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测定了日本西南部Uta-Jima新生代硷性玄武岩中的8个镁铁质包体的K、Rb、Sr丰度及Sr同位素组成。镁铁质包体由推测为下地壳成因的辉长岩和麻粒岩组成。镁铁质包体的~(87)Sr/~(88)Sr比值为0.70457—0.70612。大部分包体在同位素上与玄武岩主岩(0.70360—0.70440)可以区分开,而其中一个镁铁质包  相似文献   

2.
辽宁阜新两类变质地区的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古宙地壳在后寒武纪被改造的特点,可以将研究区──阜新地区划分为西部稳定区和东部线性杂岩带。而西部稳定区又可依据变质作用强度进一步划分为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用闪岩相区。本文通过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角闪岩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的动力学以及发育于其中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麻粒岩相区为历闪岩相区的根部带,后期构造运动的右行拉伸作用,使上部的角闪岩相区与下部的麻粒岩相区发生分离,而后一起抬升剥蚀,从而处于平行位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时代介于30~450Ma之间的部分钻石和全岩样品的研究,本文绘出并讨论了取自阿尔卑斯地区花岗岩类的第一批初始Hf同位素组成。资料分析表明排变质与变质花岗岩类错石的Hf同位素组成介于0.2824~0.2829之间,具有一致U-Ph年龄的石其初始176Hf/177Hf同位素比值比具反向不一致U-Ph年龄的抬石要高得多,后者已受到校老的、含较少放射性Hf钱石的混杂。相关的Nd-Hf地壳停留年龄已通过模式参数/f(Sm/Nd)约为1.6(相对亏损地但)和1.2(相对地壳中的元素分异作用)而进行了计算。这一模式说明总地壳的176Lu/177Hf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报道了对澳大利亚中部元古代麻粒岩相岩石进行详细调查所获得的假蓝宝石(基本上为(Mg,Fe)_2Al_4SiO_(10))麻粒岩的 Nd 同位素数据、稀土丰度和其它化学数据。含假蓝宝石的麻粒岩和伴生的高镁麻粒岩的组成,与任何普通火成岩或沉积岩的组成不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首次发现石榴二辉麻粒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西昆仑康西瓦北侧首次发现石榴二辉麻粒岩团块(包体),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 紫苏辉石 单斜辉石 斜长石 石英 黑云母。根据围岩中锆石的SHRIMP年龄测试,推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加里东期,它是在古特提斯洋洋壳俯冲殆尽之后,发生大规模的陆内A型俯冲将早前寒武纪基底带人到中、下地壳形成的麻粒岩相变质岩。这一发现对研究本区加里东期构造演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研究来自地幔的岩浆和溶液与地壳岩石相互作用时的同位素交换过程,是同位素地质学的现实问题之一。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在地壳条件下的同位素混染,以及地幔岩浆和热液对地壳围岩同位素平衡的影响,是解决许多岩石学概念的关键。它们也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目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康古尔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硫、铅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总的表现为下部上升流体与残部大气降水混合成矿特征。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性,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是一种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认为,矿床中的硫至少来自下列来源之一,即: 1.直接由地壳初始岩浆冷却而沉积的初生硫; 2.在地壳最上部带的沉积或结晶岩层中形成的沉积硫; 3.沉积岩层变质或熔融时分离出的再生硫。 下面我们将根据矿床的硫同位素成分来讨论上述来源的某些特征。 初生硫 产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岩石可能是初生硫的来源。组成这些岩石的矿物成分从未参与沉  相似文献   

