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 MBR)是厌氧生物反应器和膜过滤技术的结合,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能源回收利用等特点,逐渐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领域,但其稳定性较差、膜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其工业化应用.本文介绍沸石、活性炭、硬硅钙纤维粒子等不同类型填料投加强化An MBR污染物去除效率、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提升甲烷产量等的工艺性能研究,分析填料强化工艺电化学作用、吸附作用、强化厌氧污泥颗粒化等的可能机制,指出填料可有效提升工艺性能;综述An MBR工艺膜垢组成及膜污染形成过程,探讨膜材质、操作条件、微生物代谢产物、污泥浓度及菌群结构、废水水质等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填料投加减缓膜污染机制,以期进一步控制膜污染、延长膜寿命.今后应优选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生物填料及新型组合填料,推广其工业化应用,并从厌氧菌群调控与膜污染控制角度构建高效稳定的An MBR工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分析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对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不同工艺段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厌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氯农药残留,主要去除工艺是厌氧,其中P,P’-DDT厌氧反应的中间体产物是P,P’-DDD,大部分继续转化为其它产物.在所试验的垃圾渗滤液中没有检出DDTs和HCHs以外的其它优先控制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3.
膜表面形貌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食品废水的试验中,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四种表面形貌不同的聚醚砜超滤膜的通量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超滤膜表面形貌愈粗糙,膜通量的衰减速率愈快,且化学清洗后恢复愈困难.  相似文献   

4.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多环芳烃的总去除效率超过80%;大部分三环、四环和五环的芳烃可在处理过程中被厌氧降解.多环芳烃的主要降解反应发生在厌氧滤池工艺段,然而SCOD(溶解性化学耗氧量),BOD和TOC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则是膜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5.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较长的污泥龄导致磷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铁盐强化除磷,向反应器中投加n(Fe)/n(P)=2.0的Fe Cl3·6H2O,系统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氮、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膜生物反应器投加铁盐前后运行性能、活性污泥菌群及膜污染速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氮、有机物去除方面,投加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在磷去除方面,投加前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2%,投加后去除率提高了近40%,去除效果显著提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加入三价铁盐前后对活性污泥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影响.铁盐的投加降低了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及部分已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对生物除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膜污染方面,通过跨膜压差(TMP)记录分析此浓度的铁盐并没有导致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膜污染的加剧.本研究表明,该浓度(n(Fe)/n(P)=2.0)的铁盐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会对体系内活性污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及生物除磷效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对膜污染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使出水各项指标尤其是磷的尾水排放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膜生物反应器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文章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除磷工艺;单一反应器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和A/O形式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工艺特点、技术参数和处理效果。分析了技术参数,运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生物修复在治理受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的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生物修复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文中对生物修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涉及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污染地下水及其上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系统、地耕处理、植物生物修复、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和厌氧处理等方面.同时就遗传工程微生物系统等方面研究对发展生物修复技术的意义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陆光华  万蕾  苏瑞莲 《生态环境》2003,12(2):220-223
介绍了治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处理法、异位处理法(现场处理法、预制床法、堆制处理法、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处理法)及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展并分析,阐述了其优特点,提出了新型的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SHMBR)以及用于污水处理和回用的工艺,从水处理工艺学,流体力学,水微生物学方面论述了其所具的特点,说明了淹没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高效,低耗,资源化的污水生物反应器,指出了今后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包括絮体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包裹于微生物细胞壁外,其理化性质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EP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以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认为EPS组成与结构特性改变污泥表面电位、疏水性等,进而影响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膜污染程度;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典型的生物聚集体代表,总结了EPS组分含量与分布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EPS提取方法标准化、现代理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生物絮凝体形成过程EPS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对厌氧消化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各种高效厌氧反应器的飞速发展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已经成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核心技术之一[1] .UASB是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Lettinga等人于 7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 ,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UASB的成功极大的促进了其它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 (AnaerobicBaffledReactor,简称ABR)正是在UASB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2 ,3] .下面将介绍ABR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本文介绍了以膜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剩余污泥产量最少或无剩余污泥产生的最新的污水处理理论和技术。从技术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转化概念和细胞产生和平衡的理论,提出了确定维持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转化系数的方法,从理论与实验上计实了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以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接种驯化至膜污染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过程.在试验运行中,定期采集样品提取DNA,并应用PCR-DGGE技术探究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运行接种5 d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与接种污泥相似性指数下降到47.8%;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都要低于接种污泥,随着处理工艺运行,种群间进行逐步有序的演替.在运行后期,跨膜压力增速提高,此时占优势地位的菌种是Enterococcus faecalis、Comamonas sp.、不可培养的Fusobacterium sp.,可能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14.
