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测定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20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组分、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为0.46~12.09ng/g(平均值为4.54ng/g),其中主要为HCHs和DDTs,其组分特征表明它们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有机氯农药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趋势呈南支南岸沿线>南航道>北航道.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性表明沿岸排污口和城市支流是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区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以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估值为基准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内DDT含量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王霞  张青琢  赵高峰  王晓燕 《环境科学》2019,40(7):3058-3067
采用GC-MS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密云水库南水北调来水前高程130~150 m之间的淹没带表层土壤样品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残留特征,讨论了有机氯农药的可能来源,并对OCPs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密云水库淹没带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以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为主,含量均值分别为1. 74 ng·g-1和1. 01ng·g-1,与国内其他湖库区相比,ΣHCHs含量相近,ΣDDTs含量较低.②水库淹没带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水陆域交错处土壤OCPs含量普遍高于水域、陆域土壤中含量,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水库东部及潮河入库区、独立小流域淹没区,OCPs残留以DDTs为主;库北山前平原淹没带及库西中部淹没区OCPs则以γ-HCH残留为主;白河入库处河滩淹没区HCHs及DDTs残留均有较高占比,这与其污染来源有关.③源解析结果表明,淹没带土壤HCHs来源主要与林丹类农药的输入有关,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农药使用的残留.④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水库淹没带土壤中大部分样点OCPs生态风险低,白河入库区及库西中部淹没带滴滴涕有潜在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崇明岛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特征,于2008年7月采集崇明岛农田表层土壤30个.利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萃取,使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土壤样品(干重)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3.11~117.47 ng.g-1(平均值26.25 ng.g-1);主...  相似文献   

4.
于2013年采集泉州湾海域10种食用鱼样品,分析其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28种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组成、生物富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鱼体中OCPs和PCBs的浓度分别为(11.20~74.51)×10-9和(4.48~20.44)×10-9(湿重),不同鱼种类中污染物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棱鮻和斑鰶体中OCPs和PCBs含量最高。鱼体中OCPs主要以DDTs为主,其他化合物含量均较低,且分子标志示踪来源显示,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而PCBs主要以高氯代PCBs为主。泉州湾食用鱼对DDT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PCBs的富集能力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但氯原子数大于7时富集能力下降。评估显示,泉州湾鱼类体中PCBs的量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并且,棱鮻、斑鰶、黄姑鱼、叫姑鱼、白姑鱼和四指马鲅的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和每月最大允许餐数均低于安全阀值142.2 g/d和16餐/月,建议消费者不要过度食用这些海产品。  相似文献   

5.
泉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参照美国EPA 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将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分为上(0~2 cm)、下(2~10 cm)2层,分析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特征.结果表明,OCPs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内湾、秀涂-石湖一线和外湾,吸附性强的硫丹硫酸盐、七氯环氧化合物倾向于在上层富集.残留有机氯农药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厌氧环境下,上层降解程度大于下层.西南偏南向潮流造成来自江河的污染物长期滞留,降低了内湾自净化能力.对照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认为泉州湾上、下层沉积物中有机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性,会对该海域深水养殖和底栖食泥生物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海湾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湾为研究区,按照美国EPA8080A方法,使用仪器GC-ECD对小海湾海水和汇入其中地表水中样品的OCPs含量进行分析,样品中18种有机氯农药均出,以HCHs和DDTs为主,它们的和占到OCPs含量的60%。外海HCH含量0.26ng/L,DDTs含量0.53ng/L,OCPs含量1.34ng/L。海水中HCHs含量范围:2.39~4.59ng/L,平均值是3.31ng/L;DDTs含量范围:0.27~6.34ng/L,平均值是3.42ng/L;OCPs含量范3.63~17.01ng/L,平均值是11.15ng/L。地表水中HCHs含量范围:0.95~3.46ng/L,总含量是9.70ng/L;DDTs含量:0.96~2.86ng/L,总含量是9.70ng/L;OCPs含量范围3.71~17.16ng/L,总含量是59.13ng/L后山村河以及桥头村河的OCPs含量高出其它河流很多,周围是农田、居民点。由数据及小海湾的地理状况,得出海水中OCPs来源于地表径流,小海湾是OCPs巨大的储存库,OCPs主要汇集在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7.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判断清洁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来源,选择四川西部山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高海拔点位的土壤样品,利用GC-HRMS方法测定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卧龙土壤中w(HCHs)和w(DDTs)分别为(0.42±0.23)和(0.51±0.35) ng/g,比典型污染土壤低1~2个数量级.