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寻求高效廉价的三氯乙醛吸附剂以及资源化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的途径,采用限氧控温炭化法将稻壳在300、500和700℃条件下裂解制备生物炭。文章对生物炭结构、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用于吸附水中的三氯乙醛,研究了吸附时间、系统温度、初始浓度和pH对生物炭吸附三氯乙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三氯乙醛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0.925 3);等温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拟合系数0.947 2。随着制备温度提高,生物炭对三氯乙醛的吸附效果越好;吸附性能与三氯乙醛初始浓度和溶液p H呈正相关。研究显示,稻壳生物炭对三氯乙醛的吸附强度随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柱前衍生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三氯乙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三氯乙醛转化为氯仿,通过测定加碱前后氯仿的差值间接求得三氯乙醛的含量。据此建立了吹扫捕集(PT)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饮用水中三氯乙醛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5μg/L,回收率为94.0%~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3.6%~6.9%,方法简单快速,能满足饮用水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选取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代表自然界中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实验室模拟氯化,GC/MS确证了氯化产物中的三氯乙醛,GC-ECD定量测定了氯化产物中三氯乙醛的浓度,筛选了生成三氯乙醛主要前驱物,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三氯乙醛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进行了大量室内外试验和污染实例考察。首先研究了三氯乙醛在土壤环境中的消失和转化规律。发现三氯乙醛在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能转化为三氯乙酸,后者在土壤中有1—3个月持留期,在土壤中三氯乙醛消失后(一般在几天内消失),三氯乙酸成为主要毒害物质。其次研究了三氯乙醛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衍生物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证明三氯乙酸是主要代谢产物。三氯乙酸能富集在植物体内并使之产生枯萎或生长畸形等症状。找出了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在植株体内的转化规律,解释了二者单独作用于植物时某些症状相似的原因。此外,还获得了有关三氯乙醛对小麦等作物的致害浓度资料和毒害症状的图谱照片。本工作首次阐明了三氯乙醛对土壤—植物体系的污染规律,为鉴别污染事故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降低因新冠病毒传播对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所造成的感染风险,采集的涉新冠病毒环境样品均被进行了灭活处理。该文在紫外线照射30 min、121℃高压灭菌20 min或60℃水浴恒温加热30 min和未灭活的等条件下,考察了环境水样中的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铜、铅、锌、铬、镉、镍、砷、钴、铍、钡、亚氯酸盐、氯酸盐、三氯乙醛、VOCs等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了各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高温灭活后无机指标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20%范围内,可适用于检测无机指标的环境样品;紫外线照射灭活后的水样VOCs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在5%范围内,可适用于样品检测VOCs时灭活;紫外线照射灭活时三氯乙醛的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大于30%,而高温灭活下三氯乙醛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因此高温灭活更适用于检测样品中的三氯乙醛。上述实验结果为检测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环境样品的灭活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由于一些农药厂,化工厂排放含三氯乙醛的污水,以及一些磷肥厂销售含三氯乙醛(酸)的磷肥,使农田造成大面积污染,三氯乙醛(酸)危害作物的事故屡屡发生。现已报道,三氯乙醛在多数土壤中很快转化为三氯乙酸。为控制三氯乙酸的污染,迫切需要建立水、土及磷肥中残留三氯乙酸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吹扫捕集-气质联机法测定水中三氯乙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水中三氯乙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吹扫时间、NaOH溶液加入量对三氯乙醛响应值的影响,确定的实验条件为:吹扫4 min,每40 ml水样中加入0.20 ml NaOH溶液,标准曲线范围在1.0~200μg/L时,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99,取样量5 ml时,检出限0.21μg/L。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结果为:空白水分别加标2.0μg/L和20μg/L时,6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8%和94.4%,RSD分别为3.1%和2.4%。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既是水又是肥,利用工业废水灌溉对提高小麦的产量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工业废水水质复杂,也不稳定,含有多种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毒物,含有三氯乙醛的工业废水就是严重危害小麦发育生长的有毒物质。三氯乙醛的毒害作用较酚、氰、汞、铬、砷、镉等更为显著。近几年来,利用工业废水灌溉的地区,由于对三氯乙醛的危害作用认识不足,发生三氯乙醛对小麦危害的事故,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这两年来,我们对含三氯乙醛的工业废水灌溉小麦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根据实践中考察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醛是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一种污染物。农药厂排放的废硫酸里常含有残留的三氯乙醛。使用这种硫酸生产的肥料会污染农田,危害农作物。我国由于三氯乙醛污染造成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危害已发生过多次,所以应掌握废硫酸里残留含量,做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直接测定水体中三氯乙醛可以避免衍生化方法中存在的其他消毒副产物的干扰,同时可以避免气相色谱单独使用时的假阳性现象。R~2=0.999,在0.5~50μg/L时线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07%,回收率为98.71%~104.86%,检测限为0.21μg/L。调查了水厂各工艺段对三氯乙醛前体物的去除,预臭氧、砂滤池、活性炭滤池对三氯乙醛前体物去除率分别为36.38%、26.29%和31.56%,后臭氧增加了三氯乙醛生成势,但在后续活性炭环节得到控制,整套工艺可以有效去除三氯乙醛前体物。溶解性有机碳与三氯乙醛生成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0)。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饮用水中溴酸盐、卤代乙酸及高氯酸盐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调查了北京市饮用水厂源水及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卤代乙酸及典型污染物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研究了其来源及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饮用水中基本不含溴酸盐;含有5种卤代乙酸和高氯酸盐.