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本地震所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再怎么聪明,技术再怎么发达,都始终抵挡不过大自然的力量。震后的海啸、核辐射,都可以危及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相似文献   

2.
正不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的点滴保护,都能为环境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东营根与芽小组通过开展绿色阳光行动,开展湿地探访和水地图、爱鸟周和欢迎鸟儿节活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平台,鼓励他们去改善环境。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在东营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自1994年引入中国,旨在教育青少年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他们为环  相似文献   

3.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提醒着我们每个要节约用水;也暗示着全世界正面临严重缺水。生命诞生于水中,浪费水就是间接的扼杀他人生命。3月12日是“植树节”,它告诉我们每年消耗大量的森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正在缩减。森林是“地球的肺”,是人类的“氧气工厂”,我们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森林资源,更需要我们给它注入新鲜血液。当您在身边发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质的时候;滥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的时候请您拨打12369免费环保举报电话,让那些怕坏环境的人无处可藏。每个人都用具体的行动捍卫身边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阻止和揭发,那么我们都能享受到鸟语花香、碧海蓝天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人都是一颗绿色的种子,我们想搬去种子头顶的砖石,通过环境教育让绿色的种子更加开阔地认识外面的世界,让绿色的种子更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个人都是一颗绿色的种子,我们想搬去种子头顶的砖石,通过环境教育让绿色的种子更加开阔地认识外面的世界,让绿色的种子更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环境教育组组长刘子鹏这样介绍他们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正>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都会发生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在不断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环境教育使得人不断适应人与环境的动态关系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事业。在幼儿时期,应通过生态教育,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美感的认识,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植物的天性,众所周知,儿童时期都离不开玩具,有的玩具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如果能利用玩具向儿童灌输一些环境保护意识,将会有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6.
用环境文学创造保护环境的潜在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环境文学作家是天然的环境人文提倡者和教育者。其责任就体现在,要做一个世纪的思想者,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一个历史的批判者,一个现实的塑造者。我一直以为,环境保护时代,生态文明时代,最应该注重的是培植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力量。环境保护的根本力量,来源于人的心灵力量;人的心灵力量,来源于绿色的人文潜化;而绿色的人文潜化,又来源于环境人文意识的深刻塑造。那么,环境人文意识的深刻塑造上,最具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正>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样的美丽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然而青山、绿水、蓝天随着环境的污染而改变了,天不再那么蓝,水也不那么清澈了。在绿色转型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中国的脚步不会停留。6月5日,第四十六个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人们纷纷在微博、微信上发出"绿色提示",为自然呐喊,为环保加油。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增强生态意识,践行环保理念,以绿色引导自己,引导他人,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遇上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就我自己而言,我有如下几个身份,可以从我做起。一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时间比较短,是  相似文献   

9.
应该这样做     
王佳宁 《环境教育》2014,(10):83-83
正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环境却遭到了无尽的破坏。沙尘暴频发,荒漠化严重,污水四溢,空气污浊……这所有的现象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地球虽然无言,但环境恶化带来的报复和惩罚正在上演。在各种灾难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极其渺小。当我们在追究灾害原因时,往往忘记了这正是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所有的灾难都在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有不少随手可做的善事,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随手捡放垃圾,美化生活环境;随手关闭水龙头,珍惜水资源……这些捎带、顺便的举动,就像及时雨一样暖心,给不少人带来福祉,传递着人间"大爱"。每个人都是节约能源的主体。节能,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些看起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狭义是指公民享有良好生存环境的权利。广义是指国家、法人、公民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狭义环境权最早是1970年1月美国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的。该法第101条C项规定,“联邦议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享有健康性的环境”。据此,美国许多州修改了宪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权。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卜明确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促进健康的环境权”,并将环境规定为人类共同享有的福利,将环境权规定为基本人权。1969年6月,日本通过的《日本环境宣言》规定:一切国民均享有保持健康·提高福利,以及在舒适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周娟 《绿叶》2013,(5):92-97
最近几年,可能受所学专业影响,同时也是被很多环境现实所打击,我总跟身边的人在强调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以至于朋友们都觉得我有些神经过敏了。可是,事实上,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确实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它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以及保护整个环境。  相似文献   

13.
郭秀梅的润生园有机农场与健生宝科贸公司是一对姊妹机构,其当前的主要行动之一是借由有机棉的推广来应对和缓解时装商业链带给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但作为中国最早投身推广有机事业的人士中的一员,她的目标却不止于此,而是希冀透过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连结,来唤醒本就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微博     
<正>@浙江生态环境:【习近平绘出"天蓝山绿水清"的江山丽景图】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每个人都应该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就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  相似文献   

15.
大地苍茫     
安宁 《绿叶》2022,(11):16-21
<正>大地乌兰浩特的天空,有时也是红色的。那红色汪洋恣意,一泻千里,铺满了整个辽阔的大地。于是一切都燃烧起来,宛若一场隆重的婚礼即将开启。人站在黄昏永无绝灭的天地之间,犹如宇宙中一粒飘浮的尘埃,渺小而又决绝。夕阳用尽最后的力气,迸射出苍凉的激情,染红此刻即将逝去的世界。一切都在消亡中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理应珍爱家园,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是众人合作的力量却可以很大。作为一名中学生和家庭中的一员,我和我的同学们、老师们还有父母,都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应该被重视。我和  相似文献   

17.
将军 《环境教育》2008,(3):61-62
环境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人的吃住行都离不开所处的环境。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有健康才算小康。“东亚病夫”的“高帽”我们再也戴不起,也不需再戴,因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已有条件让我们拥有健康奔入小康生活。但个人行为还需要处理好环境与健康问题,了解一般的环境与健康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社会如果缺失了道德,则是大到江山社稷、民族精神;广到纲常伦理、宗族祖嗣;小到孝悌廉谨、礼仪风度,都将黯黑混沌,纷乱杂章。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我们都希望自己生存的社会有健康的机体。就社会本身而言,保障社会正常秩序与健康运转的因素,主要是信仰、道德和法律法规。其中,信仰是基石,道德是力量,法律法规则是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有公民广泛进行有关环境方面的科学常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教育,正如国外有人说的:“教育的目的是树立负责态度和环境道德。”另一方面是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基于这样的含义,环境教育也就有两个特点——环境普及教育对象的多层性和培养专业人才方式的多样性。l环境普及教育对象的多层性任何人都离不开环境,都有受环境影响和影响环境的问题,所以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全在受教育之列。由于人从幼儿发育到老人,有几个发育阶段,各阶段的人在身体、爱好…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那么环境意识,本应该很自然地深植于每个人的心里;关心环境、付诸行动去改善环境,也应该是本能生发的行为,不必等待谁去想方设法地促发。然而,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现代环境保护事业起步以来,如何实现公众环境意识的自觉,却一直是一个问题,甚至是难题,"依赖性强、认知度低、行动力弱"的困局至今尚未根本改变。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被看作是现代环境运动的发端,它引起的舆论风暴让普通公众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带动了公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