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域上、下游间环境保护成本和收益的区域错配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流域整体发展的公平与效率,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已成为解决流域区域间经济发展失衡、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构建基于能值拓展的流域生态外溢价值计量模型,从能量投入和能级转化的角度,以能值的形式反映流域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功能服务价值,利用能值分析法测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与水足迹法确定流域自身消费的生态能值,通过比较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值和流域生态能值自身消费情况,判断流域的生态盈亏状态,并进一步利用能值-货币比率将生态外溢能值转化为生态外溢价值,得到相对客观和稳健的补偿标准。然后以渭河流域上游为例,测算得到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态外溢能值为1.16×1022sej,可知流域上游在扣除自身消费的生态能值后还为流域下游提供生态服务,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为激励上游地区加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也为实现区域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和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游地区应对上游地区支付水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根据能值-货币比率得到上游应获得16.31亿元的补偿金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定西市和天水市应分别获得7.50亿元和8.81亿元的补偿金额。基于该研究结果,建议通过扩大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完善水资源市场构建、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立法等政策提高上游地方政府的生态保护努力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情况。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大。2湖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增大绝大部分是由于耕地供给不足和能源消耗过大造成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对农业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是湖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湖南省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的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该省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中耕地和化石能源地的足迹和人均足迹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林地对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很小。42000—2013年,湖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研究时段内,湖南省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湖南省因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代价在显著减小。针对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耕地面积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量,提高土地利用的均衡性,增加对其他地类的利用以提高生物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巩固和深化湖南省实施绿色发展的成果,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减缓生态足迹增速,增加生态容量。正确引导湖南省的人口流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并鼓励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3.
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进行改进,将可更新资源和社会生产消费中的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对本地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即对消费账户进行了贸易修正,更贴近实际。经过计算,得出浙江省2007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74 1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3946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72 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1063 2 hm2。根据计算出2000~2008年的各项指标,〖JP+1〗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又以2007年为基准,与部分区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分析了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雨水收集、潮汐能开发等新的资源能源利用模式,鼓励节约能源,大力发展林木及林产品加工产业、水产品养殖及加工产业,并对浙江省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价值理论是价值核算的基础,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举足轻重。水资源价值研究是在对传统自然资源价值观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伴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传统的价值观念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水资源价值理念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并加以完善。旨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给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以启示。首先分析了水资源价值的构成和内涵,指出水资源价值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接着详细介绍了各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展望部分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将能值价值论引入水资源价值研究中,提出水资源能值价值理论的想法,以期为水资源价值评估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湖北省75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采用Ordinal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2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3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的价值首先要在哲学层面予以肯定,然后探讨如何利用市场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要在市场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文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自然资源的价值、解决自然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是难以奏效的。现实在呼唤新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通过数据的收集,利用灰色加权关联理论,计算了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指数,并对各年份生态承载力安全警度进行了判定。计算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指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高警”下降为“轻警”;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来看,安全指数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则由“高警”或“中警”下降为“轻警”。分析表明:近些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相关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发现,试验区统计年份安全指数数值都在 0.700 0 之下,与 “无警”(0.850 0)状态距之甚远,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为衡量和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况,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增加了水消费、污染等生态足迹,用输入输出能值对生态足迹进行调整,同时生态承载力扩展为自然生态承载力、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生态服务价值承载力和人类劳务生态承载力等,并综合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度,充分考虑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性,以及人类作用的主观能动性等,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市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持续性。采用该模型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不断增加,生态承载力波动发展,略有下降,而生态赤字增加明显,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高于05且趋近于1,城市群可持续性发展状况堪忧,采取必要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绿色GDP研究”,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已完成森林资源核算框架研究和12个试点省区的试算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生态资本运营价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资本运营是一种通过对生态资本使用价值的有效运用,实现生态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而进行的活动.本文从生态资本的形成过程入手,阐述了生态资本运营的内涵与运营机理,分析了生态资本运营中的价值缺失、现行的生态环境政策与措施错位,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严重生态危机等问题,辨析了生态资本运营中的生态要素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效用价值取向、生态要素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生态资本运营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必须树立全民性的生态资本理念,注重生态资本运营价值取向中的生存权、发展权与生态环境权之间协调发展,走生态资本运营价值取向倡导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道路,以维持生态资本存量非减性,实现生态资本良性运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健康远行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水、耕地、森林、能源、矿产等五种资源.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问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原理在中国内部区域之间仍然成立,除水资源外.耕地、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四种资源的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其程度由裔到低依次是: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②遭遇“资源诅咒”的省处于“资源丰度一经济发展”坐标系第Ⅳ象限。