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2,(13):10-12
2010年,联合国大会把2011—2020年确定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国务院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去年6月,国务院决定把"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薛达元 《环境保护》2012,(17):66-68
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许多国家政府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方面已积累了多样性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参考。自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的20年间,世界各国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已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然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的加剧造成了森林生态的紊乱,暴露了虫害、污染、火灾等隐藏问题,为欧洲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带来挑战。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7月出台了《欧盟新森林战略2030》,旨在通过一系列行动计划保护森林、扩大森林面积,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发展森林生物经济,助力欧盟实现气候中立。本文解构《欧盟新森林战略2030》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特点,在推动森林政策落实、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总结了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以滇西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滇西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划定的横断山南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介绍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况和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北县域生物多样性丰富,本底数据不清,大部分县域调查数据较历史记录数据有较大比例的增加,生物遗传资源丧失流失严重,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制定区域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际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及其面临的威胁,重点阐述了中国政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法规、政策、能力建设、财政措施。文章还概述了中国自1992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后,成立了20个部委组成的履约协调工作组,并在其领导下积极参加缔约国大会及其相关会议,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开展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现状调研等,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做出了积极贡献。文章最后还表明了中国政府履约的积极态度和政策立场。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要全面实施系统性保护工程,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生物资  相似文献   

7.
X一01 970125,论《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履行策略/薛达元(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6,16(5)一323~327 环信X一58 《生物多样性公约》已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中国是《公约》缔约国之一。《公约》对各缔约国规定了若干义务,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取得与转让等。针对上述关键条款的义务,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在此领域的已有工作成就和现状,在国家水平上提出履行《公约》义…  相似文献   

8.
王程  薛达元 《环境保护》2013,41(13):72-75
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贡献,认可土著和地方社区(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ILCs)对于他们生活其中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密切而传统的依赖关系。《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保护列为重点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公约》已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中国是《公约》缔约国之一。《公约》对各缔约国规定了若干义务,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取得与转让;等等。本文针对上述关键条款的义务,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在此领域的已有工作成就和现状,在国家水平上提出履行《公约》义务的策略和需要优先实施的行动措施。此外,还结合《公约》谈判的国际背景,提出我国今后在《公约》关键条款履行及谈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评审会,对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自然保护国际(CI)、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和世界银行共同组织编写和出版的一部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重要著作《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的中文版已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对生物多样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威胁的现状及原因、保护途径、信息需求等作了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如何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先重点,怎样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及如何筹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金等作了认真的探讨.①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该书指出,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区域规划是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目前多数区域规划尚未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此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数据支撑不足、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不完善也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些障碍需要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区域规划中、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针对性调查及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和创新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模型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赵阳  王宇飞 《环境保护》2021,49(21):64-67
通过对日本与韩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发现,两国都在国家层面立法并建立了配套的管理机制;实施了多样化举措,比如设立了有特色文化的保护地类型、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专项行动并监测和评估进展,支持企业加入"商业与生物多样性全球伙伴关系"。文章基于上述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应将生物多样性立法提上日程,优化《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NBSAP)相关的制度安排;汲取国际经验,采取跨部门协作措施,推进NBSAP实施;引导多方参与,加强科学与政策研究并激励重点行业协会深度参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基因技术等对物种安全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流失等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得以同步进行。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也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由行政命令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转变的主要途径。主流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虽然已经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中确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以及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机构建设等,制约了主流化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应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强化科学和技术支撑、开发更有效的方法并出台指标体系、指南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出台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推进耕地草原河湖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耕地、草原、河湖等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特点与亮点,提出了将《规划》实施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琪 《环境》2023,(12):54-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但目前,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空气质量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概念甫经提出,迅速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并纷纷采取跟进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行业,如何克服传统的惯性思维,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互联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12的效益,创新模式与技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互联网+"时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要求源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工作的特征及其与"互联网+"的契合,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特征、管理的多部门特征、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特征、理念和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的特征、信息化特征及其对图像和视频高度依赖的特征等,都与互联网的功能具有高度的契合。为了推进互联网+生物多样性平台的建设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现有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并开展能力建设、提升意识、建设专门的互联网+生物多样性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与规则、加大科研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多样性评价的背景和意义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价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变化趋势,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欧盟、加拿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也是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纲领性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文件。《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内涵要点与意义该文件的原型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