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应急救灾与人员伤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讨论了近十年来城市型地震顺应急救灾和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新经验与新启示;和者们给出的地震人员伤亡旨烤和伤亡状态函数的概念,研究了应急救灾害行动与伤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初夏之夜,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的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城,依然显得静谧祥和。家住新民街的宁洱县消防大队教导员李双,被一阵剧烈的震动惊醒。"我当时就意识到地震了!"李双拖着家人跑到院子里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附近的许多房屋在顷刻之间支离破碎,一场毫无征兆的大地震发生了,时间定格在2007年6月3日5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地震救灾对策和决策的经验,研究救灾响应规模、地震医疗、救灾物资运输等几个重大决策问题,提出了震后救灾决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16日18时58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发生M_S5.9的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54′,东经119°57′,震源深度15-20km。这次地震震源较浅,极震区烈度达Ⅷ度,震区的大部分房屋被震毁,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锡林浩特市强烈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在地震发生三天后的1月20日,神户的华侨们迅速设置了“神户华侨震灾对策本部”。在交通极端瘫痪的情况下,横滨及东京的华侨于1月20日率先赶到神户,组织募捐活动,这次活动蕴含着1923年关东大震灾时,在神户避难的横滨华侨对接受神户华侨援助的回报心意。  相似文献   

6.
城市震后救灾系统救灾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论述了震后救灾系统模型及评估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最优化技术理论,建立了城市震后救灾、救护、运输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和以失效概率为控制参数的最佳路径优化方法,并以某城市网络系统为例通过分析研究,给出了震后救灾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平 《防灾博览》2002,(6):15-15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神户在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震撼中化作片片废墟。人们在电视新闻中可看到,救援人员带着狼犬——地震救生犬,穿行在残垣断壁之间。 在刚刚成立的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里,也配备了地震救生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8级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给陕西省部分地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灾后,汉中、宝鸡的地震救灾过渡安置点由于缺乏防雷电保护,打雷时有遭受雷电灾害的可能,亟需要对其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对救灾过渡安置点采用独立避雷针进行防护,该措施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就成为首选,其布设选点要科学、规范,可使其效益最大化,避雷针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做到牢固可靠,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始终把安全和牢靠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苏州市近年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及地震科技知识宣传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地震应急方面成功地经受了南黄海6.1级地震的检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日本阪神大震灾在应急救灾上的几点教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防灾体制、心理准备和防灾规划等方面分析日本阪神大震灾在应急救灾行动中的教训,并结合我国的情况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紧急地震救灾期往往来不及优选通往现场的最短路径,由于地震破坏城市的交通系统,改变其可通行性,震前又不能按照静态的最短路算法进行设计。因此,本文在进行路径可通行性破坏概率预测与控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为重点救灾目标设计最佳安全度最短路径的图与网络算法  相似文献   

12.
杨秋格  高峰  吴鹏 《灾害学》2011,(4):116-121
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地震救灾中的应用。在体系结构设计中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组网技术、数据采集与灾情分析软件、多源信息融合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构造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此基础上组建一个地震监测、预警及救灾部署控制中心,并实现信息处理平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连接口。最终,在地震救灾中能够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控制中心实现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大姚县境内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北纬25°57′,东经101°14′,震源深度6公里,云南境内的楚雄、昆明、大理、玉溪、保山、丽江、怒江等地州市普遍有感。震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地震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使地震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程度。 地震灾害及其特点 截至20HD3年7月30日,此次地震共造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从地震报告死亡人数与震后时间关系的角度来定义救灾效率;研究了近20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震级大、伤亡严重、破坏性极大的34个地震。采用多元素分析法,探讨了地震救灾效率与死亡人数、地震震级、烈度、人均GDP、人口密度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的时刻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死亡人数是影响救灾效率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救灾效率会越低;震级以及最大救灾效率发生时刻与救灾效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震区的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救灾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现玉树地震的人均救灾效率较汶川地震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王涛  龙恩深  袁琦  陈红轻 《灾害学》2010,25(1):139-143
帐篷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内部热湿环境比较恶劣,空温、内表面均温都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严重影响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汶川8.0级地震的灾区群众利用一些土方法如搭遮阳网等对帐篷进行了改进。通过对门窗封闭和门窗开启情况下改进的帐篷与普通帐篷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内表面均温的对比,发现采取一些简单的改进方法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帐篷内部温度和内表面均温,从而降低帐篷内的当量有效温度,改善帐篷内居住环境。从而得到很大启示,提出了一些在帐篷使用过程中的改善措施以及结构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防灾博览》2009,(4):F0002-F0002,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 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 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 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相似文献   

18.
冯凯  徐志胜  徐亮 《灾害学》2005,20(3):6-10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地震灾害研究,建立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本文剖析了小城镇地震应急反应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了灾害空间的概念,并提出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方案.在基础信息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城镇地震数字仿真与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基于地震数字仿真结果,在相关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地震应急调度决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小城镇抗震减灾的迅速决策;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贴合我国小城镇信息化的现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EERS)作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效性和对灾情宏观把握的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应急指挥系统能否发挥最大的减灾效能。介绍了在ArcView9.0的GIS平台上研发的城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构架、主要功能以及基于Oracle9i的系统数据库结构。通过接口设计EERS将震情会商机制纳入到系统中,并结合地震影响场绘制模型可以快速地进行地震应急等级判别,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和专题渲染功能可以直观地把握灾情信息。在山西省运城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表明,EERS能够为应急指挥和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20.
GIS技术在浙江地震速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建设中GIS辅助地震速报的实现技术思路和实现方法。主要描述GIS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GIS实现地震速报,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主要的程序实现代码。对地震速报的精度和效率作了分析,并在实践工作中得以检验。最后对已开发程序的不足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