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浓度归一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土壤中HCHs的化学组成特征与典型污染土壤不同,而与典型大气样品相似;DDTs的组成特征在典型土壤和大气中没有稳定的显著差异. 结合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传输过程的贡献可能是卧龙地区生态系统中HCHs以及其他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赋存状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珠江广州河段高污染沉积物进行粒度分级,对不同粒径的样品重液分离,收集轻组分(有机质)和重组分(主要为无机矿物及无定型有机质).用显微镜对沉积物中不同粒径轻重组分的吸附剂进行鉴定,测定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有机质占总重量9.1%,富集了81.5%的多环芳烃,77.2%的有机氯农药;无机矿物和无定型有机质占90.9%,富集了18.5%的多环芳烃,22.8%的有机氯农药;轻组分中的有机吸附剂对PAHs和OCPs的富集能力比重组分无机矿物和无定型有机质高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福建鹫峰山脉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采集福建鹫峰山脉8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ECD)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该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USEPA 1991)对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进行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异构体或衍生物的检出率在77.78%~100.00%之间.HCHs及DDTs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97~247.40 ng·g-1(10.17 ng·g-1)和0.01~384.75 ng·g-1(18.91 ng·g-1).与国内外相比,研究区土壤中OCPs含量属低污染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OCPs的残留依次为:水稻田>蔬菜地>茶叶地>林地.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近期仍存在HCHs和DDTs输入,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而DDTs可能与三氯杀螨醇的使用相关.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OCPs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之间,对当地居民基本不造成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
福州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ECD方法检测福州市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检出率高于96%,其中HCHs残留量为1.26~26.64ng/g,均值为(4.81±4.87)ng/g,整体残留水平较低,DDTs的含量范围为0.52~158.29ng/g,均值为(16.44±26.24)ng/g,部分点位残留量较高;研究区不同区域表层土壤中HCHs、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郊区市区,且市区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而郊区普遍存在三氯杀螨醇的输入,但都存在林丹的使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生态环境风险较低,部分点位DDTs生态风险较高,应引起重视。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壤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Organochlorinated compounds are ubiquitous contaminants i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 sites. The objective of the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vegetable field near an industrial site is safe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The residues of chlorobenzenes (CBs),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s) 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in a vegetable field which was near a chemical plant i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Point estimate quotient was used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si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CBs except monochlorobenzene (MCB) were detected in soil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CBs ranged from 71.06 to 716.57 ng/g,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434.93 ng/g. The main components of CBs in soil samples were dichlorobenzenes (DCBs), trichlorobenzenes (TCBs) and tetrachlorobenzenes (TeCBs), while for single congeners, 1,2,4-TCB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which ranged from 13.21 to 210.35 ng/g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111.89 ng/g. Residues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soil samples ranged from 0.9 to 11.79 ng/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DCB, ∑TCB and ∑TeCB. Concentrations of ∑HCHs and ∑DDTs in soils ranged from 11.32 to 55.24 ng/g and from 195.63 to 465.58 ng/g, respectively, of which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αup-HCH and p,p'-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 (p,p'-DD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investigated site showed that the most potential risks were from TCBs and TeCBs, based on the hazard quotients. The higher residues of CBs and DDTs compared to the target values and the higher than 1 hazard quotients indicated that this area is not safe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and thus soil remediat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GC-ECD 气相色谱仪对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71~28.94ng/g,HCHs 和 DDTs 的浓度分别为0.06~2.10ng/g 和0.12~27.04 ng/g. 