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吴敏斐 《环境》2007,(1):97-97
2006年12月4日,乐昌市围绕“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构造和谐乐昌为主题,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会上传达全国、广东省和韶关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十五”期间乐昌市环保工作,分析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部署“十一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的环保工作任务,促进乐昌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市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各乡镇镇长、环保员和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共三百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3.
张甲 《环境保护》2006,(2A):21-23
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环境安全。而河北又恰恰是一个治污工作大省。环保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北省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十一五”规划开周之年。本刊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作通讯》2009,(5):F0003-F0003
苏州市吴中区位于江苏南部的太湖平原,东临上海,南连吴江,西含太湖,北倚苏州古城。物产丰富,风光秀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吴中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围绕发展这个核心,大力发展经济,逐步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6,(2):37
“十五”期间,创建生态示范村作为云浮市把执政为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其成效在广东省内一枝独秀,有力地推进了云浮市农村城镇化,打造了百姓的和谐人居。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促进入与自然的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6,(4A):46-48
“十五”时期,成都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狠抓环境保护建设,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得到快速提升,迈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步伐。“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成都市将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创模成果,加快实施以“城乡环保一体化833+1工程”为核心内容的环保模范城市群战略,全面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切实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江门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下,围绕“工业强市”、“环境优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践行“两山论”的路径及内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全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地区为例,在彰显"两山论"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两山论"实践提供参考。由此分析,"两山论"的实现以经济的繁荣为支撑、以环保执法力度为保障、以机制的不断跟进为动能、以全民参与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7,(6):32-33
在刚刚结束的云浮市环保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2006年,云浮市在推进西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生态保护建设呈现新亮点,循环经济建设稳步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保护为构建和谐云浮、建设山区经济强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5,(5):52-53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展示着广东的环境形象.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惟其如此.韶关的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才会牵动着全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太多的关注,我们决定解读韶关。以环境的视角解读绿色的韶关.五月初我们记者一行踏着铺地的阳光,沐着沁人的绿风行走在粤北的土地上。在韶关我们的采访无时不处在一种感动之中。我们被韶关市委和市政府“就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治理好韶关环境,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的决心和信心所感动.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奉献现,我们也被韶关市全体环保工作者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近年来他们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默默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努力让韶关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自己最好的申辩。在感动之余我们编辑了这期“韶关专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韶关的解读能从环境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韶关了解韶关的环保工作.建设绿色韶关。  相似文献   

12.
解决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遗留问题的复杂性,清除建立在“小三线”工业基础上的“排污大户”的历史欠账,新污染源威胁环境安全的现实紧迫性,是韶关环境保护丁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这一现实相呼应的是民众埘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上涨,民众需要一种真正的“幸福指数”,即对品质化生活的一种诉求。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5,(5):56-57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构筑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惠及沿岸及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韶关市位于珠江流域主要江河——北江的源头,新丰江又是东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质要求高,保护任务重。长期以来,水环境的保护一直是韶关市委、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绿色韶关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伟利 《环境》2006,(4):39-43
创新环保机制篇【创新环保规划体系】东莞市从编制环境规划着手,构建全方位、高技术的环保规划体系,为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科学指导。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全市“一盘棋”思想为指导,打破镇区之间的行政区划限制,根据全市各镇区经济规模、人口分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地域、地理等条件,按照综合统筹、统一布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整体编制完成环保规划。同时,各项规划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全面提升规划的约束力,以规划来构建持续、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2003年,投入800多万元,聘请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国家…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5,(5):54-55
韶关,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基因库,对全省的生态环境担负起了重要的屏护作用。韶关的环保工作开展得怎样,将直接决定着其屏护功能作用的发挥。在建设绿色广东的大背景下,就韶关的环保工作怎样围绕建设绿色韶关的主线来构筑韶关这道生态屏障,记者近日专访了韶关市环保局局长陈世平。  相似文献   

16.
韶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及目前治理状况,并提出了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来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北地质地貌、气象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分析,探讨了韶关市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发育规律,认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并指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5,(5):59
韶关市属于老工业城市,遗留下来的污染较重,而韶关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而治污任务非常艰巨。由于受大气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韶关在一段时间内空气污染指数超标。针对这种情况韶关加大力度下决心实施治污保洁,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9.
20.
采集韶关市PM10和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析了16种PAHs在PM2.5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6种PAHs在PM10和PM2.5中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PAHs在PM2.5中的季节性分布具有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的特点,且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c]芘、苯并[a]芘、荧蒽等在一年四季含量均较高;在空间上的分布显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PAHs在PM2.5中的分布明显高于在PM10中的分布,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和区域,PAHs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