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胡晓  董群  涂小萍  徐璐  常婉婷  张国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43(8):1035-1040,1053
臭氧是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开展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相关性分析对防治大气污染十分重要.利用2014—2019年浙江112个环境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浙江春、夏季臭氧污染较重,杭州、嘉兴、金华、衢州5—9月臭氧浓度高,宁波4—5月臭氧浓...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O3)是城市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促进的重要因子,对于城市大气污染与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太原城区10个国控点O3日浓度变化,分析了其与相关气象因子(能见度、室外温度、室外湿度、风速和风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夏季O3浓度最高;春季O3浓度变化次之,冬季变化最小;城市新兴繁荣区和传统重工业区高浓度O3变化的时间跨度要明显高于过渡区域。城区O3和相关气象因子存在显著季节性变化特征。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城区O3时间序列相对较高能量的变化周期为主要以4 d的短周期为主(p0.05),与各气象因子存在8 d的显著的同步变化特征(p0.05),且在6—7月与室外温度和室外湿度还存在严格的线性同步变化特征,在11月则与可见度存在近似严格的线性同步变化特征。全年,西西北风对O3浓度影响频率达50%;而夏季受此影响频率高达60%,秋季西西北风和西北北风对O3浓度的影响频率相近(约40%)。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北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3—2017年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大气常规污染物逐时监测数据,探究珠三角区域臭氧(O3)污染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三角O3浓度秋季高冬春低,在一年之内呈现2月、5月、9—11月从低到高3个峰值;在一天之内呈现昼高夜低的单峰结构,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15:00时。珠三角中部城市超标天数较多,沿海城市超标天数较少,大部分城市每年O3超标天数逐渐增多。O3月变化和日变化与NO2呈现负相关。总体而言,NO2平均浓度越高的城市,O3昼夜爬升值越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酸雨污染是一种区域性环境现象,目前正受到国内外重视.在我国,大气污染特点属煤烟型范畴,硫酸对降水中酸的贡献在90%左右.工业及民用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硫被认为是酸雨的主要母质,当酸性污染物质积聚达一定程度而环境缓冲能力低,亦即大气中碱性物质少时,降水便发生酸化现象.在短期内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排放酸性物质的污染源一般无大变化,但降水酸度却会发生很大差异.这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二年来的酸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杭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利用杭州市区2003-2007年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分级评价的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污染物浓度评估模型,得到PM10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日降水量的增大,PM10浓度减小;风速与PM10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风速的增大,PM10浓度明显减小;气象因素与PM10浓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大气能见度对PM10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PM10浓度的增大,大气能见度迅速降低,相对湿度越高,大气能见度则越低;近几年杭州市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清洗,是杭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上升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气的动力和热力因子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子.热力因子主要有:大气温度、温度层结及大气稳定度.动力因子主要有:风及风的垂直切变等.本文就是从动力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的脱附,采用计算模拟方法对污染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与脱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中污染物的脱附效果与其运动状态有关,脱附效果由低至高排序为颗粒静止<直线运动<螺旋运动,且颗粒做螺旋运动对污染物的脱附较其他运动状态更为均匀;螺旋运动的脱附效果与旋向无关,但与运动圈数有关,单位时间内螺旋运动的圈数越多,颗粒的脱附效果越好。基于上述结果,设计了一种管式涡流结构以期实现颗粒的螺旋运动,实现了土壤颗粒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强化脱附。利用Fluent模拟了不同管式涡流结构的流体流动形态及颗粒运动轨迹,发现螺旋叶片的旋向能够调控颗粒的运动旋向,螺旋叶片的导程能够调控颗粒的运动圈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杭州市(1986~1988)三年内的常规和短期SO_2监测资料,并结合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SO_2污染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掌握了一些初步规律,将为SO_2污染的预报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2014年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MICAPS)中的气象资料、廊坊环保局空气污染资料、廊坊气象观测站自动站资料,应用天气学、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观测期间廊坊市63次突发空气重污染的大气环流形势、环境气象要素条件、风场输送通道等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后期突发空气重污染的预报预警、科学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5年2月16—28日,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连续监测0.5~10 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研究了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运用Spearman统计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5 min平均数浓度为285 个·cm-3,其中0.5~1.0 μm粒径颗粒物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96.7%。观测期间共出现颗粒物数浓度显著增高的9个污染事件,不同粒径中污染事件颗粒物数浓度最大值的主导气象因素不同:对于0.5~1.0 μm,其与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于1.0~2.5 μm,其与气象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对于2.5~10 μm,其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风速呈明显正相关性。颗粒物数浓度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影响最为显著,当相对湿度小于70%时,颗粒物数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颗粒物数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数浓度短暂上升贡献突出,主要集中在0.5~1.0 μm粒径的亚微米颗粒物。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用于膜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引起严重的膜污染,从而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从污泥特性角度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和减缓膜污染的原因,并且与活性污泥比较,提出好氧颗粒污泥减缓膜污染的优势,为膜污染的控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膜孔大小与抗污染能力的关系,在达西公式的基础上,分别采用0.10、0.22、0.80μm的聚醚砜膜进行对比试验,每张膜分别运行12次清水与污泥的交替循环,12次循环以后,0.10 μm聚醚砜膜孔堵塞阻力为4.140×1011m...  相似文献   

15.
