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山清水秀之地必有大好风水,好风水则来自于千家万户对田园的呵护。今年五一期间我去了趟福建,在我大学同学许德越的老家住了一晚上。德越是专攻福建脱胎漆器的工艺美术大师,跟老母亲一起住在一座能把整个县城尽收眼底的山头上,边生活边创作。他们家喝的水是山泉水,菜是自家园子里种的,翌日一早德越便领我去他家的竹园挖竹笋。艺术家的那份闲淡固然令人起敬,而生活的如许自给自足则叫人羡煞。在我的老家浙江,竹子这东西遍地都是,四季的菜肴里也少不了竹子:竹笋、笋尖和笋干,前些年看《舌  相似文献   

2.
<正>吃、喝、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购买年货的消费形式,电子红包也在改变着人们春节的玩乐形式。刚刚过去的春节,互联网进一步改变着人们习惯的年俗。网购年货"过年前,我网购了很多江浙一带特产,还有干货、坚果,直接快递到安徽老家。我人还没到家,家里人都已经吃上我买的年货了。"在上海工作多年的小王说道。小王称,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父母去采办年  相似文献   

3.
正老家,谈不上神圣,但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片净土,我的老家在地图上找都找不到,却占据了我心中的一大片地方。老家的后山上,有一汪碧绿的深潭,村里人把她当做天赐的礼物,平日洗衣、种菜、喂猪的水全都从中汲取,就像孩子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全村人依赖着这块珍奇的碧玉。这湖很沉默,沉默得连名字都没有,我小时在作文中常常提到她,给她起过各种各样的名字:镜湖、清水湖、玉湖……就这样被我叫了个遍,文章也很平  相似文献   

4.
悠悠朱家桥     
许国华 《绿叶》2023,(10):61-66
<正>每次回乡下老家,我总要到村口的朱家桥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桥,还是那桥。水,却不再是那水。河水早已失去了儿时的清澈明净,河道也不再是过去舟棹交错的繁忙。空荡荡的桥上,我独自徘徊,漫无目的地眺望。冷清清的河面,再也闪现不出桨声帆影的画面,眼前只有静静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相似文献   

5.
<正>图片中的女孩,是不久前记者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山村抓拍照的。女孩呆呆地坐在自家门口的石阶上,望着远方,手里拿着一个香水瓶。她告诉记者:"我在等爸爸妈妈。香水是自己攒钱买的,想等他们回来时喷在他们身上,让他们香香地进屋。"但是,女孩的爸爸妈妈去了远方打工,有1年没回来。女孩天天都要这样坐一会。  相似文献   

6.
为树哭泣     
吴村 《环境教育》2004,(3):59-59
一直以来,我都庆幸自己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当我在城市里住得久了之后,经常对妻子说,等我们老了,就一起回到我的老家,再去过那种返璞归真的生活。 为了说服妻子,我曾不止一次向她描述浙江老家迷人的风光,连绵不断的群山,山峦起伏,曲线变化多端,山上多毛竹,杉树,松树,灌木,野果,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在山脚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的一边是我们的村子,村人聚族而居,大都是晚清时期的建筑;小溪的另一边是裙皱似的梯田,大部分是用甘甜的山泉水灌溉,种出来的大米吃起来香甜无比,至今让我难忘。小溪里还有小鱼小虾,还有螃蟹,夏天到了,我们总爱在小溪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棵树,一棵有故事的树。从我破土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身边包括我都在不断变化着。我探出脑袋瓜儿看见这个世界时,我发现我的周围有好多树,并且他们都比我高比我壮,青葱欲滴,生机勃勃,这里风调雨顺。待我长大一些,我发现,偶尔会有陌生人来,手中拿着可怕的斧子,他们总是平静的来,然后"风光"地去。  相似文献   

8.
环保小能手     
<正>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杨村,到了杨村,我们一起散步,妈妈开始了日常操作——唠叨,唠叨我的不认真、不仔细,我听着、走着,注意力却被走在前面道路上的两个小姐姐夺了过去。前面的两个小姐姐穿着时髦,连辫子都在起舞,兴高采烈地并排走着,突然,其中一个红衣服小姐姐张开手掌,一些被撕碎的纸屑随风飞去,在路边的小草上落了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不惹眼。"你在看什么?"妈妈注意到了我的失神,朝着  相似文献   

9.
正从栅栏边走过,女儿下意识地探过头去,望了望栅栏的那一侧。我知道,她定又想起了那株胡瓢藤。那年夏天,我偶然发现栅栏边长出了一株胡瓢苗,油油的,顺着栅栏爬上来。过了没几天,它竟高高地昂着,探上了栅栏的顶端,向四边蔓延着。不久,它开出细小的白花,吐着嫩嫩的蕊。我告诉女儿,在老家,它叫胡瓢。小时候,家乡多的是,田间地头和沟渠边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它们会顺着灌木丛,缠绕着芦苇,渐渐攀上高处,开花结果。女儿好奇地问:"那果实怎么样?能吃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鸟多的地方不少,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可算是突出的一个。在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鸟族从来是不怕人的。人在海滨照相,它胆敢飞落在游客肩头,只差蹲在你的照相机上;人们走在马路上,一只浑身翠绿的鸟儿从树上瞅冷子一翅儿飞下来,追随着你的脚步,不离你身前身后,有时候还眨巴着小眼睛,似在探测你的内心活动哩。更有一次,一种我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发生了。当时我在下榻的宾馆九层楼的阳台上写东西,一只类似我们胶东老家的“靛颏”鸟儿竟落在我的稿纸上,一副大大方方、毫无顾忌的样  相似文献   

