):1132-1137
以盐池北部风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典型相关分析,提取沙区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主要方面。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种植业、林业、牧业产值与粮食总产量是衡量研究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耕地、林地、居民点、沙地组成对其影响显著;(3)人口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结构反映了研究区农村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情况,受林地和沙地组成影响较大;(4)林地和沙地组成对地区农业结构,尤其是林业产值比重影响较大。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提供依据,目的是促进沙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林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湖地区历年人口和种群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在环境约束下人口和种群持续增长模型,对区域人口适度规模、畜群最大环境容纳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进行了估算和分析。通过估算得出:青海湖地区牦牛环境容纳量为51.9327万头,最大可持续产量为12.9831万头;藏羊环境容纳量为231.203万只,最大可持续产量为57.8007万只。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相关模型以5a为时间段对青海湖地区未来25a的人口和牲畜数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增加草地面积、采取人为措施调节牲畜出栏率、改变草畜生态环境等高原牧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甘肃省镇原县店王村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村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据此,对该村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同步提高、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生态示范村尧勒甸子村为例,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并结合GPS与野外测量,恢复了该村1949年后50a来的土地利用历史过程与格局,利用GIS分析其1950-199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人类活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结果发现:1985年以前耕地面积扩大,草地面积减小,沙地面积迅猛持续增加;1985年以后土地利用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