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北方13个省份的100个县实施了国家保护性耕作项目,涉及约150万农户。未来5年内,我国还将在“三北”地区建设213.33万hm^2(3200万亩)保护性耕作工程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168.9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7.6% ,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 11个省区。全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50至 60年代 ,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 ;70至 80年代 ,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2 10 0平方公里 ;90年代 ,沙化土地每年扩展 2 4 60平方公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共约 17.6万平方公里 ,其中 ,历史早已形成的有 12 .5万平方公里 ,本世纪形成的有 5.1万平方公里。防止荒漠化 ,已经成为全国性重大课题 ,治理“三北…  相似文献   

3.
今后5年我国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110万hm^2,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将明显改善。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今天对记者说,尽管我国防沙治沙成效显著,但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保持防沙治沙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林业局将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土地沙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治沙,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借鉴会计学复式记账核算的优点,在国际资源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需求,提出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复式记账体系和报表编制框架。研究认为,基于复式记账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和报表编制要以“摸清家底、反映自然资源负债、提供土地资源审计和绩效考核信息”为目标,明确区、县级自然资源局为土地资源资产受托管理和进行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与报表编制的核算单位。在界定土地资源资产、负债和权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资产属性变化的核算内容和每次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化必须遵循占补平衡的基本原则,进行过程核算。以YC县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例,对土地资源资产变化进行了基于复式记账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与报表编制实证研究,确定核算的事项类型和特征及其借贷核算流程,编制出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同时进行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的报表编制,结果表明:YC县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1485 km^2,2018年末价值量5639874.22万元、经济权益5271874.22万元、生态权益367991.6万元,土地资源负债8.40万元,通过土地资源资产用途调整,土地资源资产价值量增加21319.42万元,但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土地资源负债0.07 km^2(8.4万元),在以后土地整治中需要增加园地。  相似文献   

6.
“三北”工程:世界生态之最,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15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到1992年底,工程共计完成人工造林0.13亿ha、封山封沙育林600万ha、飞机播种造林60万ha、零星植树30亿株。加上天然林和1977年前的人工林,三北地区现有林面积(包括人工造林)已增至约0.35亿ha,占这一地区土地总面积的8.6%左右。在“三北”万里风沙区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已有0.125亿ha农田和0.089亿ha草场得到了林网的保护。这一工程始于1978年,是在我国北部横贯东西的13个省、市、自治区551个县气候干旱,风沙危害,水土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缩减贫困人口实施的重要举措,让生态移民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土地沙化有感知并尽快采取适应性策略,对防止生态移民成为“生态难民”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和风险-处理能力-社会评价-适应(RCSA)的分析框架,使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调查的506户生态移民在土地沙化感知、社会影响与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方面的调查数据,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多分类Logit模型回归研究,发现:①沙化区生态移民对土地沙化的感知是移民对土地沙化采取适应性策略的先决条件,但并非感知到了土地沙化的生态移民就一定会采取适应性的防治措施。②沙化区的生态移民在新安置区受到的社会影响对移民是否有能力采取应对土地沙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性的影响。③体现移民家庭风险处理能力的部分资产变量对移民的土地沙化感知以及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更好地帮助生态移民减少气候变化、土地沙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沙化安置区基层政府除了让新搬迁来的生态移民积极增强资产能力外,还要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新的社区,拓宽宣传气候变化知识的渠道,增加宣传内容的多样性,引导生态移民了解应对土地沙化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移民减少土地沙化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上土地生态环境约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干旱化、土地污染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整治土地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清江流域1995-2000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是造成地表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清江流域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严重的土壤侵蚀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1:10地形图和1995年、2000年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清江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5年来清江流域土壤侵蚀(轻度及轻度以上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10.98km^2,减少了0.06%,但全区土壤侵蚀面积仍占土地总面积的40.70%,说明本区土壤侵蚀仍然十分严重。该区经过近5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区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没有进一步恶化,而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区出现了侵蚀强度增大的现象,说明由于各种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存在,该区的土壤侵蚀仍处于边治理边破坏的状态,虽然整体侵蚀面积在减少,但有些地区的侵蚀强度在加重,若不采取合理措施极可能继续恶化而进一步转化为强度和极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之特点,利用熵权技术和线性加成技术建立了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对广东省1992~2002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从总体上看是趋好的,在经历了1992~1995年的弱可持续之后,目前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其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均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但资源和环境指标在2000年后呈明显下滑趋势。