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18年采暖季结束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清洁取暖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各城市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和气象因素中的25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0个对清洁取暖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找出可以明显描述清洁取暖率的因子,最后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不同城市清洁取暖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小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方清洁取暖率较为明显的成分因素是农村清洁取暖工作进展、经济水平、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在所有影响指标中,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工作推进是影响全市清洁取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资金投入,即财政支持越高,清洁取暖率完成度越好;第三是气象因素,各地区冬季气温越低,越有助于推动清洁取暖工作的进展;第四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城镇化率和经济水平越高,清洁取暖率越高;第五是环境因素,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清洁取暖工作推进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席卷全国的"热"不仅仅发生在城市,但城市显得更加突出和受人关注。高温是天气和气候过程,是自然的过程,城市包含的人为影响是叠加于其上的,高温的主要原因还是天气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3.
1 新汶矿区生态建筑工程研究的由来 新汶矿区是一个具有百年以上煤炭开采历史的老矿区,由于当初矿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缺少对“环境与人”这一对因素的重视,造成开发过程中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近年来,经过矿区各级领导、职工及环保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公司污染物排放达标率逐年上升,矿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距离良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有较大差距。为此,1999年起新汶矿区开展生态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5年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时间度”和“熵值”法确定时间权重,构建TOWA-GA混合算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模型.结果表明:6a来,30个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均值为0.837,整体呈好转趋势,但省域间差异明显.通过Theil指数分析发现,省域间总体差异下降了15.91%,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省域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一项较为科学的环境管理措施。它的实施,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但,目前的考核工作,尚有不完善之处;特别是考核指标的内容,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在建立定量考核指标时,应考虑指标体系的通用性、科学性、可比性、现实性、导向性,以此“五性”来克服各城市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尽可能使考核公平、合理、科学。 1 通用性设立具有通用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主要是应建立城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现行的考核指标中,环境质量方面的仅占35%,其余均属工作目标方面的。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另外,考核指标中的部分项目,不具备通用性。如城市热化率,对于北方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考核项目,然而,就南方言,则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6.
城市增长边界是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重要技术和政策之一,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选取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淮北市城市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城市扩张内部动力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概率角度出发,引入8种空间变量因素建立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次,辅助近期建设规划,再综合考虑淮北市自然和行政边界线等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在生态适宜性高、中、低三种水平下,用地规模逐步上升,分别为:127.90、203.77和590.00 km~2;2)依据元胞自动机模拟得到城市扩展用地有效面积为203.4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2.07%;3)最终得到研究区城市增长边界面积为259.4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8.15%。研究既明确了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范围,又综合考虑了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空间,而且有利于有序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规划指标是规划目标实现的量化表征。"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指标要涵盖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评价的全部指标,以及相应的特征污染物指标。当然,不同区域、流域、城市因主要污染指标不同,规划控制指标的重点各有不同,对规划指标要区别对待。对环境质量不达标的指标,规划要明确指标的改善率;对还有余量的指标,规划要明确可继续排污,但不能超出该指标环境质量达标底线;对环境质量刚好达标的指标,规划要明确该指标的巩固率。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城市增长边界是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重要技术和政策之一,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选取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淮北市城市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城市扩张内部动力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概率角度出发,引入8种空间变量因素建立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次,辅助近期建设规划,再综合考虑淮北市自然和行政边界线等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在生态适宜性高、中、低三种水平下,用地规模逐步上升,分别为:127.90、203.77和590.00 km2;2)依据元胞自动机模拟得到城市扩展用地有效面积为203.4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2.07%;3)最终得到研究区城市增长边界面积为259.43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8.15%。研究既明确了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范围,又综合考虑了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空间,而且有利于有序引导城市空间发展,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给城市环境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每年全国各地都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定量考核。首先分析了现有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的不足,阐述建立竞争性评价模型的必要性。竞争性评价模型在指标集的取值范围内选取最优值建立一个虚拟最优城市,以虚拟最优城市为参照,引入优越指数概念,得出待评价城市的优越指数值,然后进行排序和评价。根据该模型对2004年全国18个计划单列市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合适的结果;最后总结了模型的特点及以后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农村的环境质量日渐下降。