氯化铁絮凝法减轻膜污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氯化铁絮凝法去除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确定Fe^3 的最佳投加量为60mg/L,该工艺可显著降低混合液中CODCr,减轻膜污染,并且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相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BTs)是广泛使用的工业添加剂,具有持久性和生物毒性,属于微量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在环境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已有的BTs污染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首先介绍了BTs在橡胶、制革、制药等行业中的应用与排放情况,分析了BTs的化学结构特点、内分泌干扰性与微生物抑制作用,对其相分配与生物富集数据进行了总结.其次介绍了BTs在工业产品、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城市径流和天然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在环境中的污染迁移行为.再次着重介绍了含BTs废水的各种生物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阐述了BTs对微生物及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BTs在活性污泥系统和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降解情况,以及生物强化与电化学强化手段;对O_3、H_2O_2、UV、芬顿、光催化、电离辐射等高级氧化体系处理BTs废水的原理、效果、条件参数和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通过分析文献中报道的BTs降解产物数据,总结了BTs污染物的生物及化学转化途径.最后,分析了BTs污染控制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地下原位脱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爱中  张慧  李宗良 《生态环境》2007,16(6):1814-1818
氨氮是城市垃圾厌氧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常见的污染物。由于氨氮的持久性和生物毒性,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氮的脱除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论述了厌氧渗滤液回灌、强制通风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四种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工程投资、运行成本以及处理效果等;指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位脱氮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填埋场内脱氮机理和脱氮速率的深入研究、工艺控制优化研究以及生物反应器填埋的实际应用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洪  李海波  孙铁衍 《生态环境》2008,17(2):484-488
针对当前社会对污染物减排和中水回用的需求,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效果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MBR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简单高效的工艺方法,SMBR膜出水COD<20 mg·L-1,BOD5<1 mg·L-1,NH4 -N<1 mg·L-1,出水无悬浮物,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回用标准.同时,SMBR对总氮、总磷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指数稳定在78~115,污泥龄可达40-60 d,保证了系统内污泥质量浓度;通过控制合适的气水比25∶1~60∶1、采用间歇出水方式等工艺操作条件可以保持良好的污泥特性并可延缓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提高SMBR对污水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内泥水混合液可过滤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但目前膜造价较高,导致运行费用较高,因此,提高膜通量的各种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引入静态泥水混合液过滤试验,通过对取自运转中MBR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的过滤实验结果分析,着重阐述了影响活性污泥可过滤性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在维持MBR的运行中,改善活性污泥性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假单胞菌在硅橡胶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上进行甲苯废气降解的挂膜启动实验,研究膜生物反应器挂膜启动特性,对挂膜启动过程中循环液吸光度、压力损失、甲苯降解效率和生物膜干重的变化进行考察,并观察挂膜稳定后的生物膜形态.结果表明:挂膜过程主要由生物膜成膜期(0~5 d)、生长期(6~10 d)、稳定期(11~14 d)3个阶段组成.循环液吸光度、反应器内液相压力损失、甲苯降解效率和生物膜干重等参数在成膜期都快速增加;进入膜生长期,循环液吸光度略微下降,而生物膜干重、压力损失和甲苯降解效率都继续增大;在稳定期各参数均趋于相对稳定,稳定后循环液吸光度维持在0.75左右,液相压力损失达到了180 Pa,甲苯降解效率维持在78%以上,生物膜干重为2.25 mg/cm2.试验表明,对循环液吸光度、液相压力损失、甲苯降解效率和生物膜干重等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作为膜生物反应器挂膜启动进程的判据.图9参15  相似文献   

20.
废水处理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由于具有投资少、占地小、管理运行方便等特点备受青睐.较早的有一体化氧化沟、SBR反应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等.随着一体化反应器的发展,生物膜法被结合起来作为主体工艺,另外好氧工艺也与厌氧/缺氧工艺结合起来,出现了很多系统有机负荷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脱氮除磷效果更好的新式一体化反应器,如AmOn一体化生物反应器、五箱一体化反应池、一体化生物转筒反应器IBDR、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等.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发展适应我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参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