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分析方法评价、推荐Ⅰ、物理类 1、pH (1) 简介从陆地填筑点新产生的沥滤液呈酸性,pH在4—5之间,这是由于此种沥滤液中主要存在挥发性游离脂肪酸的原故。生物性比较稳定或者“较老”的沥滤液,pH在5—8之间,主要是由于酸式碳酸盐缓冲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二、分析方法评价推存 4、碱度及酸度 (1)简介水的碱度是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用强无机酸滴定到终点定量测定。在新建成填筑点的沥滤液中,由于挥发性脂肪酸及复合有机物的羧基部分离解形成缓冲作用,pH为酸性,在生物性稳定的沥滤液中,由于溶液中存在碳酸盐及酸式碳酸盐及少量离解的氨,pH一般是中性或者微碱性。水的酸度是水放出质子的能力,用强无机碱滴定到终点测定。由于只有几种组份形成酸度和碱度,因此酸碱度只对污染物给出一般概念,只略微比得上总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及电导测定的意义。尽管如此,酸碱度的测定仍然是重要的,因为沥滤液的pH必须  相似文献   

3.
二、分析方法评价推荐Ⅲ、无机物在近期填筑点产生的沥滤液中,无机污染物约为总污染物的一半,而在生物性稳定的沥滤液中,它则占主要的部分。当砂土对污染物产生衰减作用时,有几种污染物仍然存在,难于排除。 1、氯化物 (1)简介沥滤液中,氯离子是其中的一种主要阴离子,由于它的惰性特征,常常用它作为砂土里监测沥滤液的标示物。所有的测定方法都基于它能形成络合物、沉淀物或金属氯化物。常用的方法有银量法、硝酸考汞法和电  相似文献   

4.
一、简介: 固体废物陆地填筑技术,我国现阶段还很少应用,国外已应用多年,现在仍然应用很广。固体废物陆地填筑是“三废”的一种处理方法,但在设计、施工及保养过程中,稍有不慎又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当雨水渗入填筑点,会从固体废物里溶解出有机物及无机物,因而产生沥滤液。沥滤液流出填筑点,进入周围的沙土,再次污染地下水及  相似文献   

5.
腐蚀电池-Fenton工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铁屑和颗粒活性炭通过原电池反应产生的Fe2 离子取代FeSO4组成腐蚀电池-Fenton工艺,采用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最佳运行条件为pH值为2、H2O2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50%、铁屑投量为30 g(500 mL渗滤液中)、Fe/C质量比为2.5、反应时间为1 h、絮凝pH值为7,其COD去除率可达到60%(其中活性炭吸附占19%),TOC去除率可达47%(其中活性碳吸附占13%),BOD5/COD值从原水的0 35提高到出水的0.69;而传统Fenton工艺在H2O2/Fe2 比值等于5、其它条件与腐蚀电池-Fenton工艺相同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26%,TOC去除率为19%,BOD5/COD比值从原水的0.43提高到0.69.将腐蚀电池-Fenton工艺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在有机物去除率和提高可生化性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Fenton工艺.  相似文献   

6.
三、取样、样品防腐、貯存 1、收集样品沥滤液可以从地下土壤层中用井或放置在钻孔的测压计收集;地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用减压的测渗计取样;地面上的沥滤液样品,可收集出现在裂缝中的沥滤液或者收集废物填筑点下端地面水;沥滤液也可以经  相似文献   

7.
阳澄湖水体PI、BOD5与TOC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阳澄湖中湖网围养殖区的下层水样,测定高锰酸指数(PI)、生化需氧量(BOD5)及总有机碳含量(TOC)等水质检测指标,对TOC分别与PI、BOD5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用BOD5/TOC比值作为废水可生化性判定指标,对阳澄湖中湖的水质污染有机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阳澄湖水体的TOC与PI、BOD5存在显著的相...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TOC和COD、BOD均为反映有机污染的综合指标,但TOC较COD、B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为采用燃烧法测定TOC、对有机物的氧化比较完全。有机物的氧化率比较实验也证明TOC的氧化率高于COD和BOD_5。加之TOC分析快速、简便、准确,因此,在水质自动监测、管理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外对TOC应用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例如,在英国,许多化工厂将TOC仪设置于总排水口,随时监测废水处理后的水质状况。有的国家正在着手制定TOC排放标准。在我国,这方面工作尚开展不多。目前,绝大多数的TOC分析仪,仅限于对水质的一般分析测定。为  相似文献   

