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依托复旦大学意愿—习惯垃圾分类行为理论对上海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55个社区进行大范围调研,识别出包括设施、志愿者、保洁员、启动、定时定点、租户、管理和绿色账号在内的8个社区内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效果的关键措施指标,并且通过指标与社区实际分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证明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还表明,上海市社区内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最主要的措施指标是硬件设施、保洁人员、“定时定点”制度和志愿者。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供上海市基层政府人员使用指标体系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来提高和巩固社区垃圾分类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孙煜璨  张涛  张冰  陈坦  杨婷 《四川环境》2023,(1):151-162
分类是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居民参与意愿是决定生活垃圾分类推行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涵盖全国内地的1665份有效问卷,研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愿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70.7%),不同省(区、市)间居民参与意愿差异较大,垃圾分类推广措施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居民意愿影响较大。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低、便捷程度低、缺乏分类氛围是阻碍居民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建议采取多样化的组合策略下,东部地区相对侧重提高垃圾分类便利性,中部地区相对侧重改善社会分类氛围和政策宣传效果,西部地区相对侧重改善垃圾分类设施和政策宣传效果。针对性地开展居民意愿研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参与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彩云 《四川环境》2023,(1):253-257
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垃圾分类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对改善环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南京市Y社区垃圾分类为例,发现居民分类意识弱、政府服务不充分、自治组织缺位、物业公司推脱义务等主体原因造成社区垃圾分类效果差。提出在协同共治视角下通过主体定位协同、意愿协同、机制协同、工具协同来促进社区多元主体进行垃圾分类协同共治,提高社区垃圾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寒假,我们绿色小记者团组织策划了一次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到帝邦帝海小区参观采访,我们了解到社区垃圾的来源、分类等具体情况。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负责保洁工作的阿姨,整场采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阿姨,这个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吗?""当然了,这个小区是我们区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居民知道怎样分类吗?""看,为了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小区在每组垃圾桶的后面竖立了宣传栏,宣传栏上对怎样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面临的宣传引导统筹推进不到位、居民主体性地位彰显不足、居委会全面监管乏力、物业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等困境,基于珠海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证研究,探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实践模式中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即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心骨",以居委会为"指挥员",以物业公司为"大管家"...  相似文献   

6.
新市在日本本州岛的西北部,全市人口有48万,共用一个垃圾分类场。这个分类场除了时时关系本地市民的生活环境之外,每年还吸引着35000名来客,北自北海道,南自冲绳。它就是“新市资源再生中心”,别号“绿色广场”。通常,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都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而这一座设施比较独特,正在市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前后,一直是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仅没有因为人口日益密集而迁出城区,反而在1994年又新建起现在这座分类场。开工前为说服附近居民,政府部fi多次在社区召开动员会,解释在此建场的必要性,说明将…  相似文献   

7.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我国生态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处理居民生活垃圾是我国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国知网数据库20多年有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自1996以来我国学界关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研究不断增加;近15年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垃圾处理技术与方法、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其他国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先进经验介绍等几方面。在综合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反思现有研究有待加强改进之处,以期为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各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各种创新,尝试引入企业等主体,采用各种先进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动垃圾分类,通过对南京所实行的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入手进行研究,认为现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过于强调个体参与,且没有解决激励问题,造成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原子化"特征,忽视公共意识培养,导致效果低下。通过对已有垃圾分类理念中"多元共治、居民参与"的反思,结合对日本经验的探讨,认为在制定垃圾分类方式时应考虑具体地方特征,建构一种"在地参与"的模式,根据现有城市治理特征,结合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力量,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垃圾分类等亲环境行为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知—信—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机理模型,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差异性检验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在关键因素上的差异,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性别、设施与服务体系在意愿影响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认知会通过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一个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②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而主观规范无显著影响;③调研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水平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院校>重点高校;④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女生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男生更容易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⑤设施与服务体系先进或落后,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意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及推进高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某城市高校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政策宣传、情景因素是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大的3个潜变量,社会责任、公众宣传、政策规范是影响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最显著的因素。为推动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对社会和高校提出了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法规政策建设与宣传,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张阿姨说:"我以前就在市政部门工作,退休后也热衷公益事业,现在赶上垃圾分类再次被提上日程,太好了!有了在职党员的带动,居民的动力肯定更足了!"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今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2020年底达到90%。从提供服务、方便居民入手,通过政府引导、宣传动员、专职分解员、智能化管理等多种手段,培养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北京正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目前,北京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标准为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类。试点居民把垃圾分好,然后送到投放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农民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差别,利用浙江省5地(市)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框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民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民是否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与垃圾收集设施类别数量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和分类行为的影响一致;"是否有安排保洁员"、"垃圾处理是否收费"对农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对分类意愿影响不显著;农民的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数对分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与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民的实际分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尹文 《环境教育》2009,(7):63-63
垃圾分类回收,代表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它可以将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变为新的再生资源,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处理不可降解的垃圾,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本文要告诉广大读者: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标志怎么看?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相信了解这些相关知识后,大家能用自己的双手更有效的改变周边的生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环保志愿者也使出浑身解数,用各种手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进入了"强制"时代。上海大大小小社区里,一夜之间楼道内的垃圾桶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300至500户设置一个垃圾投放点。居民一天内倒垃圾的时间段有两个:早上7到9点与下午4到6点。垃圾必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者个人罚款50—200元。不止是上海,6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桐乡到处都在提倡"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才懵懵懂懂知道"垃圾分类"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有一天,妈妈收到小区通知,要我们去小区物业处拿垃圾分类积分卡。要求垃圾分成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且,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社区都会有专门人员来我们小区回收垃圾。从此,我们家真正开始了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环卫系统及落后的服务供给方式制约了农村社区垃圾分类服务的供给效能,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农村垃圾分类服务供给质量的必要手段。基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利用“数字凤凰”平台进行生活垃圾源头治理的案例,深度剖析了在农村社区垃圾分类服务供给过程中,数字赋能于理念更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从而激发供需、降低成本、重构权责,进而实现供需匹配、差异均衡、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垃圾分类服务的内在机理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垃圾分类收集基础上的资源化再利用是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可行思路,但分类处置在哪种环节操作更具有合理性困惑着管理者的实际选择。为此,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浦东新区"十二五"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规划,对小区生化处理机源头消纳与分类收集集中生化处置模式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指出当前适于居民有机垃圾分类减量的最佳模式仍是分类收集集中生化处置模式。只有当居民按量计征垃圾收费等对群体激励的制度出台后才有望驱动小区生化处理机使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较高,但实际有分类行为的较少.导致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分离的原因包括:个人对垃圾分类认知水平和效能感较低,责任主体意识错位;家中垃圾分类氛围缺乏;校园中垃圾分类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有效宣传和能落地的具体办法;社会环保意识缺乏,垃圾混合处理观念积淀甚深,垃圾分类正式制度不完善和非正式约束...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我国目前像西方国家居民那样自觉、自愿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暂不可行,雇人分类是唯一选择。其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新职业,即垃圾分类监督员,其主要职责是一方面监督城市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另一方面也承担垃圾分类回收职责。这个新职业不仅将彻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难题,还将为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20.
<正>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在加强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和分类标识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构建适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号召广大师生共同营造垃圾分类环保文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家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