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按日计罚"是新《环境保护法》众多利器中的一大杀手锏。具体来说,"按日计罚"是指从发现污染的那一天起,到污染终止的那一天,每一天都要罚款一定的数额,污染时日越长,罚款越多。8月26日,安徽省环保厅召开环境执法新闻通气会,本刊记者在了解全省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情况的过程中获悉,近期环保部门出大招,对三家拒不整改污染企业开出"按日计罚"的罚单。拒不整改按日计罚被处罚对象:合肥市康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违法行为:肥东县环  相似文献   

2.
《绿叶》2016,(8)
按日连续处罚作为新《环境保护法》中的亮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行政罚款,其创新性在于;罚款按照日数计算,违法时间越长,罚款数额相对越高;在理论上形成"罚无上限",从而回应了环境违法行为连续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但是,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方式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按日连续处罚的功能发挥。鉴于此,本文对这一处罚的计罚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该制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让违法排污行为无市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新《环保法》相配套的四个实施细则,也同期正式实施。1月8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这四个配套实施办法。它们分别是针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和《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曹立平在发布会上表示,新《环保法》提出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使其具有  相似文献   

4.
二十五年磨一剑。在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整部法律只有两条一字未动;首次将按日计罚、持证排污等写入法律。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立法理念新,监管机制广是该法的突出亮点。人们常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一"亮  相似文献   

5.
"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已经在环境执法中显示了巨大的威慑力,但"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模式不符合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在违法行为"先轻后重"或者"先重后轻"的情形下,都可能造成"过罚不当"的问题。对于初始违法情节类似,但复查时违法情节大相径庭的不同违法者,会出现"不同情节相同处罚"的不公平情形。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于"先重后轻"的违法行为,可以考虑在违法者的改正行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形下不予按日连续处罚,同时依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将该已经显著减轻的违法排污行为视为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于"先轻后重"的违法行为,可以在进行按日连续处罚时,视具体违法情节动用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理想状态下,应当摒弃"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计罚的规定,改为数据值式的按日计罚,即规定"……拒不改正的,处每日××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以更好地实现"过罚相当"。为了避免持续性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按日计罚的最长期限不宜超过三十日。违法者超过三十日仍然不改正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采取责令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或责令关闭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二十五年磨一剑。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整部法律只有两条一字未动;首次将按日计罚、持证排污等写入法律。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比较老的《环保法》仅六章四十七条,修改后的《环保法》扩容到七章七十条,立法理念新,监管机制广是新《环保法》的突出亮点。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立法理念的创新。1989年的老《环保法》还是经济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新《环保法》提出了生态文明,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围绕生态文明采取  相似文献   

7.
正执法疲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使法律的约束力大打折扣甚至在有的地方荡然无存。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并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了"黑名单"、按日计罚等罚则。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严查重罚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者,体现了我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要闻     
《环境教育》2014,(5):39-40
正新环保法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4月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环保法还着手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央视网)北京东京拟合作治理PM2.54月26日,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结束为期三天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1日,长了"牙齿"的《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落地。事实证明,"一法一条例"成了安徽向污染宣战的最有力武器,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时至今日,"一法一条例"实施的成色如何?今年10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亮剑",既是对当前环境法治温度的一次测量,更是对全省环保工作的一次系统体检。  相似文献   

10.
新《环境保护法》下石油石化企业环境管理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提出了"按日处罚上不封顶""企业违法可拘留责任人""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设备"等处罚措施。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石油石化企业将形成更加严厉的倒逼机制,文章探讨新《环境保护法》对石油石化企业环保工作的影响:促进企业环境管理观念转变,强化企业污染防治责任,突显领导责任、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更加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促进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通过将"环保优先"落到实处,完善制度体系,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强化配备并运行必要的环保处理设施,树立环境友好的企业形象,强化环境管理等,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10年11月1日,长了"牙齿"的《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落地。时至今日,"一法一条例"实施成色如何?这些问题民众关心,立法机关也高度关注。今年10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是向污染宣战的最有力武器,如何使其在安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关键所在。"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检查中,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在客观评估两部法律法规实施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出了"药方"。五大难题2016年11月8日,在安徽省第  相似文献   

13.
<正>(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称排污者)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和督促排污者及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决定和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等相关信息。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五条排污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一)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等;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应当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供便利等。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1973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至今,已有三十几年的历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尤其是自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以来,环评事业有了飞  相似文献   

16.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1):71-71
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名单公布;环保部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环保法修订草案引入“按日计罚”;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举行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管理法》对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法施行以来,我国海域使用管理配套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日臻成熟。《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已逾15年,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该法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亟待修订:首先,立法理念应由"重发展,轻保护"向"海域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优先"变革。其次,应完善海域使用权制度,突出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强化该法的私权色彩,将海域使用权的成立时间修改为"完成登记之日"。在围填海管理方面,应理顺围填海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填海造地指标管理制度。最后,在法律责任方面,应明确"恢复原状"的适用条件;修改罚款的计算方法,对于具有持续性的严重海域违法行为可以引入"按日处罚"制度;增加刑事责任条款;赋予海洋行政执法机构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12月5日,《"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七个方面,分别是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实施全程管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于1989年12月26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较之1979年9月13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环境法律制度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江苏省被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江苏省对此高度重视,这一点也被写入了最近发布的《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第三十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开篇明确提出,"全面开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健全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完整、实施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