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2.
<正>Yangtze University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  相似文献   

3.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Yangtze University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勢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  相似文献   

6.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  相似文献   

8.
《化工环保》2020,(1):F0004-F0004
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Yangtze University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是长江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等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涵盖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四个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教职工110人,建有1个国家实验室和5个省研发(工程)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和三大石油公司的科技攻关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的背景,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一流学科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现阶段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对专业的师生规模、课程建设、人才培育等环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重点着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双一流"的师资团队;创立资源循环工程应用型的科研基地中心与校企联合实习场地;优化培养方案,精选专业教材,以及"双一流"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等,促进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工程中心致力于环境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两大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③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国内首创了《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承担材料加工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工程中心致力于环境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两大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③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国内首创了《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承担材料加工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存在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能力施展受限等问题,无法满足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有:(1)新兴专业,其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2)交叉专业,其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向尚需融合凝练;(3)综合专业,其现有科研平台还不足以支撑学科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坚持行业需求导向,充分挖掘办学特色和优势,凝练培养方向、完善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研平台;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做好学科前沿追踪;加强校校交流互动,提升硕士点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正工程中心致力于环境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两大学科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③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国内首创了《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承担材料加工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培养工作。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组成了动静态力学实验室、电镜实验室、图象分析实验室、流变实验室、环境模拟实验室、红外一热分析实验室、颗粒分析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的逐渐消耗,国家对资源循环的重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运而生,社会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现状,反映出该专业毕业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针对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浙江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杭州海关等5部门的评价审核。近年来,浙江丰利依托拥有的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研发中心,将先进的超微粉体技术与绿色环保产业有机结合,在新品研发、标准制订、品牌建设与推广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地方师范院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特点。提出了发挥师范院校继续教育优势,学历教育与再教育协同发展;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区域产业人才综合素质;改变现有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灵活多样培训需求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新途径。实现产、教、学三赢的效果,为资源循环利用人才培养系统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