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了大量的原油泄露,此次原油泄露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的灾难,预计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打击.由于事故发生的位置太深、波及的范围太广,泄露原油的最终命运及其  相似文献   

2.
重负中诞生的绿色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曾带给人类无数种化合物并构筑出一个多彩的现代材料世界,如今却因造成诸如原油泄漏、公共垃圾和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而使全球陷入可怕的灾难之中.美国科学基金会化学部主任汉考克呼吁:用化学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是当代化学家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环境化学即绿色化学.  相似文献   

3.
灾难观是人类对灾害体系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中,其整个过程构成文化的一个层面。本文从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维度构架出发,选择"与环境的关系"和"人的本质"两个基点对比分析东西方文化灾难观的异同,对深刻理解各种文化在解释和应对灾难过程中的共性和相对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霖 《环境》2012,(6):15-17
中国丹霞是中国的骄傲,虽然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也分布有丹霞地貌,但其类型都不及中国之多之全.如何让世界见识中国丹霞的惊世美貌,使其成为举世皆知的人类宝藏,是近年来很多中国人共同的祈望. 丹霞走向世界的足音 2004年,广东丹霞山与福建大金湖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喜获成功,这是中国丹霞地貌迈向世界的一大步.自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终于出现了丹霞地貌的英文专有名词"Danxia Landform"和"Danxia Geomorphology".  相似文献   

5.
6月1日,湘北大地,阵雨淅沥.巴陵石化公司生产平稳运行. 上午10点,该公司冒雨在烯烃事业部二联合装置11号原油罐区进行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本次演练,是湖南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主题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11,(2):7-7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此导致的诸多海洋环境污染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阿摩科·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1978年3月,在暴风雨天气中,美国一艘满载22万吨伊朗原油的超级油轮"阿摩科·卡迪兹号"从波斯湾向荷兰的  相似文献   

7.
米糠油事件     
《世界环境》2012,(2):7-7
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环境保护的教训史."黑色发展"模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发生了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污染事件,米糠油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米糠油事件发生在1968年,又称多氯联苯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1968年3月,日本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联合站是一座集原油处理、原油外输、污水污泥处理、净化污水回注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站库,是河南油田"甲级防火,一级防爆"的重点要害部位,担负着年60万吨的原油处理和集输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只钟表,表盘的图案是地球,上面只有四个刻度,而如果指针走向零点,那也就意味着人类的灭亡,它的名字就是"末日之钟"。2015年1月22日,鉴于人类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和削减核武器问题不力,美国一个科学家组织把"末日之钟"拨快了2分钟,距离"象征世界灾难末日"的午夜时分仅剩3分钟,这也意味着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上升到冷战结束后的最高水平。那么什么是"末日之钟",它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希望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我们能够从地球深处不断地攫取财富和资源。但我们攫取的力量、改造的能力能与这颗伟大的行星抗衡吗?我们真的已经把握了地球命脉的搏动吗?与沉默少言的地球相比,人类仍是脆弱无知的。人类如今是有了本事了。遥想亘古,我们的远祖藏在山洞里,躲避着洪水猛兽的袭击、守着一堆炭火瑟瑟发抖时,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奈。而如今,当我们这一代人喝令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从炸碎的深山中掏出宝藏、从千米地下抽取石油,把火箭射向苍穹;在大气层中爆出蘑菇云时,我们显得多么有智慧,多么有力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制三维有机玻璃水槽建立非均质土层,设立浅层和内部两个泄漏点,模拟流动相原油在含水土层中的运移及水位波动条件下的重分布过程,并利用自制高密度电极排及电法仪揭示相应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原油在土壤中运移受泄漏源位置、泄漏量及土层结构的影响.同一土层内部泄漏点横向扩散较垂向明显,浅层泄漏点为四周扩散,泄漏量越大污染范围越宽,土层渗透性越高污染深度越深.原油泄漏后存在高阻和低阻异常2种情况,土层结构简单且含油率较高时高阻异常明显;土层组分较复杂尤其是盐分和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或含水率和含油率较低时,易出现低阻异常.水位升高后土层整体电阻率降低,原油向污染区中心集中;水位下降后电阻率升高,原油向四周分散,水位波动使原油进一步弥散.受内部泄漏点影响,垂向深度上离泄漏点越近(0.08m)污染越重,除此之外泄漏点下部(0.15m)原油含量高于上部(0.04m),显示内部泄漏点原油下移较上移明显.  相似文献   

