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及透光性差异,通过自动控制的可嫁接设备,可以安装在各类船只上来分离油污,以实现及时处理海上漏油事故,操作简易,对船只的航行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2.
净化烹饪油污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净化烹饪油污菌种选育的环境和营养条件,即:油:20mL、NaNO3(2g/L):4mL、KH2PO4(0.5g/L):3mL、微量元素溶液(CuS04-5H200.03g/L,ZnSO4-7H2O0.1g/L,MnCl2-4H2O0.05g/L):1mL和温度37℃;而且得出氮源是影响菌体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的重要因素,而微量元素和磷源对菌种培育结果影响较小。在此优化条件下选育出了合适降解烹饪油污的c种子菌液,其每天可降解油22mg,L以上,并鉴定出主要的微生物是嗜水性气单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黄丝藻属(Tribonema)和多甲藻属(Peridinium)等菌体;分析了选育过程活性微生物、目标污染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所选微生物能利用油类物质作为碳源进行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净化烹饪油污菌种选育的环境和营养条件 ,即 :油 :2 0mL、NaNO3( 2g L) :4mL、KH2 PO4( 0 .5g L) :3mL、微量元素溶液 (CuSO4·5H2 O 0 .0 3g L ,ZnSO4·7H2 O 0 .1g L ,MnCl2 ·4H2 O 0 .0 5g L) :1mL和温度 3 7℃ ;而且得出氮源是影响菌体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的重要因素 ,而微量元素和磷源对菌种培育结果影响较小。在此优化条件下选育出了合适降解烹饪油污的c种子菌液 ,其每天可降解油 2 2mg L以上 ,并鉴定出主要的微生物是嗜水性气单孢菌 (Aeromonashydrophila 4AK4)、黄丝藻属 (Tribonema)和多甲藻属 (Peridinium)等菌体 ;分析了选育过程活性微生物、目标污染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发现所选微生物能利用油类物质作为碳源进行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堆置法处理油污土壤的作用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石油初始浓度、温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C/N、菌剂浓度相关因素的水平取值范围。以石油烃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再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相关参数,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初始浓度2%、温度35℃、土壤C/N 10∶1为控制变量;以菌剂浓度(X)、有机质含量(Y)、土壤含水量(Z)为变化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组合L9(34)。可以得出,堆置法处理油污土壤的最佳水平组合为X2Y2Z3,即菌剂浓度5×109 cfu·kg-1,有机质含量为5%,土壤含水量为60%。  相似文献   

5.
以柴油为污染物,通过一维砂柱实验模拟油污土壤中柴油去除过程,从油水界面张力(IFT)角度分析溶液pH、淋滤速度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油水接触时间、升高或降低蒸馏水pH值均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低淋滤速度下单位孔隙体积水中石油浓度较大,而水溶液pH的变化对除油效果影响不明显。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乙醇使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因此表面活性物质的除油效率明显高于蒸馏水,乙醇溶液的除油效率随着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从石油释放动力学方程计算的柴油累积释放量看,50%乙醇除油效率最高,8 mmol/L SDS溶液次之,在淋洗初期柴油去除效果最为明显,而在中期和后期除油率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一种水基燃烧新技术及其清除海洋油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面积海洋石油污染难以利用现有方法进行高效治理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水基燃烧新技术,介绍了其技术特点和以碳化钙和金属钾为主要原料配方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而利用其独特的可长时间持续燃烧这一关键性能,设计开展了对海洋油污进行清除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不仅表明了采用该技术处理海洋油污的有效性,特别是对实际最为常见且采用传统燃烧法根本无法处理的油层厚度不足3 mm的海洋原油污染,通过其对油层持续的点火和加热挥发等多种作用也可达到高效清除的目的,并从油层厚度与燃烧状况之间的关系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电容去离子(CDI)技术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等优异性能,自20世纪60年代发明至今,一直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工程应用、材料研究3个方面介绍了CDI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理论原理、电化学反应过程、能耗与经济性,并从运行条件和电极优化2个方面对效率的优化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CDI技术装置国内外产业化应用情况,提出了CDI技术不仅在脱盐及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环境废物资源化回收方面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2):915-915
2007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的工商界人士晚餐会并致辞。他介绍了中国单位GDP能耗减低、污染物总量排放减低的情况后说,“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拐点’,过去这些数字都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9.
