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比试验,考察重金属稳定增肥一体化药剂对矿区剩余尾砂治理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景观苗木生长以及尾砂重金属有效形态的影响,以修复重金属尾砂库。结果表明:种植植物半年后,木芙蓉、金叶女贞、紫薇等优势植物在尾砂上生长良好;重金属稳定增肥一体化药剂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促进植物生长。添加药剂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与植物品种本身耐受性和植物生长情况有很大关联,植物所处的季节及生长时期不同,植物吸收积累的重金属含量也有所不同;矿区添加重金属稳定增肥一体化药剂进行植被恢复可以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淋洗,同时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使重金属的活性降低,有效修复重金属尾矿库。  相似文献   

2.
湖南下水湾铅锌尾矿库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何东  邱波  彭尽晖  彭亮  胡凌雪  胡瑶 《环境科学》2013,34(9):3595-3600
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调查与筛选是植物修复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湖南下水湾铅锌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库区优势植物对Pb、Zn、Cd、Mn、Cu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转移特征,筛选出适应该地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结果表明,库区发现高等植物40种,40属22科,并筛选出15种优势植物.其中地枇杷地上部分Pb含量为正常含量上限值的4.01倍,转运系数达到3.91,富集系数达到14.4,可见地枇杷对Pb具有很强的转运能力与富集能力,因此地枇杷对库区污染土壤修复具有巨大潜力,需对其Pb富集能力作进一步研究.除地枇杷外,其余14种优势植物对尾矿库区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耐性,可作为下水湾尾矿库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修复植物与重金属的相互关系,以歪头山尾矿库植物修复现场为例,采集植物及其根际尾矿土样品,检测植物生长指标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植物生长指标与重金属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指标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呈负相关性,但叶绿素含量与重金属正相关性比较明显;同龄植物的不同生长状况对重金属Cu、As、Cd的影响不大,Ni、Pb、Cr的含量变小;随着植物的生长,尾矿土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生物量较小时重金属下降较快;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更为显著,对生物量和冠幅影响显著;尾矿库修复植物对重金属有修复作用,经过植物修复后的重金属含量(除Cd外)明显减小;植物能够对尾矿库中的重金属物质进行吸收和再分配,有效治理重金属,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减少风蚀和扬尘污染,改善尾矿库土壤状况和能量循环。  相似文献   

4.
郭琳  曹书苗  袁训锋  刘俊 《环境工程》2022,40(11):152-158
尾矿库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复杂且缓慢。为缩短修复周期,促进土壤修复技术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灵活运用电动修复+植物萃取法的机理与规律,建立修复变量评价指标体系,融合随机森林分类器和GRA模拟算法,建立土壤模拟修复GRA-RF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修复与实验修复对比。结果表明:1)修复变量中电压梯度(0.092)重要度等级值最高,其后是电流大小(0.078)、土壤湿度(0.074)、通电时间(0.069)、土壤动态pH值(0.066)、电极间距(0.063)、电极布置方式(0.06)、添加剂种类(0.057)和电极材料(0.053),其余变量等级值小于平均值。按照变量重要度次序改变修复变量大小,直到获得最优修复效果;2)8个修复样本的模拟修复效率高于实验修复效率,修复环境A1~A4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22%、4.72%、8.75%和3.89%,B1~B4分别为9.91%、8.28%、6.74%和5.63%,环境A下Cd、Cu和Pb的修复效果优于环境B,而Zn的修复效果则相反;3)通过对比算法错误率,GRA-RF模型的修复效果优于Random-RF。该方法真实模拟了污染土壤强化修复过程,通过优化修复变量指标提高土壤修复效率,为制定和改进土壤修复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谷超  梁隆超  陈卓 《环境工程》2015,33(7):148-151
为研究牧草对红枫湖底泥中复合重金属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了4种牧草植物对红枫湖底泥中Zn、Cu、Pb、Cd的吸收能力和底泥修复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植物后,底泥中重金属Zn、Cu、Pb、Cd含量均有所降低。高羊茅对Zn的吸收能力较强,且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黑麦草对Cu和Pb的吸收能力较强,且主要积累在根系;4种植物对Cd的吸收能力相差不大,除菊苣的Cd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外,其余植物都积累在根系。黑麦草对底泥中Cu、Pb和Cd的修复效率高于其他3种植物,分别为38.69%、17.12%和31.68%;高羊茅对底泥中Zn的修复效率相对较高,为55.03%,且其Zn的转移系数大于1,反映出其对红枫湖底泥中Zn具有植物提取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污染是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技术利用超积累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方法和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植物修复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植物萃取技术、植物转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和植物稳定技术;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理,重金属在植物体内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植物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的活化以及植物体内的金属有机配位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皂河湿地植物对多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皂河湿地香蒲、芦苇、黑麦草和基质中Cd、Cr、Cu、Ni、Pb、Zn的浓度,分析植物对受6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芦苇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综合富集能力,香蒲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综合转移能力;聚类分析表明:芦苇湿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小。