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效植物炭化炉是将现代生物质资源通过热解,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做到了清洁生产,实现了物质的反复循环,通过对副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高效植物炭化炉成为制炭工业的最佳实用技术,是构成乡镇循环经济的技术装备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效植物炭化炉是将现代生物质资源通过热解,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做到了清洁生产,实现了物质的反复循环,通过对副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高效植物炭化妒成为制炭工业的最佳实用技术,是构成乡镇循环经济的技术装备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彩迪  卢升高 《环境科学》2020,41(9):4246-4252
为比较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对亚热带典型红壤酸度、养分及交换性能的动态影响,试验以水稻和油菜秸秆为材料,设置7个盆栽处理:空白(CK)、水稻秸秆直接还田(R1B0)、水稻秸秆350℃炭化还田(R1B1)、水稻秸秆550℃炭化还田(R1B2)、油菜秸秆直接还田(R2B0)、油菜秸秆350℃炭化还田(R2B1)和油菜秸秆550℃炭化还田(R2B2),秸秆按1%和相应的生物质炭施入土壤,进行水稻培育试验.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4个时期采集土壤,分析土壤酸度、养分和交换性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壤pH、 NH~+_4-N和NO~-_3-N含量随生长期呈现减小的趋势,而有机质、CEC和各交换性盐基离子呈现增加的趋势.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提高土壤pH,降低交换性酸总量,同时提高有机质含量及交换性能,且作用效果随生长期增大.成熟期时秸秆炭化还田对各项指标的作用效果均好于秸秆直接还田,秸秆原料和炭化温度对各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在提高土壤pH、有机质和CEC含量方面略好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土壤酸度、养分含量和交换性能等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酸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2,P0.01),与CE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6,P0.05),CEC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33,P0.05),说明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可以达到改良土壤酸性和提高养分含量的效果,在等量秸秆情况下,秸秆炭化还田对阻控土壤酸化、提高有机质含量和CEC的效果比秸秆直接还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窦晓敏  陈德珍  戴晓虎 《环境科学》2014,35(11):4359-4364
提出一种污泥预植重金属炭化后固定的概念,并以重金属Cu为代表,以CuCl2的形式植入;研究了在不同Cu预植浓度、不同温度下炭化后污泥本身以及额外添加的重金属在炭中的保留率以及稳定特性,同时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确定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相关的最大可预植量.结果表明,在污泥中Cu的预植量为0.5%(质量分数,以Cu元素计)时,经过热解炭化,90%以上的Cu都保留在污泥炭中,其固定效果与温度有关,400℃以上时,炭化温度越高,Cu越容易浸出.在污泥中预植重金属Cu存在最大容量限制,最大可预植量与污泥炭最终处置目标有关,若选择在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则Cu的预植量不宜超过0.5%.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污泥包裹其他含重金属的废料共炭化实现无害化的新思路,从而达到用污泥治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热炭化温度对稻秆燃料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炭化法对稻秆进行预处理,用ICP-OES和元素分析的方法对固相产物(生物炭)的燃料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处理的稻秆,150℃所得的生物炭中氮与硫元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4%和33%,且生物炭的能量密度随反应温度的上升而升高,250℃所得的生物炭具有最高热值(21.14 MJ/kg)和最低的H/C(0.09)与O/C(0.76)。另外水热炭化可以有效去除稻秆中的主要成灰金属元素,100℃所得的生物炭中钠、钾、镁、钙和铁5种金属元素的去除率均可高达80%以上。同时,水热炭化处理能够明显减轻稻秆燃烧过程中存在的积灰和结渣现象,250℃时所得生物炭的结渣与积灰指数分别降至0.19和3.69。  相似文献   

6.
麻疯树籽壳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PAHs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疯树籽壳经磷酸处理,在300~700℃下炭化处理50min,制备了麻疯树籽壳生物质炭.以萘、蒽、菲、芘4种多环芳烃(PAHs)为目标物,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麻疯树籽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麻疯树籽壳生物质炭对4种PAHs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在25℃、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15g、吸附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萘、蒽、芘和菲的去除率分别为97.4%、94.6%、93.1%和92.1%.麻疯树籽壳生物质炭对4种PAHs的吸附机理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萘、蒽、芘和菲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849、8.547、8.097和7.633mg/g.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质(小麦秸秆、稻壳和木屑)为原料,KOH为浸渍剂,采用控制热分解的方法制备生物炭,并利用差热/热重分析、Boehm滴定、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碘吸附及亚甲基蓝吸附等方法对原料和生物炭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木屑在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最大,其次是稻壳和小麦秸秆;不同原料在相同炭化温度下制得的生物炭所含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和总量相近,均含有烷基、芳香基及一些含氧官能团,但pH值和吸附能力差别较大,其中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pH值最大,木屑制备的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强;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总量减少,pH值升高,芳构化程度增加;生物炭吸附性能总体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向日葵秸秆为主要原材料,以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为浸渍剂,通过控制热分解的方法分别在350℃和410℃下制备生物质炭。利用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原料和生物质炭的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向日葵秸秆热分解最大失重率为80%,308℃热失重速率达到最大,439℃降解速率降低开始炭化,进行脱烷基和芳化缩聚反应;两种温度下所制得的生物质炭的官能团的种类基本相同,较高温度下制得的生物质炭的芳香化程度及石墨化程度较高,利于增强生物质炭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制备生物炭,实现生活垃圾的全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的。对干垃圾中角蛋白基有机质炭化制备出的生物炭进行元素组成、pH值、红外谱图、SEM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角蛋白基生物质炭的性能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角蛋白基生物炭碳含量增加,pH值呈弱碱性,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同时炭化过程中增加了生物炭的稳定性。