分析推测,部分地区有新的HCHs 和DDTs 输入. DDTs 的残留水平随着高程的增加呈跳跃式下降的趋势,而HCHs 的浓度分布则比较均匀.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的大量残留证明了大气传输和山风作用是造成有机氯农药迁移、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土壤中的PCBs含量与组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高分辨率气质联用仪(HRGC-HRMS)测定了北京土壤中的多氯联苯(PCBs)含量.结果表明,PCBs总含量平均为3.1 ng·g-1(范围为0.39~13ng·g-1),毒性当量TEQ为0.37pg·g-1(范围为0.72~1.8pg·g-1),与其它研究结果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类二嗯英PCBs含量最大的3种为118>105>77(IUPAC编号),约90%的TEQ由异构体126产生.PCBs同族体含量以低氯取代为主,虽然与国内环境介质相似,但与国外不同.国内对低氯取代PCBs化学品的使用可能是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高氯取代PCBs更容易吸附在土壤有机质中.PCBs总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路边土壤>公园土壤>农田土壤>山地土壤,城区与近郊土壤>远郊土壤,推测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和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是造成北京土壤PCBs含量升高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分布于珠江河口区海域的翡翠贻贝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HCHs为ND— 1.1ng·g-1,DDTs为 9.5— 191ng·g-1,PCBs为 82 .8— 6 15 .1ng·g-1.尖沙嘴码头 (维多利亚港 )贻贝积累的PCBs浓度最高 ,珠江河口桂山岛和外伶仃岛的贻贝积累的DDTs和PCBs浓度较高 ,而荷包岛 (珠江河口西海区 )的贻贝则检出含量较高的HCHs和DDTs .贻贝选择性积累含 5— 6个氯原子数的PCB异构体 .各采样点贻贝积累的PCBs组成分析表明珠江河口区海域存在两个PCBs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景观生态演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时相遥感手段,对东莞市的景观演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从1986~1994年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东莞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东莞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素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东莞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初步探讨了东莞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核算东莞市2005年-2011年期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进行现状分析和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因素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以5.8%速度增长,而碳排放强度以5.8%速度递减;煤是碳排放主源,但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业碳排放量比重最大,但是增速减慢;交通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及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是拉动东莞市人均碳排放的决定因素,累计效应远高于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减排影响.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soil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addy soil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IntroductionThemaintenanceofsoilfertilitydependsonthesizeandtheactivityofthesoilmicrobialbiomasswhichisoffundamentalimportanceinbiologicalcyclesofalmostallmajorplantnutrients(Robert,1992 ) .Thereisconsiderableinterestinstudyofsoilbiochemical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18.
五种农药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测定了5种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百菌清混剂、吡虫啉、氯氰菊酯)对长春市郊大棚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药作用下的大棚土壤与农田土壤的转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菌清、百菌清-多菌灵混剂、氯氰菊酯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50mg/g)明显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多菌灵、吡虫啉浓度低于0.1mg/g时,对转化酶有激活作用,而浓度高于0.5mg/g时抑制转化酶活性;百菌清和多菌灵联合使用,会使农药毒性明显增强;不同农药对大棚土壤、农田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抗生素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区域农业土壤污染特征研究中鲜见报道.本文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调查了东莞市18个区镇24个代表性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以环丙沙星(平均含量24.93μg·kg-1)和恩诺沙星(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东莞市蔬菜基地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莞市蔬菜中普遍检出喹诺酮类抗生素,以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主,其次是恩诺沙星,检出率均在80%以上,最高含量均大于100μg/kg(干重),平均含量近20μg/kg;不同基地和不同类型的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组成特征差异较大,总含量为叶菜类(49.87μg/kg)>根茎类(44.81μg/kg)>瓜果类(11.21μg/kg);通过食用东莞市蔬菜摄入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量低于日允许摄入量,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