11.
褚楚 《环境教育》2011,(7):76-76
我爸爸妈妈老家都在农村,每当节假日,他们都会带我到老家走走看看。那儿有碧绿的菜田,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居,我还可以和那里的小伙伴尽情地玩耍。但是和这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是一条条黑黑的臭水沟,每当烧饭洗衣时,家家户户洗衣、洗菜的污水都是随随便便一倒,污水流的满地都是,日积月累,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臭水沟夏天...  相似文献   

12.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想就地域环境与文化问题谈几点看法。刚才我非常荣幸的听到了我的校友温铁军先生发言,我相信他比我毕业晚。同时还发现我们曾经在某些学术领域上有交叉,我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本科毕业,毕业以后留校给我的老师做助教,分给我一个课题叫做中国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问题,点名让我去研究晏阳初的“平教会”(平民教育会)。当时我是刚毕业的一个学生,于是努力地去研究,在老师的讲稿里,他对这些人的政治结论是“反革命”的。当时我闹不清楚,这些人都是留洋的博士,他们回来以后,脱去西装和长袍马褂,到农村去,在那里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怎么会是反革命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一直很长时间。前几天我回想自己的创作生活的时候,还  相似文献   

14.
<正>姜伯伯名叫姜法军,今年50多岁,在我老家即墨城区环卫部门开车。别看姜伯伯肤色黝黑,相貌平平,他可是"美好家园"建设的功臣呢!因为他业余时间发明了扫树叶机,它不仅大大减轻了"马路天使"们的劳动量,而且效率提高了3倍多。凭着这台机器,姜伯伯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明星。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跟爸爸去姑姑家玩,在路上我有幸观看了姜伯伯的扫树叶机表演。只见这台  相似文献   

15.
<正>环保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你瞧,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呢。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陪姥爷去公园走路散心。公园可漂亮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旁绿树成荫,五颜六色的野花静静盛开。远处的小湖,被午后那暖洋洋的阳光照耀着,如同镶嵌在公园里的一颗巨大的宝石。微风吹过,湖面上便荡起一圈圈美丽的波纹。"我们去划船吧!"我向姥爷提议道。"好呀!"  相似文献   

16.
回乡的恐惧     
<正>有一次因家里有事,我着急赶回老家广西北部的全州县。火车在晚点1小时50分后在次日凌晨1点左右到达全州火车站。下车的人不多,出站后碰到用面包车与三轮机动车拉客的却不少,把整个车站前的广场塞得只剩下一条可过车的道儿。他们大声招揽着客人,也为争拉客人而互相责骂着。全州是个有80余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近十年来这里的几家国有企业已全部倒闭。全州县城除了商业和服务业,基本没有其他产业。车站拉客自然就成  相似文献   

17.
幽闭的丛林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鬼",作恶多端,搞得人心惶惶。在一个恐怖的月夜,大刚和我上山捉"鬼",与"鬼"展开了一场激战。"鬼"最终被降伏,而我的伙伴大宝也惨遭不测,"鬼"的真相令人震惊……去年六月份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时,听说那里正闹"鬼"。据说它身上长红毛,白光光的脑袋,满嘴獠牙,血淋淋的,恐怖至极。它来无影去无踪,  相似文献   

18.
王丕立 《绿叶》2022,(11):38-47
<正>1今年五月,留守老家的大姐在亲友群里高兴地和大家分享喜讯,一张张实物拍摄透着一个信息——老家有了喜事。县里给全县五十年树龄以上的老树挂牌保护,乡里清查全乡三十年以上树龄的大树进行造册登记,落实看护责任人,大姐成了我家那棵栽种了三十七年的枇杷树的责任人,并因此认领了一份看护费,大姐说这是沾了我的光。  相似文献   

19.
又见繁星     
孩子过暑假。一向最爱出去玩的我,本来计划带她去海边,恰逢妹妹一家三口回妹夫山里的老家。五年前我曾去过,对那里的灵山秀水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可以带孩子再次去,感受山里和农村的气息,岂非比跟旅行团挤挤攘攘吵吵闹闹疲于赶景点来得自由随意?  相似文献   

20.
<正>下课了。我和几位同学去操场玩耍,忽然看见有几位大哥哥在水龙头前洗着什么东西。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他们刚走。我以为大哥哥会随手关掉水龙头,但没想到,他们竟然看也没看水龙头一眼,洗完东西就走了。我们走上前关好水龙头说:水龙头用完了不关,太不对了!你们了解吗?人不喝水最多只能存活7天,没有了水这些植物都会枯萎,没有了水我们人类也无法生存,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