9.
根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点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岩石形成演化的分析,对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的源岩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源岩具有混源特点:同时存在地幔物质和上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化学组成特点,源岩的化学组成可能与含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麻粒岩相岩石相似。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瑞典的前寒武系为研究1.9—1.6Ga 期间的地壳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这部分元古界包括斯维科卡雷尔带(1.9—1.7Ga)和随后的后斯维科卡雷尔带(1.75—1.65Ga)。Wilson(1982)根据已发表的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提出,岩浆的产生可能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先是约1.9Ga 出现的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早期相,接着是约1.75Ga 产生了主要为地壳源的岩浆。沿新的斯维科卡雷尔变质带的边缘出现的俯冲作用的另一个阶段,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由固相矿物和流体(特别是含水流体)组成的体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岩浆热液过程、沉积过程以及风化过程都与固相矿物-含水流体体系有关。虽然目前已发表了一些关于重要造岩矿物与水之间的同位素平衡分馏方程,但有关它们的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性质的研究工作却做得不多,这主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硼在自然界中分布较集中,平均丰度低,而且11B和10B之间质量差大,分馏效应显著,故硼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判定硼来源的有效示踪剂和指相标志。硼同位素的分馏方式主要有吸附作用、蒸发(沸腾)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温度和pH是控制硼同位素分馏的重要条件.地壳中的硼库主要有碎屑岩、陆相蒸发岩和海相蒸发岩,次之为中酸性大山岩(硼丰度很低)。幔源岩和陨石中的硼含量极低。这些岩石中的硼丰度和δ11B值标志为我们判别矿床中硼的源区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依据。电气石由于其在变质、热液作用中的稳定和与热水沉积矿床的密切关系而成为最主要的测试对象。根据电气石等矿物的δ11B及岩石中硼矿物的数量可以判断成岩、成矿过程中的硼的来源及其与金属矿化的关系。本文简要讨论了布罗肯山、巴伯顿绿岩带和辽东硼矿床中硼的来源及成岩、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对地壳演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组成地壳和地幔的岩石也有了比较仔细的研究。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了进展;二是由于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应用于地质构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Nd同位素模式年龄填图是建立在Sm-Nd同位素系统和合理的Nd同位素演化模式基础上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不同地壳单元的鉴别,不同构造地体的确定以及通过对年青花岗岩侵入体的研究推断基底地壳年龄结构等。因此,在当今国际造山带的研究中,该方法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滇西地区基性 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 2 0 6Pb/2 0 4Pb =1 7.877~1 8.5 0 6,平均 1 8.1 0 8,2 0 7Pb/2 0 4Pb=1 5 .470~1 5 .5 87,平均 1 5 .479,2 0 8Pb/2 0 4Pb=3 7.797~ 3 8.5 67,平均 3 8.1 77。研究发现 ,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 ,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 ,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法国中央地块第三纪碱性火山岩中一麻粒岩相包体序列的Pb、O同位素数据。该序列包括超镁铁质堆积岩、镁铁质堆积岩、变辉长岩(可当作基性流体)、长英质变火成岩(紫苏花岗岩)和变沉积岩。镁铁质包体、长英质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的δ~(18)O值范围分别为+6.9‰~+9.8‰、+9.3‰~10.2‰和+6.1‰~11.8‰。相比之下,该区地幔橄榄岩的δ~(18)O值为+5.1‰至+6.9‰,而区内海西花岗岩类的δ~(18)O值则为+8.6‰~12.1‰。麻粒岩相包体的~(206)Pb/~(204)Pb比值在17.77和19.19之间,~(207)Pb/~(204)Pb比值为15.51~15.69,~(208)Pb/~(204)Pb比值为38.07~40.07。通常,变沉积的麻粒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高,而镁铁质变火成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少。因此,这些同位素的特征可解释为镁铁质岩浆与其侵位的变沉积岩地壳相互作用的结果。热量的释放也引起了下地壳易熔部分的熔融和海西造山运动晚期花岗岩类的形成。但是,在花岗岩类的源区还需要有一个能提供少量放射成因Pb的额外组分;这个组分可能是长英质变火成岩包体或中/上地壳片麻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侵入体中元素同位素组成的天然变化对于估计岩浆源深度,确定岩石及矿石的生成次序以及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过程的联系等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最有前景的是基性与超基性侵入岩及在成因及空间上与之有关的岩浆矿床,因为它们侵入迅速以及在地壳中受混染最少,所以这类岩石及矿石的元素同位素组  相似文献   

18.
<正> 含碳矿物的成因或起源常可用碳同位素分析来推断。传统方法主要是简单的统计类比。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自然界各地质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大量统计资料,对未知成因的碳矿物及含碳矿物,可以其δC~(13)值与上述统计资料对比而推断出碳源。随着对碳同位素分馏机理认识的深化,推断也更趋可靠。近年来,和其他地球化学研究手段相配合,碳同位素还被用来进  相似文献   

1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174-181
白马山小岩体位于西秦岭白马山金矿区内,与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通过研究白马山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Pd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白马山石英闪长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与"C"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小岩体富放射性成因Pb,初始(~(87)Sr/~(86)Sr)t比值为0.70637,_εNd_(t)=-6.75,具有较高的T_(DM)值(1.53Ga),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于大陆下地壳,且与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相似,这些"C"型埃达克质岩浆可能源于加厚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其残留相为(角闪)榴辉岩。  相似文献   

20.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略低于华南中生代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锶、氧同位素具正相关关系,不相容元素比与其他元素间无相关关系。其岩浆起源于上、下地壳间的过渡带,该过渡带由上地壳物质及侵入其中的幔源物质组成,岩浆上升定位过程中,未发生过明显的分异结晶一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