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垃圾围城的报道屡见报端,黄山创模对垃圾及危险固废的去向处理尤为引人关注。为优化城市环境质量,该市利用国债及省配套资金共1300万元的黄山市医疗垃圾处理中心项目于2005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去黄山市徽州区唐模古村采风,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今年4月上旬,我和几位影友在拍摄黄山油菜花时,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黄山市徽州区的唐模古村落。据史料记载,唐模村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酒店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黄山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夯实旅游接待设施,加快与世界旅游发展接轨的有效切人点.对经济型酒店含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及黄山市经济型酒店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黄山市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对策,旨在推进黄山市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黄山市水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种类、生境、组成特点、经济价值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况。结果表明,黄山地区水生维管植物约有32科57属112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各科亲缘关系较远,许多科仅有1属的少数种为水生的。就其永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两者协调发展是城市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安徽省的黄山市、池州市和芜湖市为例,构建相应指标,运用TOPSIS法对2008年、2009年三市旅游和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2009年芜湖市的旅游和城市发展的协调系数为分别0.6287和0.6588,黄山市为0.46450和0.4799,池州市为0.3822和0.4037,说明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部门相对齐全,旅游更能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旅游的发展,城市和旅游的协调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5月8日,安徽省环保厅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安徽财经大学在合肥联合发布《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安徽省大气污染形势比较严峻。2005年—2014年安徽省仅黄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2015年安徽省全面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后,当年只有池州与黄山两市空气质量达标,PM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面  相似文献   

7.
正人间最美四月天,最美之地在黟县。四月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春雨初霁山色新鲜,粉墙黛瓦云雾中若隐若现,古树群新枝竞发,原始林绿荫葱郁。青山古村离不开绿水映衬润泽,近两年来,黟县举全县之力保供水、治污水、防洪水、抓节水,擦亮人文自然景观资源雄厚的古城生态旅游名片,为大美黄山赋予绿色化发展新内涵。护水衍生师生佳话让百姓喝上安全干净的水是环保部门基本职责,也是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龙胜化工有限公司座落在国际风景旅游城市黄山市的城东开发区岩寺镇,是杭州龙山化工集团在整体收购了原歙县化肥厂(建于1966年)后,投资建立的生产基地型子公司,目前公司占地200余亩,资产2000多万,有员工200余人。是皖南地区最大的小合成氨和碳铵化肥生产企业。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230多万元,为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黄山市的实际阐述了旅游城市在对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强化环境管理,保护好自然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属江南丘陵,历来山林茂密,人烟稀少,地形地势适合蛇类生长。据目前调查,蛇类种类繁多,其中种群数量较多的有尖吻蝮、蝮蛇、王锦蛇、乌梢蛇、眼睛蛇、滑鼠蛇、灰鼠蛇等。1蛇类资源开发的现状蛇类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特别是维持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自然界提供能量贮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蛇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黄山地区蛇类种群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状况堪忧。1994年,黄山市开展了蛇类资源数量调查,各主要种类的数量为尖吻蝮12万条、蝮蛇11万条、王锦蛇15万条、乌悄蛇15万条、眼镜蛇4…  相似文献   

11.
孟威  苏勤  王浩  陆恒芹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2-505,537
资源驱动型旅游地中心城市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旅游城市类型,但对这类城市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在感知形象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论结合分析其感知形象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出该类型城市在形象建设中应当注意的四对矛盾。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战略.阐述了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并以"点-轴"理论和旅游地屏蔽理论为基础,确定黄山市旅游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构筑了黄山市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用地是土地利用分类中的特殊用地部分,旅游用地有原生性、利用复合性和功能延伸性等特点,城市旅游用地比名胜旅游用地更具复合性,当前土地的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城市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角度出发,通过对著名旅游城市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屯溪区的旅游用地现状分析,探讨了屯溪区旅游用地的空间结构和分区的功能优化,以促进其城市旅游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潘骞 《绿色视野》2011,(8):23-26
很多人提到安徽,只知道黄山、九华山,而不知道合肥。也难怪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合肥仅仅是作为安微的省会城市,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城市。其实,合肥也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只不过深藏于历史深闺里而已,  相似文献   

15.
黄山市交通网络优化及区域旅游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山市为例,从区际与区内两个角度构建黄山市区际、区内旅游交通网络无向图,并采用拓扑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区际的徽杭高速公路以及区内的宏儒公路建成前后黄山市旅游交通网络通达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黄山市交通网络的优化大大提高了整个黄山市的旅游可进入性,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客流量的增加;②宏儒公路等区内交通建设,有利于推进"两山一湖"整体发展和发挥黄山风景区的旅游辐射带动功能,但同时宏村与西递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区位优势,建立多边旅游中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旅游业在我国已迅猛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纷纷利用本区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收效却差异明显,究其原因是资源的差异和发展方式的不正确。对没有突出旅游资源优势的城市,应当如何采用正确方式来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进而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1旅游性城市与非旅游性城市1.1旅游性城市旅游性城市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其主要经济活动围绕着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来安排的城市、如黄山市、泰安市等一般都具有高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其观赏性和可进入性强,城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安徽”的总体部署,黄山市积极开展了生态市创建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黄山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早日建成生态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对照生态市建设28项指标,黄山市主要经济指标差距较大。为此,我们要加快发展经济。一是发展旅游业。利用黄山市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品位高的优势,改善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把黄山市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地。二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原理,以成本效益分析(CBA)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黄山市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比E1以及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进行计算,进而科学合理地衡量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2010—2013年,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中的成本总计189.06亿元,黄山市环境效益增加33.52亿元,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成效比E1为0.24,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为0.81,说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黄山市环境效益预测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建议,现阶段黄山市应继续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重心,同时注重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的安徽省城市旅游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威尔逊模型,结合GIS中网络分析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安徽省17个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的全局旅游关联显著性水平不高,全省旅游空间关联度很低;而局部旅游空间关联在黄山和池州形成热点区,在皖北和皖中的巢湖、滁州形成冷点区,其他城市的旅游空间关联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表明,对旅游空间关联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城市旅游供给量,因此增强城市的旅游供给水平对增强旅游吸引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山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山是一座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800余种,其中中国特有属种植物22个、珍稀濒危及国家保护植物25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8种、以黄山称谓的植物20余种以及众多的古树名木.对黄山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