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敏 《劳动保护》2008,(5):76-76
为提升干部、职工安全技能.淮北矿业海孜矿决定对职工不规范行为以及“三违”行为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由各专业副总负责,分专业对公司生产中的“三违”行为进行整理、界定,制定出一份包括19项不规范行为、224项“三违”行为的“诊断书”,并将“诊断书”下发到各个基层单位,由各单位通过不同的形式贯彻到每一名职工,确保职工个个知“界线”,人人不越“雷池”。图为海孜矿职工学习综合“诊断书”。  相似文献   

2.
大量事实表明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卸工人的“三违”行为。因此,必须找出导致“三违”行为的成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加强管理来减少或杜绝“三违”行为。 一、“三违”的成因 (一)“三违”者本人方面的原因: 1、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法规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低下、存在不健康的安全心理:①不懂安全知识或一知  相似文献   

3.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一、“三违”产生…  相似文献   

4.
肖宗敏  杜玉许 《安全》2008,29(7):43-45
“三违”安全培训就是针对“三违”行为(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即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举报核实的违章行为、油田《安全情况通报》典型问题中的违章行为等,按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及事故机理分析,编制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5.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事故的发生,往往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运用一种动态的、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搜集、整理、分析了2008年至2011年间某煤业公司的三违情况基础之上,以通风专业为例,对该专业所包含工种所发生的三违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动态灰色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灰色关联分析得到每个专业工种与三违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它们之间关联度,提出应重点预防与管理的工种.通过对关联度较大的工种的重点预防与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入冬以来“三违”行为抬头的迹象,武钢乌龙矿于2008年12月下旬开始,增设了“三关”治理“三违”行为。  相似文献   

7.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提出反“三违”的10项对策。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如何有效地遏制“三违”现象的发生?新千年伊始,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在遏制“三违”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该公司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警言移植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实行“三违累计积分制”,凡在工作中违章指挥、违章劳动纪律的“三违”人员,公司根据违章性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分数,得“满分”者,自动下岗自找工作。此举大大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违章行为与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据统计,“三违”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罪魁祸首。分析众多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违章行为是“三违”的表现,它不仅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帮凶。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寻找出一套强化安全心理素质、调整心理因素的方法,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减少伤亡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正>分析近年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三违"。尽管各级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强力予以推进,但一些企业员工习惯性"三违"仍没有彻底根除,制约了安全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彻底根除习惯性"三违"这个毒瘤,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1.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无论是从媒体报道的各类沉重惨痛、令人发指的群体性安全事故中,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亲眼目睹的单个安全生产事故里,我们不难发现,70%~80%是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的。著名的海因里奇理论“88:10:2”也告诉我们,100起安全生产事故中88起纯属人为。  相似文献   

13.
《江苏劳动保护》2009,(12):48-48
为进一步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因职工不安全行为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日前,滨海县开展化工企业职工安全技能提升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调查统计阶段。组织力量对各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学历、从事化工生产年限、是否按规定经过安全培训、特种岗位是否取得上岗证书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二是技能培训阶段。根据统计汇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煤矿违章行为就是祸根,大多数出现重大事故都是违章因起的,而且发现一些单位的区队领导遇到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三违”人员,不仅不严格对待和处理,也不配合安监部门对其事进行严肃的处理,反而为之到处为“三违”者说情,经图大事化了、小事化了甚至私了。这样的说情当自刹是严重地干扰了矿山的安全监督,也给“三违”人员造成事故苗头、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主要是由于人失误或物失控造成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行为是人失误的主要原因,而逆反心理又是形成“三违”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企业职工队伍成员新、素质低、更应该剖析安全生产中的逆反心理,找出规律,加以正确引导,这是消除精神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具展开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奖励对从众动机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的端正产生0.108的正向影响、对安全能力的提升产生0.121的正向影响;惩罚对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健康产生0.140的正向影响、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产生0.250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预防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失误或失控造成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是人的失误的主要原因,而逆反心理又是形成“三违”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前,企业职工队伍成员新、素质低,更应该消除安全生产中的逆反心理,找出规律,加以正确引导,这是消除精神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有效措施。 逆反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对一定的社会现象与正常条件下不应该有的认识、行为倾向。在现实生活中,逆反心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冲动性。只要一进行安全教育,有些人就马上脱口而出:“又来这一套”。他们不受意志的控制就把情绪表达出来了。甚至把法令、厂规当儿戏,将自己置于法规之外。 (2)盲目性。凡是领导提倡的,就盲目反对,对那些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也当成束缚自己行动的条条框框,缺乏是非标准,冒险蛮干,不计后果。 (3)反权威性。以与领导唱对台戏为荣,有的甚至将反权威作为时髦的一种标志,领导讲这样干不安全,他偏要试试看。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1)厌倦心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职工长年累月同机械打交道,容易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心理。厌倦一旦发生,对各种制度就不能严格遵守,“三违”行为就很难避免。东陵区  相似文献   

18.
时下,在安全管理上存有一种误区,即对职工严,对干部松。突出表现为,基层单位一旦出现“三违”现象,特别是出现安全事故,眼睛盯着下边查问题的多,干部自觉分析自身原因的少;要求职工承担责任的多,干部自觉承担责任的少;分析来分析去大多以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技能不高、素质较低等等作为“三违”的主要原因。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诚然,发生“三违”,特别是出  相似文献   

19.
王水龙 《安全》2009,30(8):32-33,35
1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 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个体内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观因素: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右江矿务局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工作,形成了职工人人争当安全员,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今年1到11月职工群众查出安全隐患9500多条,整改隐患98.6%;抓“三违”制止“三违”行为590多人次,提安全合理化建议2850多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