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拉尔矿山位于秘鲁中部海岸附近,在利马(Lima)南约100公里处。该矿床为产在白垩纪海底火山-沉积岩中的层控黄铜矿床。拉尔地区最近的岩石学、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在海水-海底界面或其附近温度为70°—350℃的海底温泉处。特别是硫同位素资料证明,矿石的硫大部分来自海水硫酸盐。在火山岩中深部循环的海水  相似文献   

2.
锗是Ⅳ周期IV族元素,原子量72.59,介于金属和非金属间。锗在1886年由温克勒尔在硫银锗矿中发现。锗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地表丰度1.4~7ppm。一些植物如灵芝、人参、魔芋,大蒜、蘑菇、枸札中含量为数百个ppm,而在香子兰中高达2000ppm。大气圈中锗来自工厂烟尘、火山排气及宇宙尘埃。  相似文献   

3.
<正> 层状矿体系指在周围的陆源建造、火山建造和碳酸盐建造中呈整合产出的矿物聚集体。层状成矿体的成因是由许多因素,首先是周围介质的形成条件决定的。这些因素有:沉积物的形成作用,该形成作用具有决定地层地球化学专属性或同生沉积含矿层的形成,并使分散的矿化作用进行同生聚集;岩浆作用,特别是与沉积(火山产物、潜火山产物、次火山产物)近于同时的并有利于含矿层形成的岩浆作用;导致成矿元素聚集的变质作用;与矿体同生、分散、对成矿组分起吸着剂作用、能够运移并参与成矿组分的迁移和富集含碳物质的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元素硫对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CO2/H2S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为评价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CO2/H2S和元素硫环境中的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将825合金分别置于含元素硫和不含元素硫的模拟气田环境中,进行高温高压含硫实验。采用失重法、高温高压电化学法、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方法对825合金的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电化学腐蚀、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揭示元素硫对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H2S和CO2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在不含元素硫的环境中,825合金的均匀腐蚀速率仅为0.0217 mm/a,无局部腐蚀现象产生,也没有检测到明显的点蚀噪声信号;在含元素硫的环境中,825合金的均匀腐蚀速率高达0.469 mm/a,具有明显的局部腐蚀特征,且点蚀噪声信号显著,与光学照片观察结果一致。结论825合金在高温高压含元素硫和氯离子环境中容易发生局部腐蚀,这主要是由于元素硫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在局部区域生成了H2S和H2SO4,在高温和氯离子的耦合作用下,显著地加剧了825合金的腐蚀,腐蚀产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浙闽赣地区的火山金属矿床及其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区内已知的Pb、Zn、Ag、Cu、Mo、Au和稀土等矿床确定出主要的火山金属矿床类型有五:火山热液型、斑岩型、火山沉积—热液迭加型、火山热液改造型和火山岩风化型。并简明地描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刑不同方法测定了火山矿床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根据火山岩中稀土和锶同位素组成确定了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来源。铅、硫同位素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的信息。氢氧同位索组成表明火山金属矿床形成时天水起了重要作用,提出天水—火山成矿体系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铜矿废石风化及形成酸性废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山酸性废水中元素的含量与季节和淋洗量有关。元素间相关性和硫与铁的摩尔比表明酸性废水在形成和迁移过程中有次生化合物形成,并对酸水的化学平衡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硫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四价硫是可能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硫盐类矿物作为硫化物矿物一大类,现已约发现150多种,占硫化物矿物三分之一强。这些硫盐矿物中许多是在近二十多年发现的,相当一部分在60年代之后得以系统研究,重新鉴定和认识。其内在原因有二:一是硫盐矿物成分远比其他硫化物复杂,很难分清一些元素在硫盐中是作为类质同象存在,还是参与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呷村矿床是一个特大型的含金、稀土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日本黑矿相似.矿床形成于中低温、较低压的环境.成矿溶液为中等盐度、低密度水热体系.铅等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硫和锶来自深部岩浆和海水,成矿水介质以大气降水为主,为典型海底火山热液—喷气沉积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9.
在简单二元系中,有关硫化物与硫酸根之间的硫同位素交换效应还知道得不多。然而,最近对比较复杂的热液系统的实验指出;可能在有些化学环境下,会比较迅速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如果有些层状硫化物矿床来自海底火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萨尔布拉克金矿成矿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石英气─液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提出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火山物质,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的一套火山碎屑岩是矿源层,成矿元素是在动力变质作用下活化、迁够,最后在断裂的交汇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研究了日本列岛不同类型天然气体样品中稀有气体的同位素和元素组成。在大多数样品中发现~3He 过剩,许多样品显示出区域性一致高的~3He/~4He值,比大气圈的值约高7倍。He 的浓度为0.6—1800ppm,在富 CO_2的天然气体中 He 的浓度低,而在富 N_2的天然气体中 He 的浓度高。在大多数火山气体中已检测出 Ne 同位素值与大气中 Ne 值有偏离。火山气体  相似文献   

