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渝 《防灾博览》2003,(3):26-27
在SARS横行肆虐的期间,人们从最初的害怕、恐惧转变到能勇敢地面对它,以至逐步地了解和开始遏止它,体现了人类最终能克服任何困难的巨大勇气和能力。但是,在取得初步胜利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回头检讨一下人类的行为?正是那些违背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行为,才给人类自己带来一系列的痛苦,并为此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岸带灾害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全球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海岸带灾害的3个主要方面。据此,认为减灾的关键在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保护和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于全球变化诱发的灾害,则力求基于科学认识与预测,在海岸带开发中合理规划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亓玲 《防灾博览》2007,(2):10-12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反之人类更应了解地球.且应爱护倍加。我们知道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他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养活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它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那末.就目前所知道的地球各种主要资源都有那些呢?  相似文献   

4.
申曙光 《灾害学》1995,10(3):76-80
在与灾害进行斗争的长期过程中,人类逐步形成了关于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其中既有正确的、科学的成分.也有错误的、不合理的成分。本文依据灾害本身的性质与规律,从灾害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原理出发,分析并重新认识当代社会人类进行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图确立正确的灾害防治指导思想.为减灾防灾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展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任何灾害都是多种因子的产物,既有自然界中的因子,也有人类社会的因子。这两类因子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可以从自然界准周期变化与社会反应的准周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若干说明。  相似文献   

6.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1998年水灾的灾害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得出了我国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由人祸酿成的结论。天灾难以完全避免,而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其关键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如何变害为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从灾害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09,(3):2-2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而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地震灾害的防御方面,减轻灾害必须统筹考虑社会、经济、政策、科学和工程等方面的手段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编辑寄语     
2008,一个喜忧参半的年份,从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到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以及肆虐的水灾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当然,北京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中国人"嫦娥飞天"的登月梦想,也令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人类社会进入以工程建设为文明发展基础的时代以来,地震灾害就成为对人类社会安全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数千年来,已有无数的城市和建筑物毁于地震灾害。近代以来,由于全球城市化迅速发展,老城市改造扩建,新城市如雨后春笋,大量的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高楼大厦纷纷兴建起来,人类社会文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态势。然而,地震灾害相应也以更大的规模,更惨烈的态势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有一条法则——存在就是合理。一切动植物存在于地球上就有其合理性。一种生命既然能存在,就有其道理,因为今天地球上充满了生机的自然界是大约经过45亿年的演化而成的。组成自然界的每一物种,无论人类对它的评价是美丽还是丑陋、是高贵还是低贱,都是经过了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过程,都是生存斗争的优胜者,同时也都是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护者。至今尚能在自然界争得一席之地,那是由于它的合理、它的存在符合自然界的生存真理。存在就是合理,自然存在的现象就是合理的现象,假如人类去干涉它,企图改变自然现象,就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的活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现代生态环境的常态,而人类对于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自然灾害的释义学角度入手,结合对灾害不同认识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自然灾害的人为致因,依据客观的灾害史,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功利化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罪责,并提出应从生态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文化根源,借助对理性主义的分析,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继而。结合现代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多么发达,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自然灾害是指在人类依赖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害,具体包括土地干旱、河水洪涝、沙暴龙卷风、冰雹、大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农田庄稼、房屋建筑物等都被损毁,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白渝 《防灾博览》2004,(1):31-31
人类为生存,努力征服地球,同时,也在征服其它星球。各类人造卫星不断地被发射到地球周围的太空中,而且在今后约20年里数量要增加2倍,也还会送更多的人进入太空。就在人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地球周围的太空也有了“垃圾”。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灾害的伤害。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在不断加大,灾害的经济损失也迅猛地增长。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我们相当被动。 我们正在认识到,所谓“自然”灾害,并不是它们所出现的自然现象所致。减灾专业界如今已完全省却了“自然“这个词。这些专业界人士的忠告是十分明确的:“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在许多情况下,人类活动正改变着地球上自然界的平衡,影响了大气、海洋、极地冰盖、森林覆盖等,这些影响在以往是没有的。 有时,即使不是很明显,但却非常危险,那是我们把自己置于受伤害的境地。在…  相似文献   

17.
徐文耀 《防灾博览》2005,(6):10-10,13
人类生存的地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地向我们发出严重警告: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散应、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地震、洪水、火山……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2004年12月25日地震引发的海啸殃及印度洋沿岸许多国家;2005年8月29日墨西哥湾的卡特里娜飓风引起美国南部海堤溃决,海水淹没了新奥尔良市80%的土地。人们忧心忡忡地谈论着“地球的可居住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有观 《民防苑》2009,(4):25-26
如果人类在月光和星光下真的感到悠然自得,那我们会愉快置身于黑暗之中,我们会像地球上众多夜行性动物一样将午夜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人类是昼行性动物,人类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阳光下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我们对夜晚的所作所为:用光亮将它填满,操纵它接受我们。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资料,论述了内蒙古东部荒漠化的成因,指出气候条件是诱发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近50a来(1949-2000年),该地区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减少的趋势,减幅平均达到(2%~5%)/10a,而温度总体上呈现出在波动中增高的趋势,因而造成其气候日趋干旱。同时,人口、牲畜的大量增加,严重超过了当地土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活动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迅速发的主要原因。而区内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则是荒漠化发生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