这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场退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 ,是著名的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笔者于 2 0 0 1年 1 2月考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时 ,发现了许多反常规现象 ,进而有了一些思考。巴林右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牧业旗。天然草牧场退化、沙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全旗总土地面积约 1 0 2 .53万hm2 ,其中草牧场面积约 85.73万hm2 。由于传统畜牧业的影响 ,已经退化、沙化的草牧场面积达 6 8.4 7万hm 2 ,占草场面积的 80 %。我们所考察的主要是巴彦尔灯苏木 (镇 )和巴彦琥硕镇。巴彦琥硕镇位于巴彦尔灯苏木的北部 ,两地的自然状况大抵一致 ,但巴彦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徐铸日前说,面对沙化、退化严重的态势,中国草原发展已经进入生态保护的关键期。 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共有43亿亩可利用草原,但草原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条件较好地区的围栏放牧率为20%。这种沙化、退化趋势在内蒙古草原显得更为突出,全区6359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中的3867万hm^2沙化、退化,约占60%。其中,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沙化、退化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沙化、退化68%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主要讨论了贵阳市研究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利用GIS和RS技术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构建了一套适合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求算出贵阳市各个地区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分值,最后将贵阳市的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个类型区:一是低承载力区(Y〈0.2),有花溪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二是中等承载力区(0.2〈Y〈0.5)。属于这种类型区的有4个地区,主要包括乌当区、白云区;三是高承载力区(Y〉0.5),主要有南明区、云岩区和小河区。这3个类型区分别代表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到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再到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结果表明,贵阳市目前的土地资源处于紧张状态,但不同的地区又有所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地域性,最后对当地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角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构想与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北部偏东,总面积71km^2。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7个行政村。2002年底,全镇总人口53716人,外来人口4万多人。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对2009—2020年中国流转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格局进行量化测度,利用Tobit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从“人”“地”“钱”多视角探析流转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流转耕地“非粮化”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非粮食主产区的流转耕地“非粮化”是全国层面流转耕地“非粮化”加剧的主要原因。(2)土地流转是耕地“非粮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提高土地流转面积和将土地流转给生活型经营者,有利于抑制耕地“非粮化”发展,但土地流转租金上涨会难以避免地加剧耕地“非粮化”程度。(3)土地流转与耕地“非粮化”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面积提高对流转耕地“非粮化”的抑制作用更强;在非粮食主产区,生产型农业经营者采取“非粮化”种植行为的倾向更强。因此,为应对流转耕地“非粮化”现象,应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对防止流转耕地“非粮化”目标完成好的地区给予奖补;重点规范非粮食主产区的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行为,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给予奖励;进一步推进粮食主产区的土地流转和整治工程,发展耕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完善农地流转交易平台,继续加强土地流转价格监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失地问题日益突出。集中体现是农民土地权益损失背后的利益失衡问题。失地利益失衡问题折射了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土地产权管制造成土地价格扭曲,进而带来社会福利损失。基于此,本文引入"产权公共域"思想,对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矛盾进行了理论机理剖析。在分析中指出,政府在产权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政府由于"私利"或认知的缺陷往往会使得法律产权偏离现实的经济产权结构。而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有着较强的政府干预性,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上受到一系列约束。典型的事实是农民建设用地增值收益权、土地生态产权的界定缺失。在土地产权管制下,农民不能根据土地用途进行机会成本定价,获得土地最优价格,产生土地"级差租金"利益的损失,这形成了租金供给不能满足租金需求的现实矛盾。着眼于此,基于租金供求视角对失地农民利益失衡的理论机理进行剖析。在模型分析中,结合中国现实失地的特点,将"租金"的意义一般化,除土地因素外,将人口因素也纳入租金供求均衡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地"产权公共域"下失地利益失衡的作用路径。通过理论演绎,本文指出租金供求失衡的三个主要原因:农民获得土地租金低,租金供给不能满足当代人及人口增长带来的基本需求、失地形成的劳动力"过剩"、租金供给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的"反馈效应"。本文进一步提出失地补偿应以最优租金价格为准绳、多种渠道吸纳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和辩证看待政府在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上游护岸护堤林发展土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护岸护堤林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林种空间而已和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护堤林发展上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为8214.5-13757.3hm6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加强抚育的未成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5月14日举行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郑重宣布——“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全面启动”。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陈连增告诉记者,此次近海综合大调查,耗资将达数十亿,持续5年时间,涉及我国内水、领海和部分领海毗连海域共67.6万km^2。“目的就是为了查清我国近海家底,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看它到底能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为构建‘数字海洋’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部目前发布《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分析当前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七个主要预期指标和七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