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对一些主要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异同,提出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对其理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具体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3.
事故致因理论作为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支撑,明确其概念和发展过程对理解“大安全、大应急”等管理业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对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分类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984年至今发表的事故致因理论综述文献中,将事故致因理论分为3个主要类别,即线性事故致因理论、多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其中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主要包括AcciMap、STAMP、FRAM和HFACS,这几个模型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定量化描述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动态事故致因“2-4”模型完全具有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的特征,它在社会技术系统事故发生机制的描述及预防对策制定上比以往模型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5.
6.
7.
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能量单元、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用于事故预防工作时的应用方式清晰、明确,但这两个事故理论中使隐患的概念变得模糊,危险源的概念也需要加以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关系,讨论了与危险源相关各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将各类危险源视作风险的不同分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做出界定性说明,以理清相关概念在应用时产生的困惑,使这两种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明事故致因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其发展、应用及提高事故预防效果十分重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重要观点得知,安全科学是事故预防的科学,事故致因理论是发现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的工具,当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但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所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并不充分。综合以往文献,给出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实质性科学含义是事故的原因定义、原因间、原因与事故间的逻辑关系,它们可形象地综合表达为事故致因模型,其获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对以往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通过观察安全管理实务认识到,社会组织要有效管理其安全健康和环保业务,选择一种事故致因模型作为总体思路且连续运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预防铁路事故的发生,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种铁路安全影响因素.基于美国2005年铁路事故的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铁路事故致因,确定不同事故类型中各安全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以蒙特卡罗风险分析方法为基础,运用@Risk软件从人-机-环及时间的角度出发,对各因素的风险概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人员-设备因素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针对人员-设备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便能有效减少铁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分析了民航安全的特性;基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了民航安全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民航实际,发展了重视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的航空公司安全评估系统,该评估系统具有客观评估安全形势、发现薄弱环节和引导航空公司安全行为的功能;最后给出了航空公司安全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13.
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吴宗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9):20-23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则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预防重大事故理论与技术的进步,是从源头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笔者论述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与重大事故预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用事故是能量意外释放的观点,论述了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分析了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与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几大要素,即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与监控,应急救援等. 相似文献
14.
从事故特性谈人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寇丽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2):17-21
缺乏安全意识是目前我国重特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可预防性等特性,充分认识事故的这些特性对提高安全意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事故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与安全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安全意识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提出应结合事故的有关特性,通过文化、法制、经济等途径培养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护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安全防范措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我国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针对煤矿事故、责任事故、交通事故、劣质产品、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等主要事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实施这些措施将可大大地减少我国的事故. 相似文献
16.
沈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5):34-38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在现代化机械化作业环境中,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使机械设计与人体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提高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效率的一门边缘科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文章讨论了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只有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才能使伤害事故得到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安全科学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安全、危险、风险、事故、隐患等是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于这些概念,至今仍有不同认识。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上述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Prof. 相似文献
18.
安全流变理论及其在煤矿事故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提出了“安全流变理论”,分析了事物“安全流变”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描述了煤矿事故的安全流变特性,同时指出煤矿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用“安全流变理论”进行解释,进而说明“安全流变理论”是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故概率估算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预防、降低和消除化工行业中密封容器爆炸事故为目标,从引发事故的成因分析入手,运用事故树分析,求其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重要度,确定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因子,并讨论了管理因素对突发性事故概率的影响,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