所得生物质炭可应用于城市污泥堆肥、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整和重金属的富集,还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物或水体污染物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将稻草和竹锯末在500℃条件下炭化制备得到两种生物质炭,并与土壤充分混合老化处理30 d.通过批处理恒温振荡法,研究了老化过程(恒湿和干湿交替)、制备原材料、不同施用量(0、0.1%和0.5%,质量分数)和土壤类型(熟化红壤、新垦红壤)对生物质炭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的处理对DEP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且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各个处理对DEP的吸附能力增强.与稻草炭相比,竹炭对DEP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并且更难以解吸附DEP.与添加新鲜生物质炭的土壤相比,老化过程降低了加炭处理对DEP的吸附能力.不同老化条件下,生物质炭吸附DEP能力的降低顺序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干湿交替恒湿.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调理法及热水解法对污泥进行调理,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从而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考察了几种调理剂(Fe2(SO4)3、Al Cl3、PAM)与氧化钙(Ca O)同时作用对污泥的调理效果,确定了各自的最佳投加比例:Fe2(SO4)3与Ca O最佳投加比例为0.4,Al Cl3与Ca O的最佳投加比例为1.3,PAM与Ca O的最佳投加比例为0.27,其中Fe2(SO4)3与Ca O组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最好。研究了热水解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表现随着热水解温度的升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几年对黄土高原地区安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事实证明新垦土地可超越原有土地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开发的可行性。认为本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土地的复垦战略目标应是:借助开矿土地再造的机会,通过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实行大规模地营造农林可利用状态的土地,未来开辟为适宜现代集约经营农林基地;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同时亦应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可在超越矿区范围之外筑坝造田,建设蓄水库等各项工程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超声技术在污泥处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超声处理污泥的机理、特点,就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频率、声强、功率、反应器的设计与换能器类型、污泥自身因素等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超声技术处理污泥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几年对黄土高原地区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事实证明新垦的可超原有土地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可行性。认为本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土的的复垦战略目标应是借助开矿土地再造的机会,通过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实行他规模的营造农林可利用壮态的土地,未来开辟为适宜现代集约经营农林基地露天煤矿的等各项工程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关于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推进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二次污染小、修复污染物的速度快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由于场地的复杂性,不同环境对氧化剂的选择性不同,氧化剂的特征对化学氧化处置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因此,通过介绍不同化学氧化剂的特征,分析化学氧化处置方法对不同污染场地的适用性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马妍  王童  周生坤  张美娟  张亚茹  张泽仁  吴翠平 《环境工程》2021,39(10):191-196,156
土壤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源与汇,研究污染物在其中的吸附行为对探明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意义深远。以苯胺为代表性污染物,在综合分析我国12种地带性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探讨苯胺在土壤-水界面分配规律以及该吸附行为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2种地带性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差异明显,其中,黑龙江黑土吸附苯胺能力最强,理论饱和吸附量最大;2)考虑到部分土样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土壤吸附苯胺的等温线;3)12种地带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4)有机质含量对苯胺土-水界面吸附行为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氧化铝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操作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500℃以上的热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氧化铝水合物对腐殖酸的吸附效果;中性偏酸的溶液和吸附质溶液中铝离子的存在,可明显提高腐殖酸的去除率;氧化铝对腐殖酸有较快的去除速度,在22.3mgTOC/l的浓度范围内,腐殖酸去除量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全球海洋垃圾污染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海面垃圾检测算法以及视频中前后2帧目标是否为同一目标的方法。改进Faster R-CNN算法通过将常用的VGG16特征提取网络替换为ResNet101网络并融入特征金字塔,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判断视频前后两帧目标是否为同一目标的方法则通过对比前后2帧目标的面积、重合度以及颜色差异度确定是否为同一目标。在现场拍摄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Faster R-CNN相比,该改进Faster R-CNN的mAP值提高了4.9%,损失曲线的收敛速度更快,且在实际检测中的检测效果更好;前后两帧是否同一物体的判断方法在九段视频的最高精测判断精度高达100%,平均准确率为93%。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优点:1)改进Faster R-CNN在海面小目标垃圾检测上具有更高的精度;2)判断视频中前后2帧目标是否为同一目标的算法代码复杂度小,方便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判断阈值。  相似文献   

20.
电子鼻是一种由具有部分选择性的化学传感器阵列和适当的模式识别系统组成,能识别简单或复杂气味的仪器,它模拟人的嗅觉系统,检测、分析、识别气味成分,广泛应用于现场污染源排放监测、突发事故现场的应急检测、作业场所安全监测和分析、污染气监测和分析。本设计由气体传感器阵列进行实时实地测量,由DSP芯片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盲源分离(BSS)原理,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算法分离出混合前的多个独立信号。便携式电子鼻由于其成本低、易携带、通用性好、能现场即时检测等特点在大气监测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