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变态的食物     
我这人历来就不是那么自信,近两年来就更不自信了。就说那吃的东西,米面有假,油盐有假,烟酒就更有假。那蔬菜呢,这种施了农药,那种施了化肥。还有那牛肉猪肉鸡肉,这样喂了激素,那种注了水。怎么办?没法办。只好每日里疑疑惑惑地买,战战兢兢地吃,浑浑噩噩地过。于是,有些人气愤不过,就拿出精力,费上工夫,到市场上挑来拣去,非要挑拣出个堂堂正正的东西不可。挑拣半天,仍不如意。无意间,抬头看,绿色食品在眼前。高高兴兴买回家,大口一吃品味道,绿色产品也有假。民以食为天。这种天下百姓须臾离不开的东西一旦变坏走样,那…  相似文献   

2.
城市防洪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荣永 《环境保护》1997,(10):22-24
针对防洪工程对城市自然景观,微气候、土地资源及移民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环境保护措施,景物插入及美学,设置通风闸口,堤库结合,采用薄型结构,堤路结合,堤房结合等。这些措施切实可行,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以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河南油田是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兼石油化工、天然碱、盐生产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大型采矿企业,1986年以来连续9年被总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河南油田的领导重视安全工作,措施得力,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但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许多新问题暴露出来,给安全生产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一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在下降。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广,加之忽视安全效益的“隐形性”、“滞后性”,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生产,轻安全,拼设备,拼人力,挤占安全管理经费的短期行为。二是…  相似文献   

4.
博德的夏天     
贾峰 《世界环境》2005,(4):84-85
在曼哈顿那样的大都市,也许你5年也不会与在同一栋摩天大厦工作的人说上一句话。而在博德,抬头就能见到熟人,即使不认识,但打个招呼,问候一声却是常事。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社区活动丰富,公益项目繁多,社会治安良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很多人白天外出不锁门,并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已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5.
大师的败笔     
一位建筑设计大师生杰作无数,因为他 设计的楼盘气势恢宏,而内部构造又极实惠舒适,极合国情,在楼市很抢手。 人毕竟是要老的。设计大师在过完65岁寿诞之后,已心生退意,即使不全身而退,也希望干些提携后进、指教弟子的工作了。于是,他向外界宣称:等完成封笔之作,便“金盆洗手,隐归林泉”了。 大师一言方出,求他设计者便踏破门庭。商家自有商家的眼力,大凡名人的开山之作和封笔之作都有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尤其是封笔之作,若炒作得当,潜在的经济效益简直无法估量。 然而,大师自有大师的想法。他一生学富五车阅历无数,最大…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春天     
久居城市,四季无知。高楼林立,冷暖不觉。城市被人们粉饰打造得连季节的变换都那样虚晃,不真实。城市的春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只有走出城市,触摸大自然,才知春天的存在,感受到春天的呼吸,春天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九寨沟的水     
清晨的九寨沟,翠峰叠峰,流水潺潺。 连夜的雨,把这个诱人的世界冲洗得那么明丽。山峰穿透密云直入苍天,眼前满坡的灌木更显得苍翠欲滴。山,静穆的立着,给人一种可依靠的安全感;水,潺潺汩汩的流着,给人一种可接近的亲切感。我爱高山,然我更爱流水。 才进入沟口,九寨沟迷人的秋色便铺张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大部分树木还是绿色浓郁。只有山腰较高处,由于经霜早,树叶便改变了颜色,柿红、朱红、金黄、古铜、赭色,一片明丽的斑斓……看看蓝天白云和各色的树,听听水流潺潺的声音,徜徉在云雾缭绕的九寨沟里,一种凭虚御空飘飘欲仙的…  相似文献   

8.
人是世上最霸道的动 物。在他们住着的空间,别的动物,除了人的宠物和人难以对付的小昆虫之类,都被赶跑,打跑,熏跑,呛跑,卖掉,吃掉,毒杀.....然后自己也在这个气闷的环源中怨气冲天地打煞着。 比较能忍受人的,大概要算鸟儿,它们跟人其实不生活在一个世界,它们占据的空间比人的要高一层─在房顶树顶之上那一块,但是人们能看得见它们,人和鸟儿之间,只有人欺负鸟儿的。如果鸟儿也象人那么促狭,那它们完全可以让人们整天顶着它们的粪便,或乘其不备在人头上啄一个大包,但是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你认真想想这个,就会承认鸟儿多…  相似文献   

9.
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奇形怪状七十二穴,突兀壮观九十九岩,错落有致百雪八景……这,就是武夷山。 武夷山,山水相谐,情景对应,有道是天人合一,心物相映。这里,登山可以观水,行水可以观山;这里,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也是人类心灵的家园──回归自然,家就在碧水青山之间……永远的武夷山@雪友  相似文献   

10.
环保的主义     
我发现但凡这样的人———上苍保佑他们吃饱了饭,还赐了一个不错的饭碗,还保佑他们多喝了点墨水,都爱宣称自己是“环保主义者”。见的多了,我觉得虽然他们都属于“环保主义者”的大范畴,但是又可以分成好些流派和主义,和搞文学的、搞艺术的一样。一个朋友是“抽象派”。一次她带我去吃一家烧烤鲫鱼,是现杀现烤的,虽然地方简陋,只提供一次性饭盒和木筷,味道却是一级棒。正吃得眉开眼笑,另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他正在川西草原上打野兔,一枪一个准,可好玩了。我朋友接了电话,就郁闷起来,对那些野兔命运的担忧,使她口里的鱼变得…  相似文献   