环境是一个整体,农村环境问题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进程和目标的实现,也势必影响城市环境。分析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显示问题,探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可操作性路径,对于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度模型,对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为Ⅰ级,近五年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但各指标发展不平衡,适宜度指数差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从而为滨州及同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工业污染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江苏省紧紧围绕国务院提出的“一控双达标”和“太湖、淮河水体变清”的要求,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淮河和长江“三大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环境质量恶化势头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虽然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但仅是一、两项主要污染物基本达标;虽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但排污总量绝对值仍很大;各地区、各流域、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之间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总体而言,江苏省工业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江苏省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自然条件江苏全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以2001~2010年我国42个城市逐日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10 a我国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大气受燃煤影响较为严重,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空气质量状况以优、良和轻微污染居多;空气质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夏季最轻;从年际变化看,空气质量表现出逐年好转趋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区域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由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变差的趋势.对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局地污染和西北地区沙尘传输造成的自然降尘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制约关系,空气污染指数与降水量、风速、逆温线性相关;地形的空间差异影响着气象条件的分布,进而对空气质量的空间变化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环境》1999,6(1):35-3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环境保护局于1979年2月正式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狠抓老污染源治理和新污染源控制,加强环境执法,使我市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1环境污染状况我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是一个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由于工业结构、地理和气象等因素影响,加之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铜川市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在全国52个城市中居倒数第四位(济南9.27‘本溪8.79‘…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第一个明确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协调体育与环境的关系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奥运为北京的环保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将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但作为一项历时长、规模大、运行复杂的全球体育盛会,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也将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扰动,增加对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情况都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滁州市的生态环境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趋势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环保仍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主要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15年来共获取29.8万个有关城市声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到该省主要城市交通噪声源的影响范围广且其声级较高而影响强度大,对城市声环境冲击较大、由于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声环境质量未随着车流量的增长继续恶化,污染水平得到控制,呈明显的减轻趋势以及大部分城市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市政建设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处于超标环境中的面积率和人口率分别为54.2%和45.1%,超标路段率为35.8%.夜间居住区和混合区噪声污染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
曾纯 《环境》1997,(5):28-28
这些年来,环保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环境质量而言,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趋势明显,前景不容乐观。不能不看到,环境管理加强了,但污染治理的速度仍较缓慢,在工业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生活污染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深圳,城区水污染的主要元凶是生活污水,饮用水源98%的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一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深圳年产生生活污水2.1亿吨,只有2184万吨得到处理,处理率仅10.4%;二是  相似文献   

19.
认识城市扩展过程的区位因素特征对旱区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中国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利用随机森林方法量化区位因素对城市扩展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机森林方法能够有效地量化旱区城市扩展过程区位因素的基本特征,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7。同时,到城市中心距离对区域1980—2017年城市扩展过程影响最大,重要性达到42.62%。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因素也有重要的影响,重要性均大于10%。此外,所有区位因素对区域城市扩展过程的影响均存在尺度效应,其中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城市扩展过程影响的尺度效应相对比较明显。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大城市影响的重要性分别为27.17%、20.23%和8.12%,分别是其对小城市影响的4.02倍、3.91倍和2.36倍。因此,建议在旱区城市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约束作用,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市废物流自然循环消纳及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的人工物流循环过程与环境的自然物流循环过程关系的讨论,提出环境问题是产生于两者之间的矛盾,环境治理应致力于协调两者关系,并体现在自然物流循环过程的恢复,以此思路为基础评述了不同类型城市环境治理措施对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可持续化效益,并提出了几种典型的城市废物流的自然循环消纳的实现途径,及其对自然物流循环恢复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