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伦理学坚持内在属性的理论,把价值看成是自然价值。自然价值被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决定。它的存在,乃是自然自身创造性的一种结果。自然价值表现着自然自身的特质关系,它是一种客观价值。与人的评价系统无关。另一方面,环境伦理学又坚持了人的主体性,在罗尔斯顿那里,审美价值是需要人的主体介入才可以形成的,而人们的情感体验又是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这样,环境伦理学也就确定了双重的价值关系,它的理论也就具有了二元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分析了传统伦理学关于善的那种性质。指出善并不是一种自然之属性。而是一种非自然的属性。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善是不可定义的。并认为传统伦理学是犯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谬误。摩尔的理论也波及到环境伦理学,特别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理论受到了挑战。罗尔斯顿对自然主义的批评作出了回应。他把伦理义务的条件置于科学规律之前,并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指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才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者,其生命承载着多重性的价值.人不光具有自然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价值.这正是人类优越于其它生命的地方.环境论理学的目的性理论,是把意识的价值还原到自然的价值上去.它肯定了生命的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也混淆了人的精神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学是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确定某种规范,因此,它才可以成为环境立法的依据和基础.因为法律本身也是根据人性的要求来进行规定和限制的.法律代表着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的定位应该遵循人的自我意识的原则,而不应该遵循生物的自然价值的原则.因为只有人才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存在.也只有人才可以设定环境伦理的目标,使自身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人是一种在精神的目标中实现了自身目的的存在者,同样,人也只是在环境伦理的关系中成就了一种保护自然的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顿坚持机体哲学的观点,即价值本身是某种自然资料所形成的。其属性是由自然创造的,而非人所给予的。自然资料所形成的价值是第一性的,属于自然价值。它是人意识判断的基础。由于自然资料被生态系统本身所承载,它也就是一种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7.
内在价值理论是一种自然层面的观点,它代表了一种自然的目性,而不是精神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瑛  张金蓉 《福建环境》2002,19(6):47-48
由人类与环境组成的对一统一体 ,我们称之为“人类—环境”系统 ,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 ,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共轭性并呈正相关。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反馈的作用相互依赖 ,互为因果 ,构成一个共轭体。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强烈 ,环境的反馈作用也越显著。人类作用呈正效应时(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恢复和改善 ) ,环境的反馈作用也呈正效应 (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反之 ,人类将受到环境的报复 (负效应 )。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发生在 …  相似文献   

9.
团体自信训练可有效缓解或消除考试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焦虑是一种长期影响青年学子心理健康的负面情绪反应,且普通存在,影响频繁。如果进行个案治疗,难免挂一漏万。故笔经过一学期的非等控组设计实验,主要尝试了团体自信训练对于大范围地缓解或消除学生考试焦虑的可行性。实验证明,团体自信训练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以扭转,是大范围消除和缓解考试焦虑的一种有效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伟 《环境保护》2007,(5A):41-4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