11.
春天来了,走进森林,走进绿地,沐浴在清新的空气里。看百花争艳,听泉水叮咚,尽情享受绿色的回报,痛痛快快地体验一次森林浴,那份惬意由外而内,轻盈舒心。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泾河     
生在泾河边,长在泾河畔,自小到大对泾河就有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情感。泾河像一道古老的歌,在我心中流淌;像一幅美丽的画,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塬畔上。天一黑下来,妈妈就开始在灯下纳鞋底,我则趴在坑上听泾河的流水声,河水哗哗哗地流着,像一首动听的歌,令我陷入遐想……,伴我走入梦中。出家门五、六十米远就到塬畔边,站在那里朝北看,远处群山连绵,脚下碧海一片,泾河蜿蜒其间,似一条银链,几里路都能望得见。我们村上人无事都爱去塬畔边,或拉闲、或抽烟、或在一旁做针线,他们都时不时地对泾河指指点点,…  相似文献   

13.
陈远斌的2003     
可能许多人对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CCTV播出的那个广告还有印象:青海平安县,上海平安里,北京平安大道,广西平安乡。画面上头戴斗笠,牵着水牛的牧童施施然走在小桥上,融于青翠的山峰和碧水间———一幅绝妙的山水写意,宛如仙境。这座桥名叫平安桥,位于恭城县平安乡社山村。草长莺飞的二月,我们真实地站在平安桥上,极目四望之后,不由得暗地佩服拍摄广告片的策划人员———山是那样的绿,水是那样的清,景是那样的幽,古树、小桥、流水、人家,配上几声鸡鸣犬吠,分明是陶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路上,不时看见挂有外地牌照的大卡车…  相似文献   

14.
传说远古时代,支擎苍天的柱子曾经轰然倒下,苍天裂口,大地分崩离析,烈火燃烧,洪水泛滥,凶猛的野兽吞食着无助的人类。是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以支撑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得以生存,并延续至今。然而,今天的人类却又遇到了“类似”问题。1981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南极上空有一个很大的洞,这个洞叫“南极臭氧洞”。这个空洞大约有1 400万平方千米,此后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类似的空洞。1994年日本气象厅发布报告称,南极上空于同年9月出现了面积达2 400万平方千米的空洞,相当于…  相似文献   

15.
塞外的春天     
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刺刺、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首先报导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他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鸡鸠,陪衬上旧有的百龄、沙鸡、田鼠、黄羊,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增长,煤矸石的排出量不断增加。据多次全国调查资料统计,截至1991年底,我国煤矸石的排出量已达22亿吨以上,占地17万亩,并且每年继续排出的煤矸石达1.3亿吨,占地约1万亩。因此,综合利用煤矸石,减少土地占有量,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势在必行。煤矸石不是单一的岩石,而是含碳物和岩石的混合物。由于贮存于不同年代的地层中,其化学成分和性能亦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煤矸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非粘土矿物。常见的有磁铁矿、金红石、云母、有机物等。其有机物的发热量一般在3350大卡/于克至6280大卡/干…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瑞典     
在飞机上,我 就被瑞典关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只见湛蓝蓝的海面象一面大镜子,小岛象一块块翠绿的宝石镶嵌其间,瑞典的首都──斯得哥尔摩市由16个岛屿组成的,各岛间有桥梁相连,汽船、小艇穿梭其间,因此又被称为“北欧威尼斯”。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首都在扩建时,特别注意城市的绿化工作,工厂全部迁到了郊区。瑞典人民的环境意识很强,漫步街头,地上决没有纸屑等垃圾。和中国所不同的是这儿的垃圾箱都挂在电线杆上,连腰也不必弯,你就可以把废物丢进去。有一天,我赶得早就站在街头看工人浇花,他们用水管把水直射到地…  相似文献   

18.
湿地的下午     
郑慕雅 《环境》2005,(2):46-47
走进湿地公园,听着领队在人前声如洪钟地介绍着公园内的设施和动物特性。阳光很刺眼,太阳眼镜都帮不上忙,只能眯起眼。这个时节能有这样的阳光已算不错了。双手抱胸,很不耐烦的样子,希望领队快快讲完,然后解散。这样我就可以到处拍照,看看动物。终于,在领队很耐心地叮嘱注意事项后,我们像小孩儿般拍手欢快解散。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故事,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有一位哲学家,自认为看破了红尘。一天,他想到了人生的虚无,痛不欲生,于是决定自杀。 哲学家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看到这里异常清静,便想在这里了却一生──他好不容易找来几根干枯的树枝,给自己挖了一个坟坑。 正当他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哲学家突然发现这里太光秃,心想在这种了无生趣的地方安眠,岂不是太没情调了?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呀种,哲学家渐渐地着迷了,一听到小鸟的鸣唱,他就感到无比的愉悦;一看到鲜花的笑脸,他就心花怒放……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哲学家在不知不觉中培…  相似文献   

20.
黄韬 《环境》2008,(11)
在年轻的编辑部里,他是惟一一个年龄超过30岁的,因此也被亲切地称呼为“钟哥”。特别让他感到光荣、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他也是1978年出生的,跟环境杂志同龄。作为编辑部的“带头大哥”。他看起来总是很紧张,一会向记者提出稿件的要求,一会与美编讨论版式设计的问题,一会又打电话联系采访。对于同事,他很宽容,他甚至说,以后编辑部要搞成SOHO办公模式,大家在家办公,不用来办公室坐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