9.
要确切回答一个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到何种程度,最好的方法是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做全分析。但是这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为了实用方便起见,通常我们用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和紫外吸收(UV)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特别是BOD、COD和TOC已成为水(特别是污水)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测定项目。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负压蒸发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负压蒸发法处理上海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贮坑沥滤液,实验研究了沥滤液蒸发过程中冷凝液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中含有高质量浓度的挥发性污染物,低碳醇和碳原子数不大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VFA)约占沥滤液中有机碳质量浓度的50%;沥滤液直接蒸发可将原液转化为原液量的84%,不含氨氮,有机物质量浓度为原液的21%,且90%以上为VFA及低碳醇的冷凝液,以及有机物质量浓度浓缩了4.4倍,适于焚烧处理的浓缩液;通过蒸发处理,沥滤液的处理难度大大降低,蒸发用能可取自焚烧热能回收后的低温位热能,降低了蒸发处理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沥滤液历时6个月的常规污染物监测,分析了沥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分级和重金属在不同分子量DOM中的分布,以探讨沥滤液的污染与可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沥滤液有机污染程度高.沥滤液中有机物以非溶解性(约占有机物总量的23%)和分子量<4 ku的DOM(超过DOM总量的88%)为主,低碳有机酸和醇的总量占沥滤液中DOM(分子量<4 ku)的50%.沥滤液中重金属含量高,在DOM各分子量分级中,重金属主要与分子量<4 ku的DOM相关,尤其是Zn和Ni的分布占90%以上,并且重金属(除As和Hg外)的分布与有机物的分布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根据沥滤液的性质,宜采用混凝或厌氧-好氧生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糖蜜酒精废液处理过程中培养基、培养温度及废液中COD、BOD5、TOC浓度等因素对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糖蜜酒精废液驯化可以得到微生物优势菌种;在废液培养基及培养温度30℃条件下微生物量最高,为4.61g/L;单位COD、BOD5和TOC的微生物量分别为0.268g/g(COD)、11.92g/g(BOD5)和0.381g/g(TOC),菌体粗蛋白含量可达54.51%。  相似文献   

13.
总有机碳(TOC)表示溶解或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碳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法,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反映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因为测定过程中有不少因素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现提出TOC5000A测定总有机碳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实验用水分析时所配制储备液、使用液和清洗玻璃器皿使用水,仪器清洗使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水。实验室使用超纯水机制备的三蒸水,且水需现制。仪器的稳定性调整时,样品分析测定时…  相似文献   

14.
黄昌筑 《环境科学》1991,12(3):34-36
本文通过平行的生化培养试验证实,在“参与耗氧的含碳有机物”这一意义下,TOC和BOD是等价的,两者均服从一阶动力学过程并具有相同的降解速率常数,两者之间通过TOC的耗氧系数α和不可生化量b而存在线性的一般关系:BOD_5=α·(TOC—b)·exp(-5k_1).以在研究中关于BOD_5,与TOC的比值关系只是这一线性关系的特例.  相似文献   

15.
厌氧消化与S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李晨 《环境工程》2008,26(6):33-35
将ASBR和SBR反应器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序批式操作的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消化反应器,主要完成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将原水加入ASBR中进行厌氧消化,研究了废水在28.8~72 h四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将ASBR的HRT控制在36 h,COD去除率保持41.2%的同时,出水ρ(BOD5)/ρ(COD)及ρ(BOD5)/ρ(NH4+-N)分别为0.41和4.6,对有机物和氮的后续好氧生物去除较为有利。经SBR处理后出水NH4+-N含量稳定在11 mg/L左右,但出水COD浓度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添加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混凝沉淀处理后废水中COD含量可降至10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目前一般采用 BOD、TOC 和 COD 等综合性指标作为衡量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的参数,它们只能表明有机物污染的存在和轻重,却不能提供有关各污染物和化学特性.为了制订治理和控制污染的对策。有必要对经过各级水处理后的出水中有机物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外评价水中有机污染程度多采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两项指标。其测定方法繁琐冗长,试剂用量大,而且氧化率低。近年来,国外发展用总有机碳(TOC)和总耗氧量(TOD)取代COD、BOD。TOC和TOD可自动连续测定,操作简便,效率高,能及时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情况。本文就日本Taray公司的WQA—800系列的TOC、TOD自动测定仪  相似文献   

18.
对水体有机物污染的监测指标有COD、TOC、TOD、BOD等。其中BOD是水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沈阳市满堂河河水生化需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的,以便为后人分析该流域的水体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理论推导说明了BOD5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为比较不同废水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多少,测得的BOD5与UBOD(完全生化需氧量)的比值应为0.68左右,在此基础上才能可靠地计算BOD5/COD的值,进而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后,文中以某工业废水BOD5测定为例,对BOD5测定时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验证说明。  相似文献   

20.
间歇曝气SBR处理养猪沼液的短程脱氮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ly aera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IASBR)处理养猪沼液,研究在控温30℃、分步进水条件下的短程脱氮性能.结果表明,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与总氮(TN)的比值对脱氮性能影响很大,当进水COD/TN为0.8±0.2时,反应器内亚硝态氮浓度持续积累到高达800 mg·L~(-1),对TN、氨氮(NH~+_4-N)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仅分别为18.3%±12.2%、84.2%±10.3%、60.7%±10.7%;进水COD/TN提高到2.4±0.5后,亚硝态氮积累浓度迅速从800 mg·L~(-1)降低至10 mg·L~(-1)以下,TN、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上升至90%、95%和85%以上.逐步缩短HRT以提高运行负荷,发现氨氮负荷是IASBR稳定脱氮的制约因素,体系耐受的氨氮负荷最大为0.30 kg·(m3·d)-1,当超过耐受负荷后,TN、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将显著下降.整个运行阶段反应器内亚硝态氮积累率达74.6%~97.8%,运行稳定期实现TN去除率达90%以上,IASBR系统在低碳氮比下实现了高效稳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且不需要额外添加碱度药剂,在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