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炼化企业设备、管线多,工艺复杂,介质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发生泄漏,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现有常规检测技术受检测能力限制,无法满足远距离、大范围、实时检测的需要。通过分析国内外机载泄漏检测技术、多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基于可见光的智能识别泄漏技术、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等多种泄漏检测技术,对比其原理、适用性及优缺点,认为多光谱技术、TDLAS技术在泄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外和热分析联用在化工产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 《环境技术》2005,23(1):43-45
运用实例论述了红外光谱分析与热分析联用在化工产品的产品开发和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技术》2014,(2):2-3
日前,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完成了前下视成像导引系统的交付工作,标志着采用国产红外探测器的前下视成像导引系统已通过了全项环境试验及电磁兼容试验的考核。据悉,制冷型凝视红外探测器组件作为成像导引系统的核心部件,长期以来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4.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首次采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分析了某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罐区及污水池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共完成462个密封点现场LDAR检测,测出8个泄漏点,总泄漏检出率为1.73%。依据LDAR检测结果 ,采用相关方程法估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产生的VOCs排放量约为2.603 t/a。设备密封点类型中,法兰(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压力容器和管道中可拆卸的连接与密封的组件)的VOCs泄漏排放量最大,约占89.4%,其次是泄压设备,占泄漏排放量的5.2%。建议在医药行业普遍推广LDAR技术,并及时修复高泄漏率的设备密封件。  相似文献   

5.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企业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油气开采、处理等 上游企业应用案例较少。采用LDAR技术对国内某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装置开展动静设备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和 统计分析工作,共发现泄漏密封点23个,总泄漏率为0.47%;初次修复成功率为26.1%,修复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8648t/a。通过开展LDAR工作,减少了VOCs的排放,为油气开采、处理等油气生产上 游企业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对工业生产活动中工艺装置泄漏现象进行发现和维修的一种技术。以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装置设备组件泄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例,应用LDAR技术开展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并统计数据,选择适合天然气处理厂的VOCs泄漏量核算方法,计算出泄漏损失量,建立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长期高效管理,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性混合活化剂处理风化煤,研制腐植酸添加剂,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尿素熔融液中,采用模拟喷浆造粒的方法,制备3类增效尿素。通过风化煤与添加剂、尿素与增效尿素红外光谱特征对比发现:风化煤经过活化后,碳单键数量降低,碳链缩短,活性腐植酸HA类提取物出现活性官能团,FR类除单键数量减少和碳链缩短外,生成部分胺、酰胺结构;增效剂与尿素在反应过程中,出现了三键和累积双键破坏、稳定性复合物形成、碳链缩短、双键结构增加等变化,但不同类型增效剂对产品红外光谱特征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实行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文章遵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根据炼化企业生产过程特点,对挥发性有机物泄漏和检测过程进行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检测手段和工作效率,同时对检测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老油田自产气脱硫治理的技术应用,加热炉实施能源替代后,原料气中含有的硫化氢酸性气体不但影响燃烧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加剧了集输管网的腐蚀穿孔泄漏。针对加热炉烟囱排放烟气中的SO2产生机理复杂、对环境危害大、治理成本高、站内安全间距不足等问题,结合站场伴生资源产量及硫化物含量合理筛选脱硫工艺,通过筛选和调研,综合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技术,提出一种组合式脱硫工艺技术,因地制宜地选取脱硫工艺。项目实施后通过在5座站场增设3套湿式铁基和组合式脱硫装置,使自产气中硫化物含量降至20 mg/m3以下,满足燃烧后二氧化硫含量小于10 mg/m3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了自产气集输管网腐蚀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适合不同规模的油田站场实现加热炉烟气达标排放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供了被认为比较准确的32种有机分子特征基团红外光谱吸收范围;提出了红外仪扫描时计算机同时采集数据,红外扫描结束后,计算机不用人工干予自动利用有机分子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强度信息判断有机分子所含基团的图谱解析方法。并提供了程序设计框图。给出了40个较有代表性化合物的图谱解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低碳发展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简要介绍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和油气储运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碳足迹,列举了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和当前国内外形势,从多个方面分析、阐述了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低碳经济挑战和机遇。最后,从低碳经济发展时机、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科技投入、能力建设、发展重点等方面,对石油石化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油石化行业生产工艺复杂,容易发生各种环境事件。建立突发事件环境应急体系,对于提高企业综合处置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促进油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给出了油田企业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及注意事项,阐述了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环境风险的识别与评价以及削减环境风险的措施,并对环境应急体系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简要阐述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全过程,确定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种类、识别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列举重点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为石油石化企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工作、为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奠定数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涡凹气浮(CAF)系统在处理石化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涡凹气浮系统,其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及在克拉玛依处理石化废水的工程实例。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占地少、投资与能源省,操作和管理简单,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石油石化领域推广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石油石化行业环保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石油石化行业规模增长和生产上的新变化给企业环保工作带来的压力,国家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新要求;阐述了石油石化行业当前应当重点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以满足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控制环境风险和减轻事故后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年度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排放等方面的现状分析,总结了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年环境保护工作,并针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脱硫、废钻井液处理、垃圾处理和资源化等技术提出重点注意的问题。最后介绍了管理局“十五”期间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环保科技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类在波数为2930cm-1、2960 cm-1、3030 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物征吸收的原理,采用红外光度测油仪和水样絮凝富集技术测定石油类、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8.
偏振探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具有其他传统探测手段没有的特点.介绍了偏振探测的基本原理和偏振探测仪器对气溶胶特性反演的方法,并同传统的反演方法相比较,给出了偏振探测技术在气溶胶特性反演方面的优势,同时指出偏振遥感技术在云相态识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目前国内外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该技术已应用于各种废水和饮用水处理过程。针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外排废水中所含有毒有害有机物质大多难以降解的特点,经过调研,详细介绍了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在光催化氧化技术、超声降解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深度氧化过程除去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在已开发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结构、旋分分离部分进行改进,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填料。将原处理装置的单向旋分器改进为双向旋分器、采用YS填料之后,对石油类浓度低于40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石油类浓度低于80mg/L的含油废水,经该装置处理后,石油类的去除率达95%,石油类的浓度小于1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改进后的装置对高、中、低不同浓度石油类的含油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