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沙化现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为防治土地沙化,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尊重自然规律,利学治沙,建设西部地区防风林带,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宗炜 《环境保护》1998,(10):13-13
洪水灾害的出现,有其自然规律。太阳黑子活动与洪水,尤其是特大洪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地理学家[1]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长江-黄河流域1840-1994年历史和实测的洪水资料,推断出1997年前后长江会出现特大洪水的预警。据四川省近500年洪灾的统计,较大洪灾共发生130多次。平均4年一次,约30年出现一次大洪水,平均受灾面积76万多公顷,占耕地的11.5%。高强度、长时间的暴雨是形成洪灾的根本原因,气象学家认为今年长江全流域出现暴雨洪灾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关。但其它如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结构、植被状况、水利工程设施等也影响着洪…  相似文献   

3.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16):39-44
《黑土地保护法》作为一部专门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法律,针对保护黑土地的特点构建了特别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文章分析《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背景、意义、起草过程、立法思路,指出该法的核心内容一是明确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建立共同负责、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二是坚持用养结合,促进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三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科技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黑土地;四是注意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4.
洪灾的消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引人注目.很多人对洪水是否比以前增长了产生了疑问.很多情况下洪水是增长了,然而也有很多河流洪水是降低的.气候因素导致了许多这样的变化,但是人为产生的流域变化更加重要.洪水造成的危害则毫无疑问是增长的.剧烈的城市化,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造成了人们居住在容易受到洪水危害的河流和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经济还是从自然保护角度,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的社会压力都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大坝增高,由于预期的损失上升和更深的洪水,洪水风险在逐渐增加.全球变化,社会需求变化了,人们的观念也变化了,需要修订长期的洪水风险管理战略.而修订洪水风险管理战略应以柔性战略替代过去以加高大坝为主的刚性战略.柔性战略为主的洪水风险管理就意味着允许洪水临时性大面积泛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洪水灾害损失.这样的战略是基于风险管理和"与洪水共生存"的理念提出的,完全替代了过去的灾害控制观念.荷兰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区域之一,在这里,灵活的柔性洪水风险管理战略水文功能和"可持续的标准"被详细阐述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王琳 《陕西环境》1998,5(2):13-16
1前言城市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生态系统,它存在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才能保证城市这个特殊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宝鸡市由于其重要的城市地位和区位因素,更需要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风尚,培养他们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活动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组织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亲身体会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个洪灾严重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把防洪重点放在以"防"为主的工程设施建设上,逐步建立了较高标准的全国防洪工程体系.但通过50多年的防洪实践,人们发现这些用钢筋水泥浇固的工程体系,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如:本想让洪水"快走",但结果往往是洪水的破坏力更大.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改变了防洪策略,变洪水"快走?,为"留住"洪水,采取"营造多自然河川"的措施,就地消化洪水,化整为零,寓除害于兴利之中.  相似文献   

9.
西江溶解有机碳的输送对典型洪水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6月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期间及其前后的溶解有机碳(DOC)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DOC浓度对流量变化的响应不敏感(n=43,R2=0.23,p>0.05),尽管流量有6~7倍的变化,但DOC浓度的变化不到30%.洪水前夕、洪水期间及洪水过后DOC平均浓度逐渐降低,且洪水过后西江下游各个采样点的DOC浓度明显低于洪水前夕.DOC的输出量主要受地表径流深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DOC荷载通量与流量密切相关,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DOC的输出量,洪水期间DOC的输出量为4.5×1010g.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LUCC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涝和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涝),定量区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先后依次是建设用地、耕地、草地、疏林灌丛、林地。同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洪峰的影响程度,5年一遇的台风型洪水比5年一遇的梅雨型洪水反应剧烈。对洪峰流量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其它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的洪水水文要素(洪峰流量、滞时)之间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建设用地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而林地则具有削减和延缓洪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