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ICP-AE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干扰及消除方法、仪器及主要工作参数,综述了其在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联用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水中重金属钼硼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测定的方法检出限、回收率、准确度等均取得良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水中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庆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98-19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钴,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本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处理前后电镀废水中8种重金属元素(Pb,Cd,Cr,As,Hg,Cu,Zn,Ni)的分析方法,在试验中,优化了仪器测定条件,方法的检出限在0.006~0.06μg/L,加标回收率在84.2%~109%之间,方法精密度RSD在0.9%~4.8%(n=6)之间。并采用该方法对两种常见的电镀废水处理前后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样品中被测元素的特点,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硼酸-硝酸和硝酸体系,对电路板中金属元素进行消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电路板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可以快速分析电路板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次灵敏线测定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镍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在镍含量0.00~100.Omg/L时,镍含量与溶液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436x+0.006,相关系数y=0.9997。方法精密度RSD〈2.86%,加标回收率为93.7%~106%。同时校准曲线常温下放置,至少可稳定1a。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胶州湾及莱州湾这两个海域中痕量元素污染水平,发展了ICP-MS海水环境中痕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同时找出海水环境中具有保守性的数种元素作为污染示踪元素.达到对于海水环境中痕量污染物被动示踪的目的.对18个真实样品进行了识别率试验,识别率可达90%以上,在选取3个海水样品及1个河水样品混合后的模拟分担率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误差平均值仅有1.17%.  相似文献   

8.
采用还原焙烧-酸浸-萃取-浓缩结晶工艺回收电镀污泥中的铜,结果表明:以煤粉为还原剂的焙烧预处理既保持了铜的高浸出率,又实现了铜与杂质金属的初步分离;经后续酸浸、萃取和浓缩结晶等湿法工艺最终可制得纯度为97.14%的工业级硫酸铜。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次灵敏线测定污水和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锌浓度50.0~600.0mg/L之间,溶液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661x-0.0007,相关系数γ=0.9998。方法检出限为25.0mg/L,相对标准误差(RSD)<2.96%,加标回收率为92.5%~105%,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2.76%。  相似文献   

10.
裔兆军  严金龙  丁成 《环境工程》2012,30(4):80-82,126
电镀污泥的安全处置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改进的BCR和Sposito顺序浸提法考察了不同温度(200,400,600,800℃)焚烧电镀污泥残渣中重金属Cu、Ni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焚烧处理具有显著的减量化效应,重金属铜的残留率为98.6%~90.3%,高于镍(88.6%~76.3%),残渣中的Cu、Ni重金属呈现出富集效应。形态分析表明,随着焚烧温度的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形态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实现了不稳定态向稳定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电镀污泥焚烧渣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化学浸出方法从焚烧法预处理后的电镀污泥中回收有价金属-铜和镍及制取高质量的海绵铜和硫酸镍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结果表明,选用H2SO4加入量为7mL加入量为7mL、液固比为3,浸出时间为1h,浸出温度为20℃,给料细度为-74μm占77%时,铜、镍的浸出效果较好,扩大试验也验证了其准确性,同时,探讨了浸出渣和除铁渣无害化处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电镀污泥是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以铜、镍、铬等重金属氢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沉淀物,成分复杂。其处置方法及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德国贺利氏回收技术(太仓)有限公司的先进技术,对电镀污泥焚烧工艺进行改进,采用"直接焚烧灰吹"工艺。整个工艺在密闭、负压条件下进行,运营上成熟稳定、便于操作管理、运行成本较低,同时符合工艺先进性要求;采用生物质燃料代替煤和柴油供热,不仅污染物排放量有所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有所减少,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危险废物贮存环节豁免限值的计算方法,并以选取的重庆市15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污泥为例,计算获得重庆市电镀污泥贮存环节豁免量限值。结果显示,以重庆市15家电镀企业贮存点的环境参数统计值建立的电镀污泥贮存豁免管理量反推计算场景中,在暴露点和释放点处有害物的浓度分别为0.009 5 mg/L(致癌效应)、1.2 mg/L(非致癌效应)和0.11 mg/L(致癌效应)、13.63 mg/L(非致癌效应),并以此计算得到电镀污泥豁免管理限值为0.847t/a,即企业电镀污泥年产生量小于0.847t其贮存环节可以豁免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危险废物填埋环节豁免量限值的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15家电镀企业产生的电镀污泥为例,计算该市电镀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豁免量限值。结果显示,以重庆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参数统计值建立的电镀污泥填埋处置豁免量反推计算场景中,在暴露点处有害物的浓度分别为0.005 5 mg/L(致癌效应)和1.2 mg/L(非致癌效应),在释放点处有害物的浓度分别为0.003 4 mg/L(致癌效应)和0.76 mg/L(非致癌效应)。计算得到电镀污泥填埋处置豁免管理限值为2.992 t/a,即该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年可填埋处置电镀污泥量小于3 t。  相似文献   

15.
含铜含镍电镀污泥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含铜含镍电镀污染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并用试验考察了各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铜粉品位大于90%,铜的回收率大于95%,硫酸镍质量达到工业一级,镍回收率大于80%,浸出渣和净化渣经固化处理后可作普通建筑材料使用,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电镀废水及其重金属污泥处置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上海500多个电镀厂(点)两次调查结果表明,1990年与1985-1986年相比,虽然电镀生产增长约2.1倍,金属总耗量仅增加5.2%,其中毒性最大的铬耗量从占金属总耗量约10.2%下降到7.6%;工艺用水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循环的厂(点)增至49.0%,电镀废水排放量减少22.9%;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厂(点)从55.2%增至66.1%离子交换和电解法分别从30.7%、7.8%降至22.0%、3.8  相似文献   

17.
设置了聚丙烯酰胺的投药量、搅拌速度、絮凝温度、p H 4个影响因素,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污泥絮凝的过程中,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响应面分析试验,经过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投加量50.29mg/L、搅拌速度133.8r/min、p H 3.04、温度30.84℃。此时污泥比阻值为4.96×107s2/g。  相似文献   

18.
电镀污泥氨浸提铬渣的铁氧体化综合利用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电镀污泥氨浸提铬渣的湿法以及干法湿法相结合的铁氧体化处理工艺,表明湿法铁氧体化和直接高温干法铁氧体化都可以实现电镀污泥氨浸提铬渣的无害化解毒,浸出液中未检出Cr;湿法铁氧体化很难在低Fe^2+投入的上实现氨浸提铬渣的综合利用,一次和多次加料所得产品的不合格,湿法和干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可以在低Fe^2+投入的情况下使处理后所得到的综合利用产品的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电镀污泥焚烧过程中的热分析以及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取一种典型的含重金属危险废弃物电镀污泥,研究了电镀污泥的热特性以及不同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铜(Cu)、锌(Zn)、镍(Ni)和锰(Mn)在焚烧产物中的迁移和排放特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干电镀污泥热重的升温过程中主要有几个失重高峰:100℃,150℃和600℃,其中100℃和150℃主要是电镀污泥中的挥发酚的析出,以及一些有机物质的热解和焚烧,而600℃主要是碳酸盐分解的结果;从能谱分析可知电镀污泥主要由O,S,Al,Ca,Cr,Fe等元素,还有一些次要元素如Mg,Cu,Zn,P,Cl,C组成.升温过程中,非金属元素C和Cl有较为明显的下降,Cr,Fe,Mg在900℃以内变化不大.从迁移规律实验可知,重金属Mn、Pb、Ni和Cu在焚烧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含量逐渐降低,其中又以Ni的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Cd则正好相反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