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官家发 《四川环境》2000,19(3):21-22,30
本文描述了高温堆肥发酵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多种微生物分别在不同阶段参与了垃圾堆肥的发酵腐熟过程。论述了垃圾发酵期间,人工接种功能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堆肥材料的发酵腐熟作用,缩短发酵周期,节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官家发 《四川环境》2000,19(3):21-22
本文描述了高温堆肥发酵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过程。多种微生物分别在不同阶段参与了垃圾堆肥的发酵腐熟过程。论述了垃圾发酵期间 ,人工接种功能微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堆肥材料的发酵腐熟作用 ,缩短发酵周期 ,节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02,(5):44-45
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开发、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养猪场粪便综合利用技术适用于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治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本技术主要由三个技术单元构成:1.猪粪堆肥发酵技术:以猪粪为主要原料,采用好氧堆肥方式,利用开发出来的有机物分解率高、堆肥周期短的高效滚筒卧式发酵装置,对猪粪进行发酵、颗粒化制肥。发酵周期为5天。经过在发酵槽中高温好氧发酵,猪粪成为性状良好的腐殖颗粒。然后根据不同农肥的N、P、K等含量标准添加原料,通过粉碎、搅拌后进入造粒装置,成型后经干燥、筛分成为成品,包装后入库或出…  相似文献   

4.
浅谈污水厂污泥堆肥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鹏  吴星五 《四川环境》2005,24(3):41-43
堆肥化技术是使污水厂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手段。目前常用的污泥堆肥化系统可以划分为:条垛系统,强制通风静态垛系统和发酵槽系统。为了加快微生物对污泥中有机物的降解转化,提高处理能力,可对以下因素进行控制:C/N比,含水率,空隙率,温度和通风。在判定污泥堆肥腐熟上,建议采用与氮有关的参数如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氮等作为污泥堆肥一般性熟化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姚伟卿 《四川环境》2008,27(5):93-98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强化堆肥及减少恶臭的生物学途径,简单概述了堆肥过程中提高堆肥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C/N等),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温好氧垃圾堆肥中人工接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筛选比较了625株细菌、153株霉菌、27株放线菌对果胶、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选用了降解能力和抗逆能力均强的芽孢杆菌「HB(35)05」、霉菌「M(21)01」和放线菌「HA(32)01」各1株作为种子,进行了人工接种堆肥试验,试验表明,接种1.5%能缩短发酵时间16h。  相似文献   