并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③各省人均GDP与综合资源丰度的对数成反比.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反的变化趋势;④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区位和交通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生态工业园区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园区中的水资源用户也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供给量的限制和国家的排污政策逐渐趋紧,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分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矛盾日渐凸现.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一个水资源管理的梯级利用模式,探讨生态工业园区内水质要求不同的企业间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之既符合企业的需要,又符合整个园区的供给限制,同时对环境的损害最小.之后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各利益主体参与水资源梯级利用的动因和积极性进行了经济学上的分析,得出生态工业园区中水资源梯级利用体系能否达成“物尽其用、废物最小化”的目标,取决于不同利益者的博弈结果.水资源价格和排污收费价格的提高,可以减少新鲜水资源的购买量和最终的排污量,有利于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水资源梯级利用;而梯级利用的过程,也是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一场博弈,博弈结果将决定再生水资源的售出价格.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显著,强化水资源综合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针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表式、相关概念、核算方法还存在一定争议,研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核算是基础,价值核算是目标。水资源价值化方法是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关键和难点,这一问题一直制约水资源的价值认同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按照水资源负债表核算基本原理,遵循"水资源资产-水资源负债=水资源资产净值"编制思路,构建反映经济社会用水导致的水资源过度消耗、水环境损害以及生态用水挤占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水资源实物量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上,根据水文循环和水资源自身特性,通过能值分析方法,把水资源多用途转换成同一标准的能值进行定量化价值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或弥补水资源价值测算方法存在的判断标准差异的不足,尝试在一张表中实现水量和水质统一核算,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阐明经济体对环境体产生的水资源价值量债权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2015年水资源耗减量不存在负债,但水环境损害和水生态用水挤占分别存在1.52亿元和1.15亿元负债,这为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生态保护和补偿提供了依据,为真正实现编制价值型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并限制水资源资产市场机制的形成。本文考虑到水资源的多重功能,以及水资源资产与承担支撑社会经济功能的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内涵一致性,将二元水循环理论引入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框架构建中去。本文根据资产的定义和水资源的功能界定了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并发现其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重合,提出这部分水资源可以作为水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并总结了二元水循环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水资源资产界定、监管体系、用途管制以及产权界定方面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辨析了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认为水资源资产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组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弥补了传统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在分层管理上,提出传统水资源管理作用于宏观、中观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作用于微观管理的机制。此外,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中的社会水循环过程,将其权属进行分解,并结合各部门的社会水循环机制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MFA和DEA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结合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全要素资源效率视角下的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方法;该方法以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煤炭资源和煤炭资源的生态包袱为投入指标以及以投入指标所创造的价值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并根据中国1991-2011年的煤炭资源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了关于中国煤炭资源效率在1991-2011年的总体状况、演进趋势、面临瓶颈、改进方向等方面的概要描述和评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满足煤炭资源效率的测算和评析,从而为我国提升煤炭资源效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再生资源价值回收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关于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文着眼于构建一种再生资源有效价值利用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用于实例分析。首先从再生资源利用总量的角度,提出了衡量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化,定义了以原生资源生产的零部件或产品的价值为基准价值的回收指标,将再生资源整体价值回收率作为评价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新指标,并结合价值回收流程构建了以再生资源不同用途下的利用量和价值回收率为变量的计算模型;最后选取某再生资源园区,计算其近期和中远期的废旧物资价值回收率,说明在资源化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再利用率和再制造率可提升再生资源的价值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CHME理论,通过构建双向可比的动态指数对我国2003-2010年的环境规制水平进行了测度研究,同时比较了几种主要的环境规制替代指标,研究表明:从横向看,命令型指数表明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与地区经济水平密切相关,激励政策是提高我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水平的有效手段,而自愿性指数受企业生存环境影响明显,意识指数则地区差异明显且在样本期内未有缩小趋势。从纵向看,环境规制综合指数首先呈现出经济水平特征,即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强的规制水平,而经济落后的地区规制水平也较弱,其次,地区产业结构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都会导致规制水平有所差异。另外,通过变动率和变动强度两个指标进行了变量的替代效果分析,结果发现人均收入表示的规制强度与本文的测算结果最为近似,而采用污染物排放量的替代效果则最差。最后提出我国应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完善和加强激励型政策的实施,同时相机选择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绿色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价值结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价值理念影响下的消费者消费价值观的结构要素。首先回顾了绿色价值结构的相关文献,提出了绿色价值结构的假设模型,设计并开展了以绿色化妆品为主题的面向女性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13.0对58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用AMOS17.0对假设模型和调查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和检验;最后分析了不同群组消费者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消费者的绿色价值结构主要由消费者的安全价值、环境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交价值构成;在这些消费者价值中,年轻消费者群体和低收入消费者群体的安全价值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比较突出,高收入水平、高受教育水平以及年龄比较大的消费群体的环境价值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比较明显,低学历消费者群体和年轻消费者群体的社交价值则比较容易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社会系统稳定影响巨大。本文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研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稳定问题,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研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社会"(LHPS)系统稳定演变,以此探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首先运用ISM模型对LHPS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HPS的社会保障子系统直接作用社会分配、移民安置和移民心态等子系统的稳定性,是LHPS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其次建立LHPS子系统稳定性演变模型,仿真分析了重大水利工程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作为序参量的社会保障子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一个完善、稳定的社会保障子系统能有效降低外部扰动对其稳定性的干扰,以及降低社会矛盾和风险对整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反之,外部扰动将会增大社会保障子系统的不稳定性,带来社会系统稳定性的紊乱。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而忽略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优化内容上都是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的优化。忽视了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近几年很多学者通过与相关模型算法的集成形成的优化模型从一定程度上对数量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效益的优化配置目标。但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系统研究的模型却非常少见。本文运用生态位模型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进而将数量优化结果作为CA模拟的约束条件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现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