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防弹衣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弹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弹头、破片动能,阻止穿透,有效保护人体受防护部位的一种服装”,是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吸收和耗散弹头、破片动能,以阻止穿透而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作为一种个体防护装备,其发展历程可溯及远古,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的防弹衣具备了更为出色的防护功能。其中,高新技术材料,尤其是高技术纤维功不可没。防护功能的日益完善,使防弹衣在军界、警界乃至于在民间安防领域都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1防弹衣发展回顾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  相似文献   

2.
爆炸物冲击波的人体防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爆炸物爆炸冲击波、破片或子弹冲击、高温高压气体热辐射等复杂环境下的人体伤害威胁,本文从人员损伤研究和防护材料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为开展人体有效防护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弹衣的防护机理及防护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弹衣又称为防弹背心,作为一种单兵防护装具,能在枪林弹雨中防止枪弹和炮弹碎片穿透。调查资料表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队在战场上死亡总数的80%是由中速流弹和碎弹片造成的。穿上防弹衣后,可有效地阻挡流弹和碎弹片,伤亡率会降低58%。其中胸部受伤造成的死亡率从30%降到8%,腹部受伤的死亡率从39%降到7%,受保护部位负伤率可降低74%。  相似文献   

4.
防弹衣是随着火力武器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物,它由外套、防弹层、减震缓冲层组成,有时为了局部提高其防护性能而在胸部加插防护插板。防弹层是防弹衣的主体,直接影响防弹衣的防弹性能。硬质防弹衣是防弹衣发展的先驱,一直在发展并使用,其防弹层是用防弹钢板等硬质材料的块状结构搭接而成,因其质地坚硬、笨重、行动不灵活及反弹等缺陷而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软质防弹  相似文献   

