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3.
<正>"需要他的时候他总能顶得上。""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总也不在。"句式类似、句意相反的两句话,一句让人钦佩,一句令人心酸,而它们分别来自于褚进辉的领导和妻子,两人说出此两番话时的心情也可想而知。作为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东升分局的一名基层执法人员,在近些年的职业生涯里,褚进辉不时便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境况:一面是事业一面是家庭,一方是职责一方是亲情,有犹豫也有挣扎,是激励也是鞭策。但就在进与退的数次取舍间,在情与理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熟识的作文说"不"提起作文,我们很熟识:流程很熟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内容很熟识:写老师,"带病上课";写妈妈,"雨中送伞"。模式很熟识:框架文、仿效文、克隆文。表情很熟识:皱眉、摇头。评分很熟识:60—75,密集区。我们的作文怎么啦,本来应该是言为心声,坦诚相见,五彩斑斓,妙趣横生,怎么就这样像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了?课改已经十多年了,是到了跟熟识的作文说"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正>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任务。当下,积极倡导"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的良好风气,摒弃"唯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成为德育升级之关键。教师唯有立足德育,倾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才能圆树人之梦。教师的职责正如俄国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不应当仅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无独有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抑或只育分不育人。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翁伊夏不正是被一个特别的老师唤醒的吗?他对家庭作业、分数和名次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在学校也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  相似文献   

6.
<正>哈皮侦探:喜欢看寻宝故事吗?那些藏宝图中隐藏着的秘密应该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大的宝贝吧?可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有这么一只小兔子,他最大的宝贝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胡萝卜,而是……一天早晨,兔子图图对自己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个宝贝。"图图收拾行囊,迈着大步向港口走去。他很远就看见金牙船长正躺在甲板上晒太  相似文献   

7.
如果站在"上帝"的立场上,景区和导游的工作的确有很多不完善、不到位的方面,但很多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或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其实从景区和导游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游客的一些行为、观念有很多意见,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有诸多期望.景区(导游)、游客、政府其实在生态旅游中呈现着"三足鼎立"之势,三位一体后,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文献   

8.
<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告诉我们说,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比掌握某种知识更有意义。现代教育学者也一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发现,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总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以学为苦,勉为其难,他只是被动地去执行教师的要求,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反之,一个学习兴趣强的学生,总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事半功倍,效果很好。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对学习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将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方兴未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晶 《世界环境》2008,(2):12-13
对一般人而言,低碳经济似乎有点远、有点陌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记得前不久有位外国专家来到我们编辑部,当我们约他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时,他不假思索地说道:低碳经济实际有点像"Myth" (英文原意为神话),不过他很快就说,他并不是指原本意义上具有荒诞意味的"Myth",而是指低碳经济的宏观性、广泛性、不"确定"性以及对大多数经济体来说还未付诸实践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正>听到这题目,你可能会认为我想为我们之间的一个人鼓掌,其实,我是要为灰太狼鼓掌,因为他是……发明大王灰太狼是一个天才发明家,他发明了成千上万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来对付那些"亲爱的小羊们",这说明灰太狼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和动手实践。说他头脑灵活,那也不是只有这一个原因,灰太狼的大多数武器都有个令人感到害怕的名字,比如:"三叉平底锅""咬人炸弹"等。其实灰太狼并不笨,只是差在煮羊上,每次刚要开始煮羊  相似文献   

11.
正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华传统文化里有很丰富的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论述。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写道"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提出资源有限、节约为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900年后的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 Boulding)在"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一文中,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观。他认为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最大生态系统是地球,  相似文献   

12.
看过这么一则趣闻。法基姆一次到澡堂洗澡,服务员请他猜个谜语:"请你告诉我,这个人是谁: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却是我父母的孩子。"法基姆想啊想,最后他说:"我不知道。"澡堂服务员笑道:"就是我呀!"法基姆很喜欢这个谜语。他回到家里,便对老婆说:"莎娜,告诉我这个人是谁: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是我父母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智慧章",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咱们班的"智慧大王"——吴徐毅。他高高的个儿,眼睛不大,但特别有神,看上去很有灵气。关于他技压群雄的故事还真不少呢!前几天,我们在上《三顾茅庐》这一课时,谈到了刘备。"小博士"殷余宬颇有感慨地说道:"刘备不但信任诸葛先生,而且对他的感情比对他的兄弟还深呀!"吴徐毅一听,立刻站起来引经据典地说:"不对!当刘备得知关羽、张飞在东吴被害死时,他悲痛欲绝,带了几十万人马去攻打东吴,这足以说明刘备对关羽、张飞的感情更深!而且,刘备临死前白帝城托孤,说如果儿子刘禅不  相似文献   

14.
他引期刊数是指某种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其他刊物引证的期刊数童,不包括期刊自引在内,也即引用该刊的其他刊物有多少种。这一指标是一个较之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被引半衰期等更加客观实际的期刊评价指标,因为它能消除自引过多而时  相似文献   

15.
<正>词典上对"缺点"的解释很简单: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人的缺点有些是与生俱来而又伴随终生的,仿佛是生命的一部分,并非想改就能改的。作为教师,总要面对学生的种种缺点,施以表层批评或简单说教往往收效甚微,我们应当先对"缺点"的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才不至于做出不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事来。一人们的优点和缺点是对立的统一。列宁说:"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世间万物,有些看似截然相反的东西也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优点和缺点就是如此,两者紧密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轻阅读方法的指导。徜徉品味法、想象再现法、联想迁移法、顺藤摸瓜法等阅读教学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课堂上形成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培养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走上良性轨道,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18.
<正>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区域批限、行政拘留古人言:"使法峻,民无奸者;使法不峻,民多为奸。"一个"使"字道出了一部法律能够有效执行的重要性。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并以国家主席令颁布,新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一节,有一个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当时我是在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课后有两个学生很兴奋地跑来说:"老师,我们想回家自己也做一下这个实验,用罐头瓶、输液管、细铁丝、蜡烛(分别取代实验中的广口瓶、橡胶管、止水夹、红磷)这些材料,在脸盆里盛上水当水槽用,可以吗?"学生有这样的热情,我自然也是很高兴的。为了确保实验的气密性,我送给他们一个打好孔的大橡胶塞。第二天上课,恰巧有一道习题,是分析测定空气成分实验时能否用木炭、硫这类物质代替红磷,我就将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20.
乐学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之一,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乐"是"著于心"的"内乐"或"本心之乐","学"是基于"知之""好之"上的"己有"之物、"自得之学"。乐学思想认为,学习可以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是学业成功的要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高目标,还是评价教学成效和良师庸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乐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启发诱导、"学""习"结合、"兴其艺"、"见意趣"、知之好之、"乐""勉"相济、"乐教"感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