不同粒级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污染特征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辽宁省葫芦岛锌厂周边农田耕作层土壤,将其分为>500 μm、100~500 μm、50~100 μm、2~50 μm、χlf)和高频磁化率(χhf),用BCR连续提取法对5个粒级及未分级土样中的Pb和Cd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计算各粒级土壤污染负荷指数(PLI)和频率磁化率(χfd)等参数,以此探讨不同粒级土壤磁性与Pb和Cd含量、形态及PLI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 χfd均增加;各个粒级土壤中Pb的可还原态(F2)含量高于其他形态,而Cd的弱酸可溶态(F1)含量高于其他形态;未分级土壤中Pb含量、Cd含量和PLI与χlf和χfd具有显著相关性,且均在0.05水平及以上;各个粒级土壤中Pb和Cd的F2含量与χlf、χfd和PLI基本达0.01水平显著相关,其显著性均高于其他形态含量与χlf、 χfd和PLI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粤港澳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近地面大气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观测数据及水平分辨率为1°×1°的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FNL全球分析资料中的再分析气象场数据,从前体物和光化学生成、水平传输、垂直传输的角度,对台风"妮妲"登陆前,珠三角地区近地面出现的O_3浓度高峰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前,珠三角地区云量较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较大,同时前体物浓度升高,有利于本地O_3光化学生成,造成O_3浓度升高;但珠三角地区近地面风速很小,且以辐散为主,故水平传输不是造成O_3浓度大幅升高的原因;在台风靠近珠三角地区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控制,造成高层大气向近地面输送O_3,同时本地生成的O_3等各类大气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而逐渐累积。以上因素最终导致台风"妮妲"登陆前珠三角地区近地面O_3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2016年广州PM_(2.5)浓度逐时观测数据,研究了广州PM_(2.5)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影响广州大气能见度的PM_(2.5)浓度阈值。结果表明:(1)2014—2016年广州PM_(2.5)质量浓度平均为32.7μg/m3,广州1月PM_(2.5)污染最重,轻度、中度、重度污染频率合计达20.16%;(2)PM_(2.5)浓度与风速、降水、气温、能见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3)广州地区在南风的条件下PM_(2.5)浓度最低,风速小于2m/s的偏北风下易出现污染;(4)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广州能见度的变化,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PM_(2.5)浓度的敏感阈值不断减小,通常当PM_(2.5)高于37.3μg/m3时,控制PM_(2.5)对改善城市能见度成效相对缓慢,而当PM_(2.5)浓度低于此阈值时,降低PM_(2.5)将显著提高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粘结剂聚乙烯醇(PVA)、造孔剂碳酸氢钠(NaHCO3)和微波强化Al改性膨润土(以下简称M-Al-Bt)制备改性膨润土颗粒(以下简称MBG),研究MBG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NH4-N)的吸附效果,考察了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pH值对腐殖酸(HA)和NH4-N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量3 g/L,反应时间20 min,pH=7时,MBG对微污染水中20 mg/L HA和5mg/L NH4-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20%以上.HA和NH4-N共存时,存在竞争吸附,HA影响了MBG对NH4-N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长沙市冬季灰霾污染情况,基于2014年1月21日至2月9日地面和卫星监测数据,应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式和统计方法研究了长沙市冬季灰霾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长沙市整体污染相对较重,特别是北部部分地区污染非常严重,而南部则相对较轻。污染前期空气质量开始下降,出现轻度污染;中期空气质量已达到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程度,PM_(2.5)和PM_(10)最高值均接近800μg/m~3;后期空气质量好转。经气流轨迹聚类后共划分为3类气流:东北、北以及西南,分别占总气流轨迹数的48.8%、34.3%和16.9%。长沙市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山东中南部、河北南部、湖北以及广东、广西和湖南交汇处。结合气象要素发现,污染期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增加,温度和气压降低,进一步加剧污染物堆积。因此,为了改善长沙市空气质量,不仅需对当地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还需对污染物区域传输进行整合治理,实施长沙地区乃至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高碑店污灌区不同污灌,不同作物条件下,土壤中各形态氮的分布及动态 1.材料及方法 采集了污灌区不同污灌条件和不同作物的土壤样品,包括污灌菜地母壤、污灌并施污泥菜地母壤、污灌稻田、清灌菜地等土壤样品.为此,还采集了圆明园自然植被土壤样品,各采样地块(见表1)均按蛇形采样法布孔至少5个,分层取样后分别混合作为该地块的代表样品.其中A—E、G、H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