7.
动态发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明谦 《四川环境》1999,18(4):17-21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滚筒式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的工艺参数。确定了动态发酵的适宜有机物含量为50 % ~60 % 、含水率为30 % ~50 % ,一次发酵时间为1 ~3 天,二次发酵时间为10 天;一次发酵最佳温度为55 ℃~65 ℃。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是建设整洁美丽新农村的迫切要求。我国典型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目前大多数在0.4kg/(人·d)左右,约是城市的1/3。垃圾中可堆肥的易腐垃圾约占60%,可回收的废品类约占20%。经过垃圾分拣分流后,最终需要处置的垃圾量不足垃圾收集总量的20%。"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许多农村地区仍有较大局限性,在农村生活垃圾分拣分流的基础上发展与有机农业或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或资源化技术(如堆肥、沼气发酵、蚯蚓或昆虫幼虫处理)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针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处理现状,提出了适应于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模式和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县域生活垃圾量小且分散难于治理。传统堆肥工程因误导生化反应方向,加大了臭气治理的难度。通过静置程控好氧发酵,亦即设置垛内含氧量、湿度、温度检测,程序控制配风装置,维持稳定的好氧发酵,从而实现低耗能快速腐熟、干化。在消除臭味、大幅减量的基础上,再附加以机械分选,选出的有机质与惰性物留可在当地处置,可燃物进城处理,则可以最低社会成本解决县域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垃圾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的特点,采用静置沥水5天后再筛分处理的措施,垃圾的含水率可去除10%~15%,增强了机械分选效果。对筛下物进行生物堆肥处理,两次发酵约35天后,产品基本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的要求。同时,对筛上物进行了卫生填埋,渗滤液经过沉淀和UASB工艺预处理后与邻近污水厂污水合并处理,臭气经生物滤池后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堆肥效率,采取多阶段接种技术(MSIC)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实验,并运用荧光分析技术,对不同堆肥阶段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跟踪分析。荧光同步光谱分析显示:堆肥过程中类蛋白峰发生红移,且在堆肥后期出现了类腐殖质峰,且类腐殖质荧光峰与类蛋白荧光峰荧光强度的比值‰‰不断增大,T2处理增长幅度最大。发射光谱分析显示:254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后1/4波段与前1/4波段的荧光强度积分面积之比A435-450/A300-345、465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470~640nm范围内荧光积分面积A协枷均不断增大,表明堆肥腐殖化程度不断增强,且T2处理在堆肥各阶段腐殖化程度均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物质结构最为复杂,腐殖化程度达到最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与蛋白质类物质有关的类蛋白峰荧光强度持续降低,而与腐殖质类物质产生的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却不断增强;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荧光强度的比值r(A,C)随着堆肥的进行总体呈下降趋势;T2处理DOM中有机成分发生最为显著的变化,各阶段类蛋白荧光峰的发射波长明显发生红移,并且紫外、可见区域内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促进堆肥DOM中类富里酸物质数量的积累。结果表明:MSIC能够有效促进堆肥腐殖化进程,提高堆肥效率,是一种更加优良的堆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真,假草本咖啡种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草本咖啡(Cassiasopneraiinn)、望江南(CassisoccidentalioL.)和决明(CassiatoraL.)种子的大小、颜色、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的分析后,提出了鉴别3种种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进行猪粪和奶牛粪自然高温堆肥发酵,分别在15、25、35、50 d取样,获得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产物,分别进行了小白菜和香瓜种子发芽与田间应用试验,以期获得不同腐熟堆肥在蔬菜上施用的农学效应,旨在从堆肥农田施用的农学效应角度,为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牛粪堆肥过程中的最高温度高于猪粪,且高温期也长于猪粪;两种处理在35d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全氮含量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两种堆肥在35d后,均达到无害化标准。不同腐熟程度堆肥对小白菜株高和主根长及香瓜苗重和主根长均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白菜和香瓜出苗率、根系活力及小白菜单株鲜重和生物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猪粪腐熟25d,奶牛粪腐熟15d的堆肥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将堆肥理化参数与小白菜、香瓜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H值、全氮含量和C/N这3种指标均与小白菜和香瓜各项生物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有机碳和DOC与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铵/硝与小白菜和香瓜的GI和根系活力均表现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其结果与现行的堆肥腐熟度指标并不一致。因此,在制订堆肥腐熟度标准时,应关注堆肥产物农田施用后不同作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农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厨余垃圾堆肥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构建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和堆肥精筛工程化工艺,分析了厨余垃圾堆肥的减量化效果,评价了厨余垃圾堆肥产品的质量性质。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具有良好的减量化效果,平均减量化率为69.2%;堆肥产品(<6 mm)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总养分质量分数和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47.8%,7.9%和71.2%,均优于NY/T 525—2021《有机肥料》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理处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木屑分离铬(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木屑分离格(Ⅵ)的条件,研究了酸度。温度、吸附时间及铬(Ⅲ)与某些离子对木屑分离铬(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对铬(Ⅵ)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特性,用木屑可成功地处理环境中含Cr(Ⅵ)水样,有效地降低水质中Cr(Ⅵ)的浓度,因此可以降低Cr(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以便最终消除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木屑分离铬(VI)的条件,研究了酸度,温度、吸附时间及铬(Ⅲ)与某些离子对木屑分离铬(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对铬(Ⅵ)具有高选择性吸附性,用木悄可成功地处理环境中含Cr(Ⅵ)水样,有效地降低水质中Cr(Ⅵ)浓度,因此可以降低Cr(Ⅵ)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以便最终消除铬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EM生物技术     
EM是英文“有益微生物群”的缩写,它由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培养成的菌群。EM生物技术诞生于日本,农业是它的主要应用领域,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例如,在厨房的垃圾袋里撒上少许EM粉,避光封存起来,夏季3至4天,冬季10至15天就可以发酵成无臭堆肥。处理生活污水时,可定期往卫生间的排水口撒放EM粉,排放到江河中不但没有污染,而且它对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反而可以净化水质。EM菌群中有一种可生存于700摄氏度以上高温环境的微生物,将掺有这种微生物的粘土烧结成EM陶瓷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新的应用;用它制成汽车油箱或发动机缸体的内衬,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用含有EM陶瓷粒的再生塑料的包装袋盛放蔬菜不易腐烂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发明了一种处理污水的生物工程法———“EMBC”工程法 ,即利用微生物的触媒功能 ,促使水中的有害成分再次发酵 ,并把有害物质变成有用的物质 ,其中的“发酵合成生物液”是这个工程法的核心。它能使目标微生物群共生、共存和共荣 ,促使培养菌高效繁殖 ,不仅能把水净化  相似文献   

19.
由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强化生物增效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及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原水通过机械格栅进入调节池后流入混合槽,在混合槽,原水、回流污泥及循环液按比例混合后流入废水处理装置(JS-BC装置)进行附着型生化处理,出水自流进入曝气池组进行完全混合型曝气生化处理,生化处理后废水进入后续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沉淀池沉淀污泥一部分被排泥泵定期排出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保产业》2014,(5):70-70
正由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适用于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并配合有少量特异的异养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后续污泥干化后有机质的含量,为污泥焚烧、污泥堆肥等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处理污泥过程中,此类微生物很快替代污泥中原有的持水能力较强的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活性污泥菌体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