5.
1防弹头盔及其发展概况 防弹头盔及面罩是用于阻止弹九或破片穿透,有效保护人体头部、眼、面部,且不影响人体视线和战术活动的防护装备。据统计,在20世纪的典型战役中,75%~80%的致命伤是由地雷、榴弹等的破片造成的,而且这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不同场景下防护装备的性能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单兵装备倍受关注。作为身体部位脆弱的眼部,功能型防护镜的研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防破片、防雾、风镜和光学防护等眼镜的原理、以及国外军用护目镜的发展和应用,为今后防护镜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防弹衣后钝性伤的产生机制和人体躯干的力学响应,建立了由皮肤、肌肉、横膈膜、内脏器官和骨骼组成的人体躯干模型。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初速度为515 m/s的手枪弹对带复合防弹结构的人体躯干的钝性损伤过程,并验证防弹衣后钝性伤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复合防弹结构能抵抗手枪弹的射击而不被击穿,但手枪弹能量仍通过复合防弹结构传递给人体躯干,从而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并且组织器官与弹着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组织器官的力学响应参数。皮肤凹陷深度为4. 98 mm,胸壁最大向内运动速度为6. 42 m/s,基于《警用防弹衣》标准和Axelsson损伤模型得到人体躯干的损伤分别为无伤和轻伤-中伤,则现有防弹衣性能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评估防弹衣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防弹衣等人体防护制品的市场发展状况、行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个体防护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军人防护装备(防弹头盔、防弹衣、迷彩服和鞋靴、防激光护目镜等);警员防护装备(防弹头盔、防弹衣、防刺衣、防护服、反光服等);劳动防护装备(各种防护服、帽和鞋靴、防护面具、口罩、护目镜、耳塞耳罩、手套等);卫生防护装备(防护帽、护目镜、口罩、防护服、手套、防护鞋套等):科考探险装备(宇航服、极地科学考察服、海洋探险服等);抢险救援救助装备(呼吸保护器的防火服、防静电服、防寒服、攀岩绳、周定索具、手套、担架等);日常工作生活防护装备(电磁防护服、防静电服、防紫外护目镜、护肤霜、运动头盔、护膝、防护手套等)。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大口径未爆弹销毁作业中人员的安全,从理论上研究了未爆弹销毁安全距离。根据破片的理论初速、破片杀伤判据、杀伤破片的飞散距离,得到防破片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根据冲击波理论,得到防冲击波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根据防破片安全距离和防冲击波安全距离,从理论上确定未爆弹销毁时的警戒安全距离和防护掩体设置距离。以某大口径未爆弹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了其相应的警戒安全距离和防护掩体设置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该未爆弹销毁时警戒安全距离主要考虑破片,与GJB5120—2002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GJB5120—2002的结果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11.
梅灿华 《劳动保护》2007,(1):112-114
耐酸碱防护鞋是具有防酸碱性能,用于保护足部,防止酸碱类化学品伤害的防护鞋。应用于化工(化肥)、医药(农药)等行业涉及酸、碱、化学药品的作业中。酸碱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皮肤烧灼伤害,或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反应,造成毛囊炎以及全身性中毒症状。按照保护部位不同,可使用全面罩(面屏)、防化学眼镜、呼吸防护器、防酸工作服、耐酸(碱)手套和耐酸碱防护鞋等。分类耐酸碱防护鞋按材质可分为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其中,耐酸碱皮鞋采用防水革配以耐酸碱鞋底,一般用于较低浓度酸碱的作业场所。按制作工艺可分为胶粘类、…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由于没有及时保护好自身安全而死亡,分析其原因,很多人都是死于各种始料未及的情况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自身防护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对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即将出现有害环境下的人员,必须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央确定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为推动个体防护装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一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个体防护装备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用以保护人体不受外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的伤害,保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装备。大量事故案例表明:一顶安全帽、一条安全带、一台呼吸器,在紧要关头就能保住一个人的生命。毕竟,人的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为此,有关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和个体防护装备企业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最新的材料、最新的工艺来为作业人员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个体防护装备,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生化防护,是指保护穿着者不受危险的化学剂、有毒的物质以及微生物的伤害。根据不同的外界环境和防护水平,生化防护服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材料、服装款式和服装闭合体。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工业界、医学界和军事界对原有的生化防护体系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进和二次开发。目前的防护体系足以保护穿着者不受生物化学剂和微生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纤维是从化学纤维演化而来,是指耐高温、耐气候、耐化学腐蚀、质量轻、强度高、模量高的特种纤维材料。本文结合几种典型的高性能纤维的具体性能,对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从而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增强个体防护装备对人体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1.个体防护装备对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要作用 (1)个体防护装备是保护人体不受外来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保持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装备。个体防护装备按照不同职业的防护需要,分为工农业生产劳动防护装备、卫生防护装备、科学考察试验研究防护装备、军人防护装备、警员防护装备、抢险救援救助防护装备、日常工作和生活用防护装备等。  相似文献   

17.
TF1-10L无铬型综合防护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F1-10L型防护罐是一种用于军事研究、反恐、民用的保护佩带人员呼吸系统免受伤害的防护器材。TF1-10L防护罐作为一种应急性的个人防护器材,不但能够同时防护硫化氢、氯化氰以及有毒气溶胶,还能有效防护细菌、微生物的繁衍。防护罐中的防毒炭一催化剂是经过研制的一种新材料,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外个体防护装备领域,无论是防弹、防爆新材料的研制,还是防弹衣、排爆罐等产品的推出,都取得了更加长足的进展.本文汇集了各方面信息,综合介绍了国外个体防护装备领域的发展应用动向.  相似文献   

19.
个体防护装备是抵御外来伤害,保护人体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装备。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在作业场所必须佩带个体防护装备,促进了个体防护装备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随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和健康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个体防护装备的应用正在向日常工作和生活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20.
安全帽作为一种个人头部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工人在生产作业中遭受坠落物体和自坠落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它广泛地适用于建筑、冶金、矿山、化工、电力、交通等行业。实践证明,选购佩戴性能优良的安全帽,能够真正起到对人体头部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