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细化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广州市北京路商圈为例,在有效性、可达性、安全性的原则下,构建涉及场所面积、可容纳人口数、开放空间比、道路等级等9大因子的适宜性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路商圈应急避难适宜性主要受有效性的影响,其中场所面积评价因子权重最大;北京路商圈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指数差异较明显;北京路商圈中部应急避难场所较多,而东南及西北的应急避难场所资源不足,对居民的救灾能力和疏散造成影响。该研究为城市商圈应急避难场所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城市环境总体质量评价的特点,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了城市环境总体质量综合评判模型,并对福州市环境总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2008年的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地震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措施,对其空间选址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完善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民。以台中市西屯区为例,从安全性、有效性、接近性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因子进行地震灾害的风险分析,根据台湾专家建立的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因子权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获得地震避难所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与排序,建立避难所空间点位评价模型,再借助mat-lab进行灰色关联矩阵的分析运算,最终获得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在45个研究对象中,大部分公园或学校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可以作为地震避难所;约有36%的公园或学校不宜作为城市地震避难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鞍山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分析了鞍山市目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情况,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及疏散通道,并且对加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位于"银川-河套"地震带,是八度抗震设防区。针对银川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以银川市西夏区为例,从大学城特殊的城市功能区划出发,基于就近性、可达性、容纳性和平灾结合等原则,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西夏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并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开展了西夏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提出"应急避难场所+X"(X表示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公共用地等)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提升了避难场所设置的合理性,使得疏散路径、防灾疏散覆盖面积更具科学性。本研究可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急避难场所对于救灾及灾后恢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场地选址转移到了空间优化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避难者的需求出发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应急避难服务能力评价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整理,总结归纳了相关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认为目前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急避难场所是通过规划和建设从而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和能够临时生活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城市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中能起到关键作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唐山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阐述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在城市防灾中的必要性。论述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理与使用的原则。本文可为其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供给侧与需求端主体认知异位、场所服务能力存疑的问题,通过对公众应急避难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建构以场所安全性、识别度、可达性、熟悉度为指标准则,以场所内部设施齐备度、视线可及性、标识完备度、路径清晰度、宣传教育力度等10项具体内容为指标因子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适用性评价方法,并结合对重庆市沙坪坝商圈地区的案例调查与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提出基于实证反馈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防灾减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广州市人口密集的荔湾区为研究区域,结合两步移动搜寻法和OD矩阵对其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面积比重较大,以公园和广场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并呈带状;(2)人口密度和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匹配度较差,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较低,有多条街道缺乏应急避难场所相关的建设;(3)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南部街道比北部街道可达性水平高;服务半径为500m时荔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可达性_Ai≥12的服务面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规划环境评价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交叉视角概括了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前瞻性;提出应急避难场所是典型的耗散结构非平衡态系统,阐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环境生态问题的方向性;在此基础上,依据工业生态学、耗散结构及环境生态管理理论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评价程序及内容;结合焦作市龙源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情况,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评价框架进行了现实考量。研究表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对于规避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时二次环境灾害产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宜性”划分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划分双宜或多宜性土地的主宜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探讨了土地主宜性划分的原则、指标和方法,提出了分析土地主宜性的综合定量指标——“土地经济-社会适宜性指数”的概念,并以点苍山花甸坝为例,分析了这块土地的主宜性——适宜于耕作利用,利用方式是种植一年一熟喜凉作物。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塌岸防护方法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组成库岸的岩土类型和组合型式,将三峡库区库岸地质结构概括为岩质、土质、岩土混合三大类及若干亚类,并对各类库岸的破坏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崩塌与滑坡。根据库岸地质结构类型、破坏方式与规模,对三峡库区库岸防护设计的适宜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库岸宜采用如下5种方案进行防护:(1)对于易风化岩质岸坡或软硬互层岩质岸坡,宜以喷锚工程为主,结合局部支撑与挖方等进行防护;(2)对于土层比较厚(≥10m),地表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的岸坡;或夹软弱层的易滑顺向岩质岸坡,宜以抗滑桩工程为主,结合护坡与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3)对于下伏完整基岩,且土层较薄(<6m)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挡土墙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4)对于土层较厚(≥6m)且坡度较缓(< 20°)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干砌条石护坡工程为主,结合石笼、水下抛石压脚等进行防护;(5)对于坡度较陡(>20°)、厚度较大(≥6m)的土质岸坡、或强风化的花岗岩岸坡,宜以格构锚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针对这5种防护方案,选择典型库岸段进行库岸防护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这5种方案防护库岸1 km直接工程费用分别为:857.2万元、2246.0万元、931.5万元、625.5万元、2288.8万元。  相似文献   

13.
刘宁  田力威  赵宏伟 《环境工程》2016,34(4):142-145
随着建设宜居城市的热潮,景观河的建设倍受关注,传统河流自然性评价仅注重河流的生态环境,不能完全代表其适宜性。因此,以徒骇河聊城市陈口桥南至徒骇河大桥段为例,在自然性评价基础上提出适宜性评价,依据地貌、生态和水文三方面特征选取21个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河流适宜性评价体系,对该河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河段总体处于适宜状态,但个别河段的适宜性让人堪忧。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研究河段的景观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并为中小城市郊区景观河流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选定我国25个滨海城市和12个岛屿共计37个测站的四项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多年月平均值)30多个系列年资料,对海滨城市和近岸岛屿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渤海湾沿岸海滨城市和海南南部城市有长达4~6个月的度假和休疗养的气候条件,它们在季节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相比之下,其他海滨城市适宜旅游季节不长,且分成春、秋两个时段,综合条件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相似文献   

16.
尹浩  詹亚  张浏  刘桂建 《环境工程》2022,40(5):193-196+250
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是截留陆域污染入河前的最重要生态屏障,评价其工程适宜性,不仅要体现出陆向缓冲带对外源污染物拦截效果以及所选缓冲带技术本身的特点,还要体现出污染物拦截技术对于清水廊道周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综合影响。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构建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光明大堰河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8个河段中,非常适宜的河段占62.5%,适宜的河段占37.5%,河段总体处于污染拦截效果较好状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清水廊道陆向缓冲带污染拦截工程评价方法可将河岸带的功能管理、植被及生态重建、土地利用、滨水区规划和设计融入工程评价中,为清水廊道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型露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利用可视化语言VC 6.0实现了基于以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表达方式的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可视化设计。该研究易于应用在具有不同条件下露天矿土地复垦中利用方向和适宜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1,29(3):124-127
以某大型工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级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子组合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评价结果和图形叠置,实现了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为工业开发区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经一致性检验计算得综合评价值,运用MapInfo软件进行图层展示。通过分析晟泰村生态适宜性,明确生态规划中存在的环境制约因素,优化土地布局,从而有利于晟泰村生态规划的实施,达到土地资源优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武汉市城市地质调查为基础,依据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基本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了垃圾填埋场适宜性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因子权重,进而基于GIS与RS平台对地形、水位埋深等因子的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信息提取,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武汉市按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适宜性较差和不适宜区。该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武汉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