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在不同实验条件上2,4,6-三氯酚对多形饰贝的急性毒性实验进行了研究,并对采集时间的影响,个体大小的影响和试验条件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发光菌对废弃物浸出液体作急性毒性试验,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价格低廉,经济实用,仅30分钟就可以用EC50对废弃物浸出液的毒性作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3.
1988年9月22日美国参议院接受一项提案并在国会通过了一项《消费者产品安全试验法令》(Consumer Products Safe Test-ing Act,以下简称“法令”)。法令中指出在脊椎动物上进行的急剧毒性试验——LD_(50) (半致死荆量) 试验是不正确的、错误的和不需要的,为此联邦政府采取禁止使用LD_(50)试验的行动。在医学、卫生、环保部门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提供对含毒产品,工业废弃物相对致死的信息,是在限定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的剂量 (或浓度) ,称为半致死剂量LD_(50)(或半致死浓度LC_(50))。人们在实验中早已发现用不同种类对同一毒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时,其LC_(50)有很大差别,即使同一种类在不同令期对同一毒物也有不同的LC_(50)。  相似文献   

4.
用盐水丰年虫测试4种石油化工污染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水丰年虫为试验生物测试了硫氰酸钠、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和丙烯腈这4种石油化工废水中常见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污染物以盐水丰年虫的急性毒性值(EC50)分别为253.7mg/L、22619mg/L、16050mg/L和14.34mg/L,盐水丰年虫的敏感性基本接近常用的淡水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采用斑马鱼、大型水蚤急性毒性试验评价突发性水塘化学污染事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斑马鱼、大型水蚤急性毒性试验对水塘化学污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其斑马鱼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42%、30%和22.4%,大型水蚤48h、96h LC50分别为63%和17%,可以用于水塘化学污染的综合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在工业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淑娆  李伟 《环境保护科学》2001,27(5):28-29,32
对铁岭市 3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所排放的废水进行大型蚤急性毒性试验。探讨了生物急性毒性试验在污染源监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以急性毒性试验数据为依据 ,来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量及以此数据作为征收排污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发光菌作为指示生物用于环境毒物毒性测定具有快速、灵敏、低廉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环境毒物综合急性毒性测定、筛查、监测及特异毒物监测中。本项目利用淡水发光菌Q67对吉林地区各行业典型企业的出水口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同时结合化学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和化学指标并非在任何水体都相关,但是,急性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六种化学品对六种水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选择、确定以斑马鱼、大型蚤卤虫作为主要试验生物,建立液体化学品水生物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鱼类种群监测和鱼类毒理实验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并具体介绍了应用化学鱼类监测法、应用浮藻鱼类监测法以及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法和鱼类致突变试验法。  相似文献   

10.
吡虫啉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型杀虫剂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吡虫啉对泽蛙蝌蚪,黑斑蛙蝌蚪及青Jiang鱼的急性毒性表明,吡虫啉属于低毒农药,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揭示其无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1.
酚类、醇类抑制斜生栅列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为  沈云  程鑫 《环境科技》2001,14(3):7-8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生物斜生栅列藻研究酚及其衍生物和丁醇其异构体的急性毒性规律。试验表明,苯酚衍生物的毒性比母体强得多,而后者的毒性比丁醇及异构体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我国本土鱼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在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适用性,评价其在鱼类替代试验中的应用潜力,选取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按照《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No.236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开展6次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通过评价试验结果的重复性,验证稀有鮈鲫是否适用于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对稀有鮈鲫胚胎的96 h LC50(96 h半数致死浓度)平均值(x)分别为12.8和1.76 mg/L,标准差(s)分别为1.70和0.197 mg/L;变异系数(CV)分别为13.3%和11.2%,均小于30%;两种化学品6次试验的96 h LC50均在各自x±2s范围内.研究显示,稀有鮈鲫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及孵化时间等生物学特征均与斑马鱼类似,3,4-二氯苯胺和五水硫酸铜这两种化学品的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其敏感性也与成鱼类似.因此,稀有鮈鲫作为一种我国本土的标准试验鱼种,具有鱼类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发光技术在评估废水综合急性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物发生技术应用于冶金类行业废水的综合急性毒性测试中,以发光细菌法替代原有的理化测试方法,废水毒性强弱评估其安全排放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以沈阳冶炼厂为代表的冶金类行业废水毒性呈剧毒水平,其处理后废水在符合废水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仍表现为低毒水平。这一问题就引起有关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工业废水的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运用3~5种小型鱼类组合技术方法对数十家企业工业废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可显著提高该技术方法毒性测试的灵敏性和毒性判断的可靠性,并显著缩短试验时间。根据工业废水组分及生物毒性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鱼类对同一毒性和同一种鱼类对不同毒性的敏感反应具有差异性的特点,着重探讨和论述了支持用多种鱼组合(同时)测试工业废水急性毒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毒性试验生物萼花臂尾轮虫的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益峰  张效纬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182-184,192
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应用轮虫休眠卵,在25℃、3000lx的强光照下进行孵化,吸取孵化后3h内的幼体,进行24h(暗相)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Cu、Hg、NaPCP、SDS、Cd、Zn、Ni、NH3对B.calyciflorus的24h LC50值分别为0.022、0.043、1.30、1.47、1.77、1  相似文献   

16.
赵前 《交通环保》1997,(6):14-19
采用FT—1型鱼类回避仪进行斑马鱼对四种化学品(冰乙酸、苯甲醇、代森铵、混甲酚)的回避行为进行研究,并结合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进行讨论.认为回避试验在完善水生物毒性评价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毒性的变化及消毒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发光细菌试验和umu试验,分别考察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污水二氧化氯消毒后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氯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消毒后水样的急性毒性不断增大,但遗传毒性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二氧化氯的消耗量不断增大,消毒后水样的急性毒性先增大后减小,遗传毒性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由于消毒条件对污水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有着不同的影响,说明污水中产生急性毒性和产生遗传毒性的物质不同,对于某一种污水,通过控制消毒条件可以使消毒后污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和Cu^2+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霸螨灵对蝌蚪的毒性大于Cu^2+,且两者对于蝌蚪均属高毒物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生物发光技术对炼油废水的综合急性毒性进行了检测评价,该方法具有取材价廉,简便快速等优点,实用性强。试验表明:炼油废水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特征,Ec_(50)=55.57%,毒性等级Ⅱ级(毒)。各车间废水的比较以催化裂化和千馏废水毒性最高,是废水急性毒性控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0.
选取北仑区域内5个水库和10个河流监测断面,采用青海弧菌对区内地表水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并结合理化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014年北仑区地表水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基本处在低毒水平,且基本为冬季高于其它季节。通过对地表水发光细菌急性毒性与理化检测综合污染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发光细菌法可与理化检测方法互为补充,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