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有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存在梯度变化不规律、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等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窗口移动法的新型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方法,通过确定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以边缘斑块密度、梯度、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为绿地景观格局化指数,确立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环境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格局优化方法可改善城市建筑周边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不规律问题;在特定空间分布状态下,还可避免边缘斑块密度不均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以GIS和RS为技术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龙岗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试探性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并结合园林绿地分类标准,对龙岗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分类;在对龙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过程中,引入了马尔科夫模型,从而能更有效的分析龙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以景观格局分析为基本方法,对小尺度研究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京港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民 《交通环保》2004,25(3):51-52
介绍东京港环境建设工作中公园绿地建没、生态建设、景观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探求其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建设过程中环境建设的特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的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带动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因此,其景观质量不容忽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业区绿地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有助于更好的指导绿地建设.文章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所属工业区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绿地结构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将绿地分为办公区绿地、车间防护绿地、厂区游园绿地和生活区绿地,在各功能区绿地内,分别选四种典型的绿地结构模式,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频率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绿地的美学效益进行评价.最佳景观的配置模式为:办公绿地为小乔 小灌木 地被;车间防护绿地为小乔 小灌木;厂区游园绿地为乔木 灌木;生活区绿地为大乔 大灌木 草坪.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与河湖水质的关系存在时空异质性.以上海苏州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05、2010、2015和2020年水质监测和土地利用数据,提取5种空间尺度(200、500、1 000、2 000和5 000 m河段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多时空尺度下苏州河水质与缓冲带土地利用构成和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苏州河水质近20年呈逐步改善趋势,TN是当前水体主要污染物.②不同尺度缓冲带土地利用均以建设用地为主,绿地林地占比呈小幅增长趋势.③缓冲带土地利用景观特征与水质存在关联性,并表现出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时间尺度上,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景观优势度、聚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各项水质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就NH4+-N、TP和TN而言,2010年呈现出与其他年份相反的相关关系.2001年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的总解释率最高,为93.65%.近10年来,绿地林地对水质的调控作用凸显.④空间尺度上,绿地林地、斑块数量、景观形状和多样性指数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绿地林地对NH4+-N、TP和TN的正调控效应均以2 000 m尺度最强.斑块数量和景观形状指数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对水质的调控作用相对较强,而香农多样性指数则在小尺度上对水质起到较好的正调控作用.2 000 m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对水质总解释率最高,为68.47%.研究表明,增加2 000 m缓冲区内绿地林地的面积并优化其景观配置将对苏州河水质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  牟瑞芳 《交通环保》2005,26(1):26-28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交通工程景观影响进行了分析。文中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为例,对景观影响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交通工程(公路、铁路)的景观影响评价程序、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9,1999,2007和2015年的4期Landsat 5TM/8OLI-TIRS遥感数据,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5年间,海口城市陆地表面温度(LST)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面积逐步扩大,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且在2007年以后转移速率明显加快;冷岛质心则向东部生态核心区转移.城市LST较高的区域往往与不透水表面分布一致,较低的LST与绿地或水体分布一致.4期绿地的平均LST比不透水表面低4.17℃,其中2015年绿地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每增加10%导致LST下降0.57℃;不透水表面每增加10%,LST则上升0.78℃.不同时期绿地和不透水表面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其中绿地为负相关,不透水表面为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聚集程度对城市LST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拓展对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的认识,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雨水的南方丘陵城市环境景观基础设施网络问题,以雨水排泄和汇集为导向,以GIS为分析工具,计算出雨水汇集点和排泄路径的适宜性分析图,结合城市内现有环境,如公园、广场、废弃地、绿地等用地选择环境景观基础设施节点,根据现有城市用地布局、水系、道路系统,具体计算出这些环境景观设施廊道,构建一个多功能景观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雨水内涝问题,同时又能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促进城市环境景观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了2008年的Alo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研究各种绿地面积及景观特征,对乌海市海勃湾区绿地景观现状进行评价,意在探讨人类活动对城市绿地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乌海市海勃湾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率水平不高,城市绿地优势景观为公园绿地和城周绿地,居住绿地的破碎化程度较高,道路绿地被边缘割裂的程度较高,生产绿地的生态完整性较高,但斑块数较少,而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的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居中,其绿地景观保存较为完整,公园绿地的聚集度和分离度最高。城市绿地景观类型的多样性指数为1.47,说明乌海市海勃湾区范围内景观类型较齐全,各类型面积分布差别不大,均匀度指数为0.76,表明不同的景观类型分配较均匀。乌海市海勃湾区应加强城市绿地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工作,特别是生产绿地的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廊道使公园绿地的连结性增加,从而更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南澳岛四镇景观格局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手段,比较分析、研究了南澳岛四镇景观格局现状。结果显示,除云澳镇的景观基底是林地和草地外,其它3个镇都以林地为景观基底;各镇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景观优势度较大;各镇景观形状比较简单、规则。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绿地在对雨水的渗透、滞留和调蓄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削减城市的雨洪流量,缓解内涝压力.以海绵城市试点——厦门市为典型区,在日降雨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数据和城市建成区空间范围数据等多源数据的支撑下,系统评价了厦门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的雨洪减排效应.其中,雨洪减排效应的实物量通过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进行评估,价值量则利用替代市场法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厦门市单位城市绿地削减的雨洪径流深为262.28 mm,削减的雨洪径流总量为4 385.40×104 m3,减排服务价值为2.75×108元;2015年单位城市绿地削减的雨洪径流深为335.77 mm,削减的雨洪径流总量为7 634.37×104 m3,减排服务价值为5.49×108元.城市绿地面积、降水量及其时程分配是影响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的关键因子,在其共同驱动下,2015年厦门市城市绿地的雨洪减排效应较2010年显著增加.研究显示,SCS模型在数据输入和参数率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地理空间上连续模拟厦门市整个建成区的产流量,进而实现行政区单元和城市绿地类型单元雨洪减排效应的双重评价,3种城市绿地类型(乔木、灌木和草本)单位面积的雨洪减排效应并无明显差异,受绿地面积支配,厦门市80%的城市绿地雨洪减排效应由乔木绿地产生.   相似文献   

