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白洋淀环境管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为基础,阐述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目前应用的白洋淀健康评价指标,对众多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白洋淀系统健康状况,比较并重点讨论了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使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减退,面临着入淀水量减少,干淀频繁、泥沙淤积、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功能。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探讨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以此来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位于海河平原,是其中最大的湖泊,近些年白洋淀地区也被划分为雄安新区,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在新区建设时,白洋淀地区也是备受关注,白洋淀地区水资源污染与治理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白洋淀既是景区也是居住地,所以水资源的变化极易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调查了水资源的变化并具体分析出其中原因以及带来了哪些影响、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白洋淀总磷污染状况,调查了白洋淀总磷的来源,并提出了白洋淀总磷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是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结合湿地环境监测现状,初步构建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以期推动白洋淀生态监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水质污染分析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水质污染已严重影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通过对白洋淀水质分析及污染成因分析,提出了根治白洋淀的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保定市白洋淀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状况、补水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白洋淀补水建议。  相似文献   

8.
营养盐对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的驱动与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入白洋淀的府河水体及沉积物中氮、磷营养元素进行了测试,并结合1991~2007年的历史数据,研究了白洋淀富营养化的基本特征及营养盐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府河氮、磷浓度严重超标,属于劣Ⅴ类水体.草型湖泊水生植物的生长与水体中营养盐限制类型密切相关.在高营养盐浓度下,水体氮、磷相对比(N/P)为14~16时,有利于水生高等植物生长,促使芦苇成为白洋淀优势物种.草型富营养化是白洋淀的基本特征,氮是湖泊草型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通过降低府河输入白洋淀的含氮污染物总量,可有效缓解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污染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游多种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下,白洋淀的污染呈现了富营养化和沼泽化等多种表象。文章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白洋淀水质监测数据概括为5个主成分,即:富营养化特征指标、有机物污染指标、藻类生物量指标、生物生长环境指标、水体酸碱度指标。经分析得出:富营养化污染最严重,有机污染次之。文章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各主成分的内涵和湖泊的污染净化机理,为白洋淀水体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草型湖泊,总面积366 km2。近年来,白洋淀全淀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芦苇和菹草是白洋淀的优势水生植物,其生长时吸收氮磷,死亡后释放,利用水生植物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探索建立了总氮控制模型,模拟白洋淀优势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氮循环过程。控制模型共包括6个状态变量,9个方程,26个参数,由模拟结果可知,本模型基本能够反映出白洋淀水生植物生长特性与水体氮浓度变化趋势,模拟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