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壳构造变形的联合现象是由联合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不同方向、方式和大小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同一地域产生折衷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及联合构造体系。本文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二维条件下任意三种均匀或渐变应力场的叠加,借助计算机计算联合应力场,并成图,以及阐明这些联合应力场及联合构造型式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锦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层时代争议较大,玄武岩、花岗岩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尚未深入研究。为了切实评价区域稳定性,基础地质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孢粉分析,改盐塘组时代由中三叠世为早二叠世,皮罗渡桥西黑色砂页岩层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在金一箐断裂东西两侧分布的玄武岩为上地幔来源、不同于陆海环境的大陆裂谷喷发产物,花岗岩的分异和重熔程度不同,代表造山期挤压向造山期后拉张环境转化。上述结论为该区构造发展演化和区域稳定性评价、矿产资源寻找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差异隆升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其主要构造表现有EW向断裂发育及其逆冲活动导致断块的差异抬升、渐新世阿克塔什组中两期挤压褶皱构造、新构造平移断裂发育及其形成多种类型的走滑成因型湖泊等。该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未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形迹。其新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可解释为: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软流圈地幔的上隆使上部岩石圈破裂和抬升,同时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持续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测区总体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从而使表壳地块沿破裂面产生逆冲运动,并造成差异隆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葫芦尖锡矿区区域地质背景、锡矿体的地质特征,系统阐述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地质特征。通过重点分析该矿区及外围地区的找矿前景,发现葫芦尖矿区构造蚀变岩带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认为莲花山(潘村)——鄣公山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锡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巨大,进一步在该地区进行锡多金属矿找矿、勘查工作都将对找矿突破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举行。专家称,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浑河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水系格局、构造节理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研究该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本区在同一地质构造作用下,构造应力场相同,为NEE向。浑河断裂以抚顺市石门岭煤矿区为界,断裂的东南段最新活动时期为261.95±26.05ka.B.P,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东北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44.7±3.6ka.B.P,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在NEE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浑河断裂反映为右旋逆冲的运动性质。  相似文献   

7.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大别-胶南造山带温泉气中的CO2含量较低(多数在1.00%以下).δ13C变化范因为-20.34‰至-3.0‰,主要为源于地壳浅层的有机成因气。整个造山带各温泉气体成分均以N2为主(90%左右),其来源除大气N2以外,可能为地壳岩石释放或地层中有机体演化形成。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表明,Ar主要来源于大气,He为壳内岩石放射成因。本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现今中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场有关,即大别-胶南造山带可能正处于紧密挤缩的构造环境,难以形成深部幔源气体脱排和运移的通道。本区温泉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天然气地质理论,而且有助于揭示造山带现今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陆地卫星影象的判读分析,并结合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方面的资料,初步论述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北西向隐伏构造的存在及其形成、发展和应力场的特征。空间上的等距性,时间上的长期性是该组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显著特点。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代,由于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使得该组断裂构造在新生代以前表现为压扭性的,而从新生代至现代,则表现为张扭性为主的活动性断裂构造。该区北西向隐伏构造的发现与研究,将有利于对我国东部盆地的形成机理的探索,并对我国东部大地构造的格局、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等课题的研究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某水利枢纽坝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水利枢纽区构造基本格局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燕山运动,此时构造应力场以NE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了规模较大的NE向百兴向斜;渐新世以来,区域表现为大面积的间歇性隆升,构造应力场转变以NW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形成坝区占统治地位的NE向构造,在坚硬的岩层中形成大量节理裂隙,软弱岩层中则表现为塑性变形。这种构造特征对岩溶的发育具有控制性作用:(1)构造发育史控制了岩溶发育演化史,(2)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导致岩溶的多层性及继承性,(3)褶皱限制了岩溶呈NE向带状分布,(4)不同岩层内构造特征相异导致岩溶仅在某些岩层内较发育,(5)节理裂隙控制了岩溶发育的部位及形态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估算了阜山金矿区成岩成矿期构造差应力值 ,获得近 2km2 内主压应力和差异应力的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矿体部位往往对应于应力应变强烈变化区段 ,而并非极高值或极低值处。通过应变测量和磁组构分析 ,得到阜山金矿成岩期和成矿期构造应变场特征 ,指出阜山金矿构造应力场在成矿期经历了由NW向挤压转为NE向挤压转化的特征 ,这次转化对该区成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岩体质量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书强  巨能攀  许模  邓辉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19-324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南某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岩体质量的分析评价,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岩体质量条件下,洞室开挖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差异。较全面地讨论了岩体质量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拉西瓦水电工程对区域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利水电工程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开展的时间较短,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所在区域属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拉西瓦水电站区域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其所在区域的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并以工程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重点分析了工程可能对区域植物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一定管育措施后,拉西瓦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产生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范围地影响了流域生态环境。因而,开展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在分析流域水电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识别矩阵,进而分别探讨了社会经济10项评价指标、生态环境9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估算方法,以期为流域水电开发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4-278
结合在建工程清水河大花水电站实例,本文对黔中地区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成因、堆积物物质成份、结构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作了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贵州省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望能给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行以一定的参考,并对工程建设区的二级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某地下厂房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围岩的岩体结构特征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研究地下硐室的岩体结构特征,对评价地下硐室的围岩稳定性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是根据对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拟建区平硐的现场调查,用统计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该区岩体的结构特征,为研究地下硐室的围岩稳定性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