12.
景观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 《环境导报》1999,(6):26-28
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自然历史,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对景观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一些有较高价值的景观正濒于退化,消失,保护景观多样性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Functional zones in cities constitute the most conspicuous components of newly developed urban areas,and have been a hot spot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ors in China,which not only show the expanse of urban space accompanied by the shifts both in landscape(from rural to urban)and land use(from less extensive to extensive),but also displa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functions.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structure of landscape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an b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or studying the urban functional zones‘layout.In 1990,the Central Govermment of China declared to develop and open up Pudong New Area so a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ghai.Benefited from the advantages of Shanghai‘s location and economy,the government of Pudong New Area has successively built up 7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 over the past decade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and strategic goals.Based on the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ries taken in 1990,1997and 2000,a landscape ecolg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Pudong New Area of Sanghai ,supported by GIS technology.Green space(including croplands )and built-up areas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sidered in developing urban landscape.This paper wa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green space,built-up areas and new building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green space,built-up areas and new building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unctional layou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Pudong New Area resulted in a more homogeneous landscape.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suburban landscape we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urban landscape as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increased.As a consequence of urbanization in Pudong,not only built-up patches,but also newly-built patches and green patches merged into one large patch,which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of extensive green space as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in Pudong New Area.The shape of green area of 7 functional zones became more and more regular because of the horticultural needs in Shanghai urban planning.Some suggestions were finally made for the study of future urban planning and layout.  相似文献   

14.
景观健康及其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保领域新兴的、正崭露头角的科学,将生态系统健康科学应用于景观评价是基于人类管理景观严重受到威胁和趋于退化的现实。在论述景观健康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对景观健康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5.
江湾自然绿地的生态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1年考察的基础上,2002年2月和5月,对江湾机场旧址次生性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调查发现,目前该区域有高等植物31科61种、土壤动物30种,鸟类43种,特别是湿地景观得到了较好的发育,同时,该区域的部分地段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鉴于该区域地处上海市区,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以及经济价值,对上海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建议在职能部门确定发展规划之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  相似文献   

16.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和论述了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及评价的过程、内容与方法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由于景观及视觉影响不同于通常的污染影响,具有直接可见性和不易改变性等特点,故应及早重视,使发展项目所制定的计划与景观及视觉环境相协调。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图形叠加法和GIS法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市景观水体由于水质恶化而渐渐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质需采取一定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在景观水处理中,适用于景观水处理的工艺有很多,但工程实施中需要对其进行选择、优化、组合。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景观水处理也必将成为继生活用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后的又一给水处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项目对景观的影响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内容,在开展该项工作前要确定影响因素。通过各类建设项目对景观环境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说明,并建立评价的因素体系,对展开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