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环境》2019,(6)
<正>"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融合融入、重建重构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海洋、深入思考海洋、深度经略海洋,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中指出  相似文献   

2.
<正>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副部长黄润秋、副部长翟青介绍"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干杰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乃至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要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  相似文献   

4.
资讯快递     
<正>要闻9月28~29日,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干杰强调,各地环保部门要坚持机制创新,落实企业责任,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要闻3月11日下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生态环境部部长回应生态环境保护热点问题A狠抓落实,让蓝天越来越多李干杰表示,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总体进展很好,顶层设计已完成,治理格局基本成形,重点任务有力推进,成效逐步显现。但当前的问题和困难也非常突出,形势依然严峻。既然蓝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要闻2018年8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在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动生态环境部门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向监督管理为主,构建"大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5月18日—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首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全国性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深入领会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处于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让人眼前一亮。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意味深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首任部长李干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直言自己"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信心更足"。了解组建生态环境部的重要意义,不妨就从这12字入手,分析下李干杰部长的责任、压力和信心。回顾生态环境部的前世今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在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政治工作。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会议中强调,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正良好海洋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在"十三五"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基础上,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在"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和美丽海洋建设中取得历史性新进展、阶段性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环境》2018,(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新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正在形成。"——12月2日至3日,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赴广东调研时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工作部署和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要给“生态红线”通上“高压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22日,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透露,环保部将在2012年启动“生态红线”的绘制,圈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的区域将被限制开发,执行生态修养生息的政策.(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3.
要闻     
<正>2018年1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研究2019年生态环保工作。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统筹推进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14.
要闻     
正7月4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海警局联合召开"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出席会议并讲话。A增强做好自然保护地监管的"三个自觉"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指出,为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要不断增强做好自然保护地监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加大对涉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治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3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生态优先,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海洋监测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十分光荣、极端重要、专业很强的政治性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部门是生态环境事业的"战略支援部队",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保障。近年来,成都市环保局紧扣国家、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部署,坚持以提升生态环保宣教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要闻3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亮相2019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李干杰把今年生态环境部具体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概括为"四、五、六、七"四个要点。A克服"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李干杰指出,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挑战还很多、还很大,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有效克服"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也就是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这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9日,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闭幕10天后,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并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对比往年,今年的宣传工作会议在规格和报道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的背后,是生态环境宣传的重要性和工作难度前所未有的体现。正如部长所讲,生态环境舆情应对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社会  相似文献   

19.
要闻     
正6月5日,2018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湖南省省长许达哲,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赵奇等人出席活动。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A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进行广泛社会动员,推动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抱怨向行动转变,以行动促进认识提升,知行合一,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做起,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同心同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6月12-14日,500余家境内企业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境外企业在北京参展"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9)"。展会重点展示了优秀创新的环保技术和装备,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中国正在开展的其他标志性环保战役提供解决方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参观本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时指出,"大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既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提,也将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