12.
美、德、日环境教育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杰  高继璐 《环境保护》2011,(14):72-73
美国:环境教育首倡者 1934年5月,美国中两部大草原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黑风暴",风暴整整持续了3天3夜,形成了一条长2400公里,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疯狂移动的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水井干涸、河水断流、大地龟裂,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1948年,宾夕法尼亚州一场持续4天的大雾致当地43%的居民感染气管炎.这两起耸人听闻的环境灾难促使美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美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启动环境教育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小堪设想。  相似文献   

14.
持续了85d的墨西哥湾钻井漏油总算被遏制住了,科学家们想知道泄漏原油的最终去向.上周发布的一篇联邦报道应该为这一问题揭开答案.实际上,在报道正式公布之前,政治斡旋和媒体宣传已经向科学家们透露了某些信息.根据美国内政部与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联合新闻机构CNN的报道,此次事故泄漏的原油总量高达490万桶,75%的泄漏原油已经被人类或自然清除.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23日,我在市氮肥厂碳化车间上班,那天生产情况都很正常. 凌晨1点37分,我走到水洗塔跟前,刚弯腰看液位,突然听到塔顶上"呼呼"喷气声,抬头一看,黑色夜空顿时变得通红通红……我转身就跑,才二、三步就"啪"的一下,跌进大水沟里.紧接着一声天崩地裂的猛响!刹那间四周变得雪亮透明.这之后我完全失去了知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人从水沟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兔的风波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是后来者,是最晚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种智慧生物.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只占整个生命演化史的千分之一.但是,今天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对自然界施加重大影响的生物因素.人类的盲目行动,常常会破坏自然平衡,引起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把生物从世界的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有时不仅不能实现人们原来的愿望,反而会带来一种灾难,使人们不得不应付一种新的更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8,(7)
人类的衣、食、住、行,哪一项也离不开能源,可以说,没有能源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但有限的能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度增长,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更使人们感到不安的是,人类所消耗的碳载体矿物燃料,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亿吨,并呈上升趋势,而且还伴随有其他有毒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翻开人类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伴,姑且不论战争等人祸,单是地震等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触目惊心。地壳会随时移动和裂开,引起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崩和泥石流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飓风和洪水肆虐,会给人类带来突如其来的破坏性灾难。疫病这一恶魔,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人类的侵害。若是被来自宇宙空间其他天体的流星和小行星撞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地震:每年发生500多万次作为地壳的一种“正常”震动,地震在全球每年都要发生500多万次,其中人类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而能造成…  相似文献   

19.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水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等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但利用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报道很少,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研究更是鲜见.本研究针对包钢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开展评价工作,基于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关键环境因子,甄别敏感或耐受微生物分类属,确定候选生物参数,探索针对地下水的微生物完整性指数(microbiom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结果表明,总计12个地下水样点中,4个样点属于健康等级(Ⅰ级),占总样点的33.3%;2个样点属于亚健康等级(Ⅱ级),占总样点的16.7%;5个样点属于一般等级(Ⅲ级),占41.7%;1个样点属于较差等级(Ⅳ级),占8.3%;总体来看,靠近尾矿库的样点健康等级较低,而远离尾矿库参照点受到的干扰较小,健康等级较高,这可能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程度密切相关.参照该地区地下水理化参数基础上的水质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应用M-IBI指数可较合理地评估包头稀土尾矿区周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本研究初步提出针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的M-IBI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类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灾难就是气候变化.这是全球性和毁灭性的灾难。我一直在想.这个灾难究竟是谁造成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创办人廖晓义语调忧伤地开始了这次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