饮用水加氯消毒是产生卤代乙酸的主要原因.在所调查水厂出厂水中卤代乙酸的平均浓度为42.1~149.5μg/L;其中含氯卤代乙酸占总量的90%以上.5种卤代乙酸的含量顺序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氯溴乙酸>二溴乙酸>一溴二氯乙酸.饮用水中卤代乙酸受季节影响较大,9月份浓度最高,4月份浓度最低.高氯酸盐主要存在于以地下水为源水的水厂中,受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大.各水厂出厂水中高氯酸盐含量为0.1~6.8μg/L.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在11月份含量最高,7月份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饮用水和水源水中藻类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定市居民饮水的水源水、水厂水和终端水中藻类的存在状况做了初步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了解水源水、水厂出厂水和终端水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通过测定藻类叶绿素a的含量来评定其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经过3月份至6月份的检测,发现除3月份水源水接近富营养化外,其余全为贫营养化.保定市水源水和终端水中藻类的状况在以非常明显的趋势好转.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并改善饮用水质,在1991年第4季度至1993年第1季度,于某市水源水和水厂出厂水中采水样,每季度采集1次,每站位同时取两份,一份测定卤代烃的含量,一份用于处理蚕豆根尖并计数根尖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水厂出厂水中卤代烃含量比水源水的高,尤其是四氯化碳,各水厂出厂水中卤代烃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发现水源水、水厂出厂水中四氯化碳含量与致突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三氯乙醛是海水淡化杀生剂副产物,随浓海水排放入海,对海洋生物具有致畸性,建立海水中三氯乙醛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顶空方法对海水样品中的三氯乙醛进行分离富集,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的分析方法。讨论了顶空时间、顶空温度、水样盐度等实验条件对顶空富集效率的影响。方法在0.05~20.0 μg/L范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6,方法检出限(3S/N)为0.006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0.51%~1.9%,加标回收率在96.1%~113.9%之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用导数示波极谱法直接测定农药中微量三氯乙醛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氯乙醛在0.010mol/L NH_4Cl、5.00×10~(-4)mol/L EDTA和2.00×10~(-6)mol/L四乙基溴化铵组成的底液中,于滴汞电极上产生灵敏的峰电流。峰电位为-1.55V(Vs·S·C·E·)。检测下限为3.00×10~(-7)mol/L;浓度在3.00×10~(-7)~1.00×10~(-3)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5月和7月3次对象山港河鲀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表层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NH4-N,NO2-N,NO3-N,PO4-P)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该港湾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N、P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从1月份NH4-N为主逐渐转变到7月份以NO3-N为主。养殖区上覆水中NH4-N最高浓度为234.66μmol/L,NO3-N最高浓度为79.25μmol/L。养殖区上覆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均严重超标。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估算结果显示:随着养殖高峰期的到来,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方向由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逐渐转向从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养殖区扩散通量值相对于非养殖区显著扩大化;NH4-N通量变化最大,从1月份最高700.41μmol/(m2.d)降低到7月份27.87μmol/(m2.d)。海水养殖对沉积物中N、P营养盐扩散通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三氯乙醛是生产农用杀虫剂敌百虫的材料。江门市农药厂生产三氯乙醛的工艺是以乙醇和氯气为原料,按连续法制得“氯油”,然后“氯油”加浓硫酸脱水精制,蒸出三氯乙醛。蒸馏后残余物废硫酸是一种酱油状黑色粘稠液体,有刺激性臭味,硫酸含量50~61%,其余是有机物,这种废酸杂质多、毒性大、恶臭、难于利用,且污染环境。为了消除这种废酸对环境的污染,开展综合利用,我们对这种废酸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实验,最后选定常温加水蒸馏(酸水体积比为2:1),然后再分馏,分馏后可制出乙醛、乙醇、醛类、处理后的废酸再加工制造硫酸铝。具体作法是:第一步加水反应蒸馏(油浴加热),物料温度从室温起蒸到145~150℃,收集温度  相似文献   

18.
象山港河纯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5月和7月3次对象山港河纯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表层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NH4-N,NO2-N,NO3-N,P04-P)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该港湾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N、P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从1月份NH4-N为主逐渐转变到7月份以NO3-N为主.养殖区上覆水中NH4-N最高浓度为234.66μmoL/L,NO3-N最高浓度为79.25μmol/L.养殖区上覆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均严重超标.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估算结果显示:随着养殖高峰期的到来,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方向由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逐渐转向从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养殖区扩散通量值相对于非养殖区显著扩大化;NH4-N通量变化最大,从1月份最高700.41μmoL/(m2·d)降低到7月份27.87 μmoL/(m2·d).海水养殖对沉积物中N、P营养盐扩散通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上覆水中ρ(磷)对磷在青萍处理系统中的青萍-上覆水-沉积物之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的增加青萍吸收的磷量呈增加趋势;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对沉积物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上覆水和沉积物之间磷的分配主要与二者之间磷含量差有关系,且上覆水中的可溶性磷含量越低,沉积物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越高;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0.5 mg/L时,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减少趋势;培养前上覆水中ρ(磷)为2~50 mg/L时,沉积物中的磷含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石油炼厂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油份,如直接排入水体,在水面上形成油膜,使水体和大气隔绝,破坏了水中溶解氧和大气中氧的平衡,影响水体复氧,降低和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油份中含有可降解有机物,在其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