皮尔森相关性表明:Cd,Pb在香蒲与基质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d、Cu、Pb分别在芦苇与基质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Cr、Cu、Zn分别在黑麦草与基质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表明可用植物指示湿地基质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吸收、降解、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机理,达到去除土壤、水体中污染物,或使污染物固定以减轻其危害性,或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低化学形态的现场治理技术。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在累积与超累积植物的寻找筛选、植物对重金属等有害物的耐毒和解毒机理、植物修复现场环境调控及根际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美芳  刘玉荣  党志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74-176,180
重金属是土壤中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物,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方法很多,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由于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使得植物修复技术成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金属超积累植物、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汞和硒的生物挥发。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评价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并评价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说明在土壤和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阐述了植物修复的首要任务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矿业产生的大量尾砂作为典型的污染源,其含有的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在雨水浸淋下会直接或间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尾砂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技术,以湖南郴州某废弃矿区的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生石灰、还原铁粉、过磷酸钙等廉价修复材料,对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就其含量变化所体现的时间效应及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还原铁粉对尾砂的修复作用最好,其次是过磷酸钙。还原铁粉使得尾砂中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9.91%,56.53%,75.81%,35.78%;过磷酸钙使得尾砂DTPA浸提态Pb、Zn、Cu、Cd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8.85%,44.27%,44.27%,39.23%,可为尾砂中重金属稳定化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冰冰  颜湘华  王兴润  张玉秀 《环境工程》2020,38(8):222-228+254
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材料、含钙碱土类材料、黏土矿物等,对2种含锌(Zn)、镉(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稳定化,考察了各种材料对废渣中共存砷(As)的作用效应,利用H2SO4-HNO3浸提法评估稳定化效果,以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为达标限值,达到高效安全处置废渣的目的。1号废渣稳定化结果表明:Na2S·9H2O、Na3PO4·12H2O、CaO、MgO、钠基膨润土均适用于废渣Zn和Cd的稳定处理,但含磷材料的施加使As浸出有所检出。2号废渣结果表明:各材料对Zn、Cd、As的综合稳定效果顺序为Na2S·9H2O>Na3PO4·12H2O>(NH4)2HPO4,Na3PO...  相似文献   

13.
以拉萨市林周县温室型多介质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不同湿地植物配置系统(T1-T4)下芦苇、黑三棱和水葱3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各湿地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以期优化湿地植物配置,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各植物覆盖系统(T1-T4)中湿地植物生长良好,且对污水中COD,NH+4-N,TN和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无植物覆盖系统(T5);其中水葱、黑三棱和芦苇的植物混合套种系统(T4)综合了植物根系分布的优势,延长了优势根区反应时间,综合去污效果及其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国内外铅锌尾矿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综合利用状况,比较了不同方法实现铅锌尾矿综合利用的利弊分析,指出开发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今后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分的尾矿采取不同方法回收利用,实现铅锌尾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张东  龙军  杨微  李龙  陈仁朋 《环境工程》2023,41(2):156-165
以湖南郴州萤石型铅锌矿山建设中产生巨大量级尾矿渣的处置及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障碍因子鉴别法确定尾矿渣理化性质的缺陷,再采用生化黄腐酸(BFA)、磷酸二氢铵、沸石和有机肥开展相应性能的改性研究,并以改良后的尾矿渣基质作为种植土壤,利用盆栽试验结合中试研究评估改良剂协同植物对尾矿渣的修复效果,提出基于尾矿渣原位基质改良及直接植被的生态修复方法。结果表明:当BFA、磷酸二氢铵、沸石和有机肥的添加量分别为0.5%、0.4%、2%和15%时,尾矿渣的pH值和干密度分别降低25.8%和77.6%,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1.49,26.7,9.3,20.9倍。盆栽试验和中试结果表明:牛筋草对氟化物和重金属铅锌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综合最优;波斯菊是综合富集能力最优的植物,对铅、锌和氟的富集量分别为267.2,432.8,513.2 mg/kg;籽粒苋是综合转运能力最优的植物,对铅、锌和氟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485、1.208、1.810。为达到萤石型铅锌矿山的复垦效果,建议同时种植牛筋草、波斯菊和籽粒苋。  相似文献   

16.
