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5,(6)
今年6月初,又有160条虎鲸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滩上搁浅丧命了。为什么这些动物要集体“自杀”,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出了种种解释,可是至今没有一种解释让所有学者都信服。自杀行为虽然为大多数人所不齿,可是千万不可小觑这种看似愚蠢的举动,它是只有最高级的生物才可能做得出来的。蝼蚁尚且贪生,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不怕死,唯有万物之首、最有灵性的人类才会出现自寻死路的主观意识。据科学家考证,即使人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举动的。在远古时代,人类最初的  相似文献   

3.
善待细菌     
小得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属于地球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微生物。细菌虽小,也是地球生物链里一个重要的大家族,它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应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照样生活自如,因为能替代人类在生物链里发挥作用的其他生物实在太多了,在生物链里,人类只不过是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而已。可是缺少了细菌,这地球生物链便完全乱了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将彻底遭殃。因为地球生物圈由最基本的三大环节组成,它们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灾害的伤害。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在不断加大,灾害的经济损失也迅猛地增长。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我们相当被动。 我们正在认识到,所谓“自然”灾害,并不是它们所出现的自然现象所致。减灾专业界如今已完全省却了“自然“这个词。这些专业界人士的忠告是十分明确的:“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人类活动正改变着地球上自然界的平衡,影响了大气、海洋、极地冰盖、森林覆盖等,这些影响在以往是没有的。 有时,即使不是很明显,但却非常危险,那是我们把自己置于受伤害的境地。在…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6,(1)
小鸟当上了鳄鱼的“牙科大夫”。鳄鱼长相丑恶,生性残忍,使人望而生畏。但是,常可见鳄鱼在饱食之余,一动不动地躺在岸边或爬在露出水面的大石块上,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锐利的牙齿在晒太阳。这时可见有一些小鸟,飞入鳄鱼的口腔中,跳出跳入,忙碌非凡。奇怪的是这种河中恶魔竟会不厌其烦,好像毫无察觉一样,从不会用大口将这些侵扰者生吞下肚。原来这些小鸟在鳄鱼口中忙碌,是为了剔出鳄鱼牙缝间的食物残屑和吸附在鳄鱼口腔壁上的蚂蟥作为食物,担任义务“牙科医生”。白蚁的寄生虫助纣为虐:白蚁是一种对人类极有害的昆虫,尽管非洲有些土人把它作为美食,但是,白蚁以木质纤  相似文献   

6.
正近百年来,由于人类干扰栖息环境,植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上百倍。与动物的消失相比,植物的消失并不太引人注意。然而,其影响虽然不直观,但是不可估量。植物的灭绝既是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损失,也是地球上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损失。生物多样性也是保证人类幸福的本源。文明的继续发展,仍然需要我们保护、保存和依赖这种多样性。植物的灭绝,对所有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弥足珍贵的天然生态环境。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人类的好伙伴、好朋友。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人类也必须善待湿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必须大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观念。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1)
科学家应用 DNA 技术追溯人类起源,发现人类原来竟有几个“超级祖先”,他们在众多后人身上留下了各自的基因印记。科学家又通过这些“超级祖先”逐步追查,似乎找到了人类的终级祖先。努尔哈赤的祖父有150万子孙Y染色体存在于每个男性的细胞中。虽然人体内的其他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巨变,但 Y 染色体仍然得以完整、稳定地由父亲遗传给儿子。正因为有此特性,所以 Y 染色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分析追溯人类祖先血统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防治“非典”到防震减灾 “非典”同地震、洪水等灾害事件一样,具有突发性强、危害重、影响大的特点。在灾害突至面前,考验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实力,考验了我们的观念意识、管理模式、防御体系、应急措施以及每个公民的防灾素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灾害始终和人类如影相随,此起彼落,人类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就地震灾害而言,其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居群灾之首。20世纪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的总人数近120万人,我国占一半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死亡的总人数约为  相似文献   

10.
绿色与生态     
说来让人见笑。一次,我做了一个梦,而且是一个凶恶可怕的梦。我梦见家乡山上的大、小树,公路两旁的行道树一夜之间被砍尽变成“光头和尚”。突然,洪水似猛兽咆哮而来,庄稼、房屋、人群被卷入汪洋大海,鲨鱼张着血盆大口,享受着人类遭上天惩罚送来的美餐。一个高大的外星人告诉我:“那是森林遭毁,‘地球之肺’流血所至。”我浑身冷汗猛然惊醒,由此产生许多绿色与生态的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