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民防苑》2006,(5)
脑男女两性的大脑差异广泛存在于大脑结构、大脑的内容和大脑的功能方面。研究发现,女性脑部胼胝体较男性的大,这就造成了男女在智力上的差别。男性的脑袋通常大于女性,男性平均脑重1450克,女性平均脑重1330克。女性使用大脑白质是男性的10倍,男性使用大脑灰质是女性的6.5倍,而  相似文献   

2.
安然度夏     
《防灾博览》2016,(4):86-87
正夏季万物生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人体代谢旺盛。同时,夏季骄阳似火,热气熏人,时常让人感觉不舒服,所以科学养生在夏天显得格外重要。那么炎热的夏季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夏日里,艳阳高照,人体内的水很容易流失,所以要尽可能多喝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总之,在夏天身体要随时补充水分。  相似文献   

3.
女性与诺贝尔和平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 《防灾博览》2007,(2):26-27
自从1908年以来.已有12位女性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中留下了自己的芳名。她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所有的人心中都在呼唤着一个共同的声音——世界和平,她们关注女性与儿童,信仰女权与平等,保护自然环境,也热爱人类的文化遗产。她们的声音是母性的.性格是温柔的,胸怀是博大的,行为是英勇的。  相似文献   

4.
男女有别     
生理上男女有别是人人皆知的,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男女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别,现代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一系列差别都由男女不同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了解男女的生理机制,将有利于我们针对男女性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搞好养生保健和提高生活质量。以下介绍主要的男女不同的生理机制:女性生命力更强女性比男性生命力更强这是有目共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5-2016年广东雷电灾害汇编记录的雷灾伤亡事件资料和1999-2016年广东省电力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广东省雷电伤亡事故特征进行分析,(1)1075起雷灾伤亡事件中,死亡人数约是受伤人数的1.2倍,1起雷灾事件最多伤亡数为17个,2人以上的多人受伤概率要远大于多人死亡;雷灾伤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农村地区政府更应重视防御工作;(2)每月的雷电灾情特征与闪电活动年变化相关;雷电灾情的时间特征与人们的作息时间相关,尤其对于户外活动较集中的农村地区更应关注雷电频发时段。(3)雷灾伤亡事件发生在农田的最多,造成群死群伤事件主要是发生在未做雷电防护措施的建筑物内和大树旁。(4)雷灾伤亡人员中男女比例相当,但男女同时遭受雷击时女性更易遭受身亡。由于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导致壮年年龄段(25-64岁)男性伤亡高于女性,但是在伤亡最多的31-40年龄段中女性伤亡是男性的1.46倍。总之,雷电引起的伤亡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和加强乡村振兴防雷减灾服务的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鲁实 《防灾博览》2009,(2):106-111
飞机在纽约州布法罗坠毁 2009年2月12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架通勤飞机在纽约州布法罗坠毁.事故共造成50人死亡、若干人受伤。一名女性中国公民在事故中遇难。  相似文献   

7.
地铁是当下既快捷又方便的出行工具,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方式.2022年1月22日下午4点30分左右,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老年女性乘客在下车时不幸被屏蔽门夹住,虽然工作人员迅速上前试图帮其脱困,但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地铁还有下一班,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3,(1)
西方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妻子是家庭中的“太阳”,具有支配家庭温暖的巨大能力;一个好的妻子,可以使整个家庭充满光明。那么,做个好妻子我觉得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要给丈夫留一点个人生活空间。大多数的已婚女性不管居家或外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陪伴而男性在婚后仍然希望保持与其他朋友的交往,保持一些婚前的业务  相似文献   

9.
过敏体质者美国科学家调查了近4万人,凡是有哮喘、药物性或化学试剂等过敏的人,比无过敏史者更易患癌。比如有过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有过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41%。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第九章"5·12"大劫难 撰文/马泰泉 3.泪水和怒火洗浇地震局 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天会发生一场大灾难.2008年5月11日是"母亲节",从北半球的香港到南半球的悉尼,都有隆重的庆祝活动,每个做母亲的女性心里和每个做儿女的孩子脸上,正被温馨、幸福的感受包围着,宣染着,激动漾溢着……然而,5月12日却是国难日...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今快餐化的媒体环境中,一篇食品安全报道要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什么?选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显然是最省事的办法,比如可以这么写,"____竟含有(检出)____,长期大量摄入或导致____"。这种句式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呢?现代医学鼻祖、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这么说"长期大量"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科学家在描述具体事物的时候一般不会这么笼统地说,否则就有不懂装懂之嫌。严谨的说法一般包括:人群特征,比如成人、儿童、女性  相似文献   

12.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4)
正(上期答案)献血毕竟也是"出血"。我们知道,一般急性失血500ml,就会出现头昏、心慌、乏力,失血1 000ml就会出现休克。因此,献血者有些顾虑是正常的,那么,通常献血200ml对身体会有影响吗?会有哪些影响呢?通常一次献血200ml,而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2~4.8l,献血量仅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对健康人来说不是个大数目,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女性每个月"那几天"还要出血30~50ml呢,而且是每个月都出,有些量大的能到80 ml。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献血的那点血量对全身来说损失并不大。  相似文献   