油污土中降解柴油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所采集柴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富集、分离得到柴油降解优势菌株,命名为B-3和B-4.根据其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2株菌分别属于Tetrathiobacter kashmirensi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由于实验中,B-3的生长曲线较特殊,故以B-3和典型石油烃降解菌假单...  相似文献   

10.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优化及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牛肉膏蛋白胨-布氏哈斯培养基、蓝色凝胶培养基作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可产生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油烃降解菌。并将菌株投加到油污土壤中进行修复研究,考查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株菌对中度石油污染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菌株修复70 d时对石油烃的去除率为52%;(2)向油污土壤中投加降解菌并同时补充氮营养液,修复70 d时对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去除率可达到75%;对土壤中正构烷烃的去除率为66%;(3)与土壤的含水率及土著菌的降解效果相比,向油污土壤中投加降解菌以及补充氮磷营养液是影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的含量得到减少。而与此同时,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污染土壤中分离提纯的单一菌种的降解效能的研究。本文对土著油污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油烃的化学组成作了初步探讨。分离出4株对石油具有耐受性和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结果表明,在4株微生物数量都增加的时候,石油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 ,进行生长繁殖 ,从而使油烃的含量得到减少。而与此同时 ,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污染土壤中分离提纯的单一菌种的降解效能的研究。本文对土著油污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 ,并对油烃的化学组成作了初步探讨。分离出 4株对石油具有耐受性和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结果表明 ,在 4株微生物数量都增加的时候 ,石油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EDI净水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组件型式与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电子去离子净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EDI净水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组件型式与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的内涵;阐述了由绿色消费引起绿色技术和绿色设计的链式反应过程;讨论了“绿色浪潮”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膜电容去离子技术,对镇江自来水进行处理。确定膜电容去离子装置所需的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复合电极单元。将5个复合电极处理单元串联并进行实验,确定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装置参数,包括内部结构参数和外部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装置的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为1 600 m2/g,电极间距为1.5 mm,电压为2.0 V时,处理效果较好。流量为350 mL/min时复合电极装置的处理效果比100 mL/min差,但是更符合市场需求。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该装置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将复合电极单元数从5个增至40个后,离子去除率由12.73%增至62.32%。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活性炭涂层电极构建电容去离子吸附装置,以氯化钠模拟含盐原水,研究电压、流量、进水浓度等操作参数对活性炭涂层电极脱盐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和比吸附量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加,且比能耗随之增大。流速越小,出水的浓度越低,当对出水的浓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小流速。当进水浓度低于活性炭涂层电极的饱和吸附量时,比吸附量随着进水浓度呈线性增加;当达到饱和吸附量时,比吸附量不会随进水浓度的增大而发生改变;比能耗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复合絮凝剂的去浊协同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硅藻土自配水样,对几种有机和无机絮凝剂进行了单独和复配混凝实验,比较浊度去除效果,并用正交实验对有机和无机絮凝剂进行配伍,寻求不同投药顺序下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Zusammenfassung  Die Qualit?t von Raumgliederungen kann letztlich nur vor dem Hintergrund des jeweiligen Verwendungskontextes beurteilt werden. Im Bereich der Umweltbeobachtung kommt Raumgliederungen neben ihrer Nutzung zu Analysezwecken inbesondere im Hinblick auf Auswahlverfahren von Untersuchungsfl?chen gro?e Bedeutung zu. Der Beitrag erl?utert den Zusammenhang von Raumgliederung, Auswahlverfahren und Repr?sentativit?t am Beispiel der ?kologischen Fl?chenstichprobe (?FS) und stellt die Gliederung vor, die im Rahmen einer ?FS-Pilotstudie getestet wurde. Online-First: 19. Mai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