蒋旭升  刘杰  李海翔  吴福  朱真  李向敏 《环境工程》2021,39(12):220-226
为探讨铅锌矿尾砂库经植物原位修复的生态恢复效果,以广西阳朔铅锌矿尾砂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8—2020)对实地观测植被恢复情况、新增植物生长情况及复垦铅锌矿库区尾砂重金属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观测与测定。结果表明:尾砂库经人工种植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三裂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2种耐性植物对尾砂中重金属存在植物稳定作用;库区植被新增物种逐年升高,且以豆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尾砂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与磷酸酶活性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显著性增加;尾砂的肥力和保肥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尾砂的总氮含量从1.14 g/kg增加到2.19 g/kg,有机碳含量从9.50 g/kg增加到21.01 g/kg。由此表明,在相似自然条件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可考虑从葛属和蒿属的植物中筛选目标植物;植被恢复会加快尾砂库库区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铅锌矿尾砂库经人工植被恢复能加快尾砂基质的演变,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地区土壤硒形态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集了张家口克山病区非病村4个砂土样品和重病村6个草甸土、褐土样品.用连续提取程序分离出水溶态硒、离子交换态硒、有机态硒、酸溶态硒、硫化物态硒和残余态硒。水溶态硒容易被植物吸收。交换态硒也能被植物吸收,但受到吸附环境和pH值的影响。有机结合态硒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其中的富啡酸态硒才能被植物吸收。酸溶态硒是铁锰氧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醚性淋溶作用的结果,酸性条件下硒容易流失,碱性条件下硒被原矿物固定,因此都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硫化物态硒和残余态硒是最难溶的,基本上不被植物吸收。张家口地区重病村土《铁锰氧化物和腐殖质含量高,呈中-微酸性,而非病村正好与之相反。因此,重病村土壤虽然水溶性硒+交换态盾+有机态硒高于非病村,但这三种硒形态所反映的土壤植物有效性反而低于非病村。这可能是病村粮食比非病村低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天然水体中常见的物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土霉素(oxytetracychine,OTC)测定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固相萃取和LC-MS-MS方法研究DOM浓度及来源对OTC测定的基本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OM对OTC的测定影响呈现不稳定的规律;相同浓度但不同来源的DOM存在时,OTC回收率关系为:进口商品DOM<河底土壤DOM<国产商品DOM<沙土DOM≤无DOM。同时,直接用仪器测定单纯的DOM溶液基本不产生OTC的相关信号,这是由于DOM与OTC存在着某种作用关系而导致测定结果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和数据校正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丽  陈爱侠  韩融  陈阳  毛文静 《环境工程》2019,37(10):190-195
为提高污泥资源化,进一步实现污泥热解产物利用的多元化,探究了经机械化学预处理后,CaO、CaO-半焦和半焦3种不同催化体系对污泥快速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催化体系下,H_2产率较原污泥提高了80%,通过TG-DTG、FTIR分析发现,添加CaO有助于热解过程中发生固碳反应和CO_2的原位释放,利于CO、H_2生成和半焦产率的降低;采用适量半焦与CaO混合作为催化剂,可以优化热解气品质,显著提高H_2占比,体积分数达到44. 21%,同时促进焦油产生,为后续焦油二次裂解产气提供新思路;完全以半焦为催化剂有利于热解后焦炭孔隙和比表面积的增加,使其具备开发为吸附材料和负载型催化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O3、UV、H2O2及其组合工艺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3、UV(紫外光)、H2O2及其多种组合工艺处理乙酸有机污水,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比较和探讨,结果表明:组合工艺较之单独氧化剂具有优势,其对乙酸的去除能力为O3/H2O2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