13.
钟梦 《防灾博览》2004,(4):43-43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蚊子爱叮什么人?”随便问问身边的人,答案真是五花八门。例如认为蚊子爱叮女性的“性别说”,认为爱叮皮肤光滑白嫩的“皮肤好坏说”;认为爱叮性激素分泌水平高者的“性感说”;还有认为爱叮血液甜者的“血型说”的流行指数颇高。就此做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于2006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国际减灾会议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本次会议有关论文扩展摘要集内容。以及会议上散发的大量文件、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国际减灾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学术界、政界与企业界等在探索协调发展与减灾进程中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国际减灾界当前关注的主要领域为:建立灾害与风险科学,善待与重建生态系统,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的密切关系,重视利用金融、保险和再保险手段转移风险,关注女性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关注恐怖主义对社会风险的强化作用,发展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重视建设高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协调发展与减灾对策为:建立国家协调发展与减轻灾害风险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控制综合灾害风险水平的生态系统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女性在农村地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区域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减灾范式和加强区域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灾害与风险学科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杨宏飞  赵贞卿 《灾害学》2012,27(3):126-131
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为一般应对能力和特殊应对能力,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量表,在社会居民中验证其适用性,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居民抽样调查表明,积极行为能力强于情绪管理能力,传染疾病和火灾应对能力比较强,食物中毒应对能力比较弱;城市居民强于农村居民,男性比女性强;社会居民强于大学生,50岁以下的比较强;机关干部最强,农民最弱;受训者强于未受训者,受训者太少。突发事件应对训练竭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的“风险”,随处都有。 头号“风险”,当数癌症。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有160万人患癌,每年有130万人死于癌症,并且每年癌症患者以3%的速度在递增。在上海,目前癌症发病率约占全市人口的千分之二至三。据统计,上海男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三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女性每年死亡人数中近四分之一死于恶性肿瘤。按这两个数据计算,100对死亡夫妻中,可能有5对夫妻同时患  相似文献   

17.
庙成  刘希林 《灾害学》2022,(1):158-164+170
基于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调查问卷的分析,从泥石流灾害关注程度和类型、可接受性及灾害可接受风险3个方面阐述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风险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普遍关注泥石流灾害,主要关注的灾害后果是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中主要关注的是房屋;(2)农民对泥石流灾害可接受性分别是:距离为<5 km、频次为100年1次或更长时间1次、预警时间为<1 h和保险费用为<100元;(3)农民可接受的受灾人数、死亡人数、死亡比例、个人直接经济损失和总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00人、≤1人、≤5×10-7/a、≤1 000元和≤10万元;(4)影响农民对泥石流灾害风险感知和风险态度以及可接受风险水平的主要人口特征是36~45岁、女性、受教育程度初中学历以及收入<1 000元/月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国民灾害感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政府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民个性特征与灾害感知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性别特征来看,女性的灾害感知能力强于男性;(2)从年龄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20~30岁、0~20岁、40~50岁、30~40岁、50~60岁、60岁以上;(3)从文化程度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高中或中专、大专以上、文盲、初中、小学;(4)从职业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学生、农民、教师、工人、公务员;(5)从居住地环境特征来看,灾害感知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中小城市、农村、乡镇、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20,(1)
针对现有研究频繁余震对群众心理应激情绪影响方法,未考虑不同层级人群的应激情绪情况,采用蝴蝶形突变模型进行频繁余震对群众心理应激情绪影响建模分析。通过蝴蝶形突变模型分析地震灾害后频繁余震对群众心理应激情绪影响,将频繁余震对群众心理应激情绪的影响分为对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恐惧情绪以及愤怒情绪的影响。以汶川地震后四川绵阳地震重灾区为例进行研究,分析频繁余震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的4种心理应激情绪影响程度以及综合评价结果。采用分层多步回归分析法分析社会支持和个体消极沉思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多元决定系数变化值的影响,完成地震灾害后频繁余震对群众心理应激情绪影响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震灾害后的频繁余震对女性、中老年、以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人群的心理应激情绪影响最为严重;同地震灾害后频繁余震相关的消极沉思与社会支持主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比较显著,高社会支持对高消极沉思群众的焦虑情绪影响起到显著中介作用,消极沉思与社会支持交互效应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曾穗平  杨帆  田健 《灾害学》2023,(2):134-140+162
选取天津高密度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Modis遥感影像的气溶胶反演,构建空气污染“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价框架,解析承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规律。结果表明:暴露度分布整体呈现由中心到外围“圈层递减”的空间格局,高暴露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内六区”;敏感性主要集中在南开、河西、和平三个区域,时空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中心聚集,四区分散”的分布特征。适应性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及较高值区分布较为集聚,主要集中在和平、南开、河西、河东等核心区域;低值区分布在北辰、东丽、津南、西青等中心城区外围区域。研究区的承污脆弱性具有空间分异现象,表现出从中心到外围“低-中-低”的分布特征;暴露度等级、敏感性、适应性分别与人口密度及城市路网密度、老年人口及女性人口密度、医疗服务及社会教育经济资源拥有度有关。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不同脆弱情景,针对性提出调整土地结构、确定生态安全距离、控制开发强度、优化绿化系统、调配公共配置、增设应急场所等韧性策略,旨在为空气污染韧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