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国家经贸委1999年在全国推广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IC卡管理系统",从而杜绝制造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便于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特种作业是指具有较大危害性及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项目,目前特种作业人员共分为电工、焊工、起重工、电梯工和锅炉工等9大类。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及复审是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原劳动部发文对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作了统一规定;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1998年5月份以来,有关部门对广东11个地级市使用操作证的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假证…  相似文献   

2.
《江苏劳动保护》2006,(3):13-15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大型设备(构件)吊装、设备大修、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等危险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以及在密闭空间内作业.应当扰行本单位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作业前,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应当就作业安全要求向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郎应祥 《劳动保护》1991,(12):17-18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厂特种作业人员在职工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可能造成人身事故的主要方面。为此,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面貌。 我们采取的特种管理措施着重三个方面。 一、坚持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操作。 我们对特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考核管理规则》及有关规定。全厂的兆位电气作业人员、8位锅炉司炉工、5位电梯工、15位金属焊接工、12位机动车驾驶员。以及压力容器检验员、锅炉房管理员、危险品仓库保管员、溶解乙炔气管理员等,都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培训,…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水平,保障特种设备操作安全,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角度强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考试机构的监管部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分析了考试机构的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考核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研重点企业高危作业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危作业管理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采用Adobe Illustrator(AI)技术和流媒体图像融合研究技术路线,实现从人员身份确认、作业行为辨识、环境参数分析等高危作业过程中风险隐患的智能辨识和预警,全程监测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对规范高危作业人员行为,改善作业环境与条件,完善高危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高危作业流程动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影响民航安检人员作业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提高安检人员的作业可靠性,运用三角模糊数学和网络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模糊-ANP的安检人员作业可靠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得到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为管理制度、员工培训次数和人员作业负荷等。在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并加以管理,为安检提出有效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7.
三代核电AP1000堆型机组建造中需要大量的施工资源(人、施工机具等),且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人员及施工机具分布密度较大,使得安全风险较大,为确保现场作业人员能快速识别作业区域是否具备作业安全条件,通过应用可视化管理理论,研发了施工现场人员授权培训、施工机具安全状态及作业环境的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1.为什么要对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8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这是由于放射作业、高毒作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全社会安全管理包括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第三方服务、高校及科研院所、民众监督等各个方面,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在作业现场这一事故源头。以笔者从事的建筑施工行业为例,一切管理活动应围绕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施工项目的临时性,作业人员的流动性,近年来老龄化趋势明显,作业人员准入门槛极低,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导致近年来行业安全管理进步缓慢。  相似文献   

10.
惠彦臣  王石 《安全》2013,(8):49-50,52
2013年,吉林石化公司全面推行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工作。本文就如何在检维修作业中推行安全目视化管理,提高施工作业现场HSE管理水平进行阐述。1检维修作业目视化管理介绍1.1检维修作业目视化管理的定义检维修作业目视化管理是在石化企业检维修施工作业现场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  相似文献   

11.
<正>石油化工生产企业施工现场,往往具有器具繁杂、作业人员众多且组成复杂、作业环境危险性大等特点。同时,由于许多施工作业和石油化工正常生产紧密关联,难以从正常生产中隔离出来,加之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危险性和人员机械设备的流动性,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成为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笔者认为,企业应重点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强化现场明火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石油作业现场由于空间狭小、设备集中等特点,导致高处作业频繁,例如各类构件安装、检测,脚手架作业、井架工操作、保养天车、吊车操作以及日常罐顶的巡检等,同时,由于海洋石油平台远离陆地,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困难。因此,加强海洋石油行业作业现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在海洋石油作业现场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大多完善了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对人员职责、高处作业界定及坠落防护用品使用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培训以及承包商人员安全意识参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是一项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高风险性、耗资巨大系统工程,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隐患排查与治理不彻底、规章制度不落实等潜在因素是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可以通过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外协队伍日常安全管控,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能力的提升,作业过程标准化规范管理,落实井控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强化防井喷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与措施来预防事故、杜绝伤亡,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从危害识别与控制、作业方案的制定、设备有效隔离、气体分析、人员安全教育、作业票证许可、安全措施落实、作业过程风险监控、作业完工验收、作业人及监护人员的安全管理资质等角度分析,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全过程管理,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感水平模型。首先,采用作业安全感量表测量建筑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感;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作业安全感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概括为个体特征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安全管理综合因素3类;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建模。结果表明,建筑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感普遍较低,安全效能、作业危险性等因素对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感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情绪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弱。基于影响因素的建筑施工作业安全感水平模型计算结果与安全感量表测量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李德彦 《安全》2018,39(8):66-67,71
针对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引发的火灾事故,结合火灾事故原因,提出从作业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技能;加强安全检查,保证焊割设备性能良好无隐患;作业前后要对作业环境进行彻底清理和安全隔离;作业安全管理到位等四个方面严格把关,防范焊割作业火灾,确保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由于项目建设通常涉及到多种不同的特种作业岗位,且特种作业岗位归口管理的部、局不同,经常会引起项目管理人员对特种作业人员所持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合法合规性的困惑。本文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对项目建设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管理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70号总局令,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领域一部非常重要的规章,《办法》规范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等工作,推出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一种由主控机PC、无线射频模块和读卡器模块等部分组成的起重机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人机互认及作业记录管理。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给出了作业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实际调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作业人员身份的识别和起重机作业记录管理等功能,且具有数据传输有效距离远、移动性强、安装简单和扩展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机场停机坪作业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机坪作业具有范围小,保障单位和人员众多等特点,是航空地面事故的多发环节.对停机坪作业存在风险从作业人员、设备和设施、环境、管理等4方面进行识别,然后用AHP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风险值,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1)为作业提供良好的人工条件,如良好灯光照明、整齐设备摆放、清晰标识等;2)引进部分设备设施和采用运筹方式合理安排其运行的方式,来解决设备设施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3)对于人员执照管理采取定期检查、抽查,定期复训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