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信用机制是社会化环境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制约环境信用机制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源于全社会转轨时期恶化的信用环境和环境信用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建立环境信用机制必须优化全社会信用环境,在信用行业、机构和信用主体之间形成完备的环境信用管理、评价和奖惩机制,核心是要形成市场主体的环境行为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据悉,在生态环境部29日召开的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将于11月1日施行。为确保办法顺利实施,已上线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对环评信用管理对象的失信行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都可以记分,并通过平台做到实时累计,实现对编制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相似文献   

3.
所谓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质上是约束并且激励排污企业的一种综合性环境管理方式,同时也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实施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在应用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重点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如何开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现状,针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能够强化企业环境主体责任意识,依法依规的开展环境保护自律工作,激励企业持续改善其环境行为。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健全领导机构,促进沟通协调;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力度;加强监督,建立曝光平台;建立成果运用机制;实施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建设完善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重庆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是健全重庆市市场经济体制、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需要,是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诚信重庆"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周期长、公众参与度不够、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并从建立评价指标与管理成效响应关系、提高评价过程透明度、加大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国务院日前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方面,《纲要》指出,要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强化对环评机构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广州市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国内环境信用管理趋势基础上,研究提出广州市健全环境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扩大评价对象范围、创新完善评价方法、建设信用管理系统、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健全信用管理法制及开发信用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完善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和提升管理能力提出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实施纲领。本文系统解读了该指导意见出台的政策背景、内涵意义及其与未来即将作为企业环境管理核心的许可证制度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影响,提出未来企业融入信用管理体系的应对措施,以期引导企业以诚信守法的信用管理手段践行环保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4,(3)
正今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剑指企业环境失信行为,破解环保违法成本低的难题。此次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在全国的铺开,引起了外界的诸多关注,有人认为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促进企业规范环境行为,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人则指出,办法未必能够真正管住污染。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云南省开展环境健康工作情况,分析了长江流域(云南段)环境与健康工作在监测与调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分区分级与联动管理、突出重点领域、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和优化风险评估制度等方面优化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的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重点分析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要着力抓好十大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夯实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三项配套政策机制,为实施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梁光源 《环境》2014,(3):8-13
今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剑指企业环境失信行为,破解环保违法成本低的难题。此次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在全国的铺开,引起了外界的诸多关注,有人认为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促进企业规范环境行为,改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人则指出,办法未必能够真正管住污染。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日本跻身成为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当时日本就非常重视物流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今,日本已基本建成物流效率化、环境协调型的绿色物流四方联动体系。随着我国物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协调、融合、共生的绿色物流联动体系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推动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本文分析了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经验,从政府引导、企业实施、联盟促进、消费者监督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物流四方联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学谋划和合理确定“十四五”云南省生态环境应急规划与目标,对于推进云南省环境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系统分析云南省“十四五”环境应急形势和剖析云南省生态环境应急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生态环境应急工作思路与建议。并建议“十四五”时期,以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环境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建设,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和风险物质,实施分类分级动态风险管控并针对性做好应急准备,健全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和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应急制度化、精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将企业的主要环境行为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社会监督手段。青岛市自2013年起,每年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研究人员根据每年参评企业数量、行业等不同,逐年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反映企业的年度环境行为。评价结果每年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全社会公布,保障了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文章以青岛市2016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与应用研究内容为基础,梳理了以往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信息收集平台建设、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完善,分析了评价结果带来的政策启示,为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是一种符合国情的先进的环境管理手段,是对当前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研究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程序对于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各地区评价程序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制定了初次评价、复查评价与实时评价三种评价程序的关键步骤,为包头市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内外和云南省的企业环境责任发展现状,调查了云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情况,利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分析了云南省工业企业存在的与环境责任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秀亮 《环境》2014,(3):18-21
正"相对而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非硬性约束,不少惩罚措施还属于建议性措施,其落实情况还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在操作中是否参照和应用这一评价结果。"今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剑指企业环境失信行为,破解环保违法成本低的难题面。  相似文献   

19.
新政     
《环境》2016,(1)
正我国将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基本形成。通过将企业的环境信用信息与其他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并向社会公开,可以有效动员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利于形成"一处失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实践进行了综述,对当前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存在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不足、环境信用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的约束性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开展以环境绩效持续改进为特征的环境信用评价、建设环境信用评价的社会联动机制、强化环境信用的经济约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