12.
韩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83-386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造山带上,故地壳变动剧烈,火山众多,分布极广,火山资源非常丰富,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据现有的资料统计,日本共约有270座火山,其中约80座为活火山。虽然火山爆发往往造成巨大灾害,但火山又是日本难得的自然资源,日本在火山资源研究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铜陵地区滨邻长江下游,现为一近东西向延伸的隆起断块,四面为侏罗—白垩纪火山碎屑岩系和红层所围限,以富产铜、铁、硫、金等矿产而闻名于国内。由铜官山铁铜矿床和马山硫金矿床组成的铜—马矿田,即位于该地区西部(图1)。铜官山矿床已有数十年采矿历史,工作程度较高;同时,在成矿地质构造条件上也颇具代表性。因此,深入研究铜—马矿田的构造特征,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总结了安徽岳山银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其成因,认为该矿床为火山一次火山气液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可以认为,在漫长地质时期,岩石和矿物中进行的晶出作用和有序化现象可使包含于其中的大量杂质元素放出,并可使富含它们的热液成为含矿热液。火山玻璃的特点是结构极为松散,因此可以使各种元素(特别是那些因阳离子大小不同或属于其他键型而很难进入离子型晶格中的元素)富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大井银铜锡矿床是我国在金属组合上较为罕见的矿床之一。过去,该矿床曾被认为是与花岗岩有关的中深成热液矿床。作者从矿区潜火山侵入体与矿区东侧侏罗纪火山层序对比、矿床地质特征(包括矿体、矿石、金属矿物及金属分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论证了该矿床是一个浅成的潜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气的成分已变得极不稳定了。由于人类活动及某些自然原因致使一些非正常的大气成分也不断进入大气中,各种各样的硫化物就是进入大气的污染物之一。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大气的平均含硫量(包括各种形态的硫)约为20×10~6吨。在欧洲的大气中,人为排放的硫占了90%,在全世界范围内约占60%。此外,火山、海洋和生物物质也在不断地将很多硫化物排入大气中。控制人为排放的硫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查明生物物质排出的硫则是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的数量还是一个急待查清的未知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利用实验室装置研究了活性炭对元素汞(Hg°)的吸附比率和作用原理。三种类型的活性炭,其中两种是热处理活性炭(PC—100和FGD),一种是浸入硫(S)元素的活性炭(HGR),用来研究表面积的作用(大约550~1000m~2/g)、吸附温度(23~140℃)及Hg°浓度(氮里的Hg°为20和60PPb)。结果表明:吸附出现在PC—100和FGD的活性部位,而它们在140℃的高温处理下不是减少就是失去活性。就HGR来说,在23℃的吸附出现在外表面的无硫部位;在140℃的吸附主要出现在Hg°和S的反应过程中。PC—100和HGR的解吸研究说明:在23℃时活性炭的吸附机理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结合,而在140℃时主要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中国东南沿海高钾钙碱性—双峰式火山岩带中已勘查大中型矿床成矿环境的共性:矿床所处区域构造的部位、成岩与成矿时代、矿床与岩浆成因类型、火山构造及其基底构造控矿性、矿床与爆发角砾岩、矿床与矿化类型叠加与共生、矿化与蚀变的分带往、矿床定位深度与剥蚀深度。作者认为这八点可作为找寻与评价大(中)型矿床的地质准则。通过火山地质与矿床地质统一的研究提出本区晚中生代以火山为中心地热体系的成矿模式。并就三个方面作类比:①与现代火山地热体系成矿作用类比;②以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与世界同类型矿床作比较;③与环太平洋其他火山岩带同类型矿床模式作类比.通过建立本区的模式与类比获得进一步找矿中值得重视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定火山地层层序,而后把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地层层序叠置,建立区域综合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3.划分岩相,建立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建立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4.线形构造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的线-环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特征;5.在火山岩区用火山地层组-段-岩性填制的地质图,实质上是一种实际材料图,只有以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才能正确反映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揭示火山岩的成因,追溯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