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分析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完备性基础上,结合剧毒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现状,探索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对策的可行性,提出了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保障和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性、建设性人类活动开展有效监管。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是生态环境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主要技术支撑平台。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现状、主动发现监管业务流程,梳理了当前在数据源、解译技术、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通过深挖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资源潜力,提升监测的精度和周期;提升机器学习算法对先验知识的使用能力,提高疑似生态破坏类型监测能力;扩大互联互通的数据源和接入能力,完善会商研判的数据资源的智慧监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近30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11起典型事故,分析了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4.
医疗废物由于具有感染性毒性、放射毒性和遗传毒性等对人群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其处置过程中以人员监察为主的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和薄弱。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海市医疗废物监管水平,本文从上海市自身实际出发,基于物联网研究构建医废处置过程电子监管平台,详细分析了该平台研究思路、运行机制及组成要素,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滨海新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滨海新区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数据库、综合评价与模型应用、信息发布等系统的开发,构建滨海新区环境监测预警的信息网络平台,对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并有效预警污染变化趋势,保障新区环境安全,促进环境监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要闻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万里行”组委会在京召开会议;国务院出台条例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最高罚款500万元;卫生部布置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国内首个省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成;李毅中要求各地5月起排查治理重点行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LDAR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及其总体架构,以及政府监管子平台和企业LDAR子平台的功能,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LDAR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提升了LDAR检测质量,并为环保部门提供了监管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与工艺、设备等的复杂耦合关系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树和保护层的风险动态表征与分级预警模型,实现涵盖工艺安全、设备安全、泄漏监测及风险评估的风险动态量化表征。并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预警等级指数,实现国家、省、市、县(园区)及企业安全风险的分级预警管控,提升各层级安全风险管控时效性。同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设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智能表征与分级预警应用平台,支撑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互联网+监管"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9.
城区社会环境、空间特征和企业性质与远郊县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导致城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县域在监管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以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昌市主城区青山湖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形势及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实证调研,以点带面剖析了我国城区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分析了城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盲点依然存在、机构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乡镇、街道、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地位、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遏制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态势,本文充分调研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和我国主管安全生产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一些做法,并在制度建设、安全检查、违法惩处和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了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将治理体系按政策法规体系、政府监管体系、企业执行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6个维度,监管能力按统筹协调能力、技术支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系统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与监管能力的现状,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标分析,并围绕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系统化法规体系建设、监管执法模式改革、安全监管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建设、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人才体系建设来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针对安全监管人才队伍、企业安全人才队伍,以及安全中介机构人才队伍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危化品安全人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安全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危险废物交易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危险废物交易现状,提出在危险废物交易还处于市场化运行的初级阶段,引入信息化技术,为危险废物交易同时提供监管和市场化平台,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是实现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江苏省实施了危险废物市内转移网上报告试点工作,开发了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简化审批环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通过分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应用,阐述申报登记、经营台账、查询统计、信息预警、网上转移、日常监督等模块内容,针对系统在危险废物转移实时监控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开发电子联单的二维码标签和系统的手机操作软件,并共享交通部门GPS监控数据的优化建议.优化后的系统有助于降低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真正实现危险废物的全过程安全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特性,对公众健康或环境构成重大或潜在的威胁.基于东莞市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该市危险废物监管难点和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经验,结合东莞市实际情况,提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建议加强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理;提升处理、处置综合技术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危险废物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废物对人类和环境能产生极大的危害,具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从其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文章阐述了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和特点,结合当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提升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推进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风险防控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我国当前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主要是产生量大且持续增加、污染事故频发和环境风险凸显、利用处置短板明显以及综合利用风险防控明显不足;面临该严峻形势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理制度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风险防控基础研究薄弱、环评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和管理支撑体系不够完善.针对面临严峻形势的关键问题,建议从4个方面加强危险废物风险防控:①加强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协同,强化产生者主体责任;②强化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监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③建立《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统一协调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和利用处置管理;④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和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产业发展、新环境、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系统防控有赖于科技创新,分析了目前安全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科技发展对策建议,应对新时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我国危险废物名录目前的现状,分析了危险废物名录在应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名录修订及危险废物的监管提出了建议.针对我国危险废物名录在应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鉴别浓度标准体系,完善危险废物管理豁免制度,扩大豁免范围;二是加强危险废物鉴定机构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三是加强立法,明确责任;四是明确危险废物分类优先原则;五是坚持动态修订的原则,及时修订《名录》.  相似文献   

20.
从管道储运设施现场用火过程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着火源、危险物等要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用火安全措施